招商銀行(SH600036)的年報出來,看樣子它依然在優秀着,年報解說的大V很多,我就不述說了。 招行自稱是“零售之王”,平安銀行是零售後期之秀,平銀在業績報告會和零售開放日反覆提到對標銀行,我想這個對標是招行無疑,那到底兩家的情況如何呢?現在我來就這兩家銀行年報中關乎零售的情況做個對比。先上表格:

股市分析: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對比! 財經 第1張

股市分析: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對比! 財經 第2張

其實就是一張表,但因為面積較大,就截成了兩張。其中的數據取自年報中的相關文字和表格。發現管理層的文字表達與相關表格、或者與會計附註的相關數據互相有小差異,這也難怪,一版年報的出臺需要修改N多篇,有差異很正常,不影響整體印象就行。

從各項指標的增速來看,平安銀行是完勝,小的體量跑的更快,當然也有好爸助力,科技加勁、文化特色等諸如此類的協同,跑得快正常。

下面進行分解:

平安在整個業務條線上,調整放在零售上的注意力相當大,零售稅前利潤佔比67.9%,比招行足足高10.5%,當然其中有平安對公撥亂反正的原因,即使這樣亦是相當強悍。分解來看,零售營業收入平安銀行增長額為152億,招行175億,平安的增速是32.5%,招行增速16.1%;因為開疆闢土需要下大本錢,反映在零售稅前利潤上的增速平安只有9.08%,招行20.34%,儼然,招行已經在享受零售規模帶來的經濟效益,平銀還在揮汗如雨,但平銀的這個規模效益的出現,我想只是時間問題,等陣地穩定了,自然效益會出來。

從規模來看:招行零售客戶數1.25億,平安8390萬,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餘額,兩者的差距拉開很大,招行6.8萬億,平安1.4萬億,招行都是大款,令人羨慕。私人銀行這塊的詳細數據也令我驚訝,招行的標準是1000萬以上,戶數72938戶,管理的私行總資產達2.04萬億,平均的個人資產很高,平均達2800萬,有錢人多,難怪招行的零售存款成本低,富人的零花錢可能就是窮人的整個家當了;財富管理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達190多億,2018年股市不行,理財和基金代理收入減少或只是微增,招行的私行業務主要是在信託產品上發力。平安銀行私行我不記得起點是多少,我好像在零售開放日中聽到是300萬,(球友補充為600萬)層次還是低一些,私行的整個管理規模我也沒查到數據;平安銀行和整個平安集團在資產端或者尋找優質資產的能力上看,還是稍弱,包括2018年平安集團的投資收益率好像也就百分之3.幾的水平,不如買國債。平安入圍的財富用戶數量是52.59萬,基數很大,已經發生業務的規模以上客戶3萬戶。平安零售開放日也說要在私行上下功夫,我看這一塊主要還是在人才的培養上,高端的理財人員太少,這塊平安利用AI對服務人員進行專家賦能上使勁,目前看平安銀行的思路還是正確的。

分解收入來看,很有意思,依據我腦袋中對兩家印象的影響,我覺得應該平安的零售主要是在貸款上的突飛猛進,意在替代民間借貸;另外就是信用卡交易的突飛猛進,信用卡交易額12,072.27 億元,同比增長 89.9%,新一代和汽車金融貸貸款餘額都在百分之20-30幾的增長,汽車金融貸貸款增加24.7%,19年平安準備進入二手車貸款融資市場,增長可期。平安零售凈利息收入388.12億元,增長42%, 零售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230.2億,增速18.9%,其中信用卡手續費功不可沒,2018 年平銀信用卡業務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全年累計新增發卡量 1,737 萬張,同比增長 15.1%。 2018 年末,信用卡貸款餘額 4,732.9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55.9%;信用卡 APP 客戶數突破 3,400 萬 戶,信用卡商城全年交易量同比增幅達 231.2%,好勁。2018 年末,平銀住房按揭貸款餘額 1,823.63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9.3%,這個大概是平安判斷房貸政策改變後風險不大,以前比重小,加配一點無妨,但覺得從長遠來看不是太好的舉措。 另外家族油水不外流,集團保險代銷收入24.63億,增長32.6%,這個就是平銀獨享的優勢了。 招行零售凈利息收入826億元,增長16.43%,其中房貸是大塊。 零售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427億,增速17.34%,其中私行業務已快佔到半壁江山,190多億。招行信用卡貸款餘額 5,753.6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7.13%,信用卡循環餘額 佔比 23.42%;2018 年信用卡利息收入 459.79 億元,同比增長 16.29%;受益於交易量增長,信用卡 非利息收入 207.22 億元,同比增長 38.95%,這塊依然保持增速可觀。 信用卡對兩家行的零售都做出了重大貢獻,2019年兩行對信用卡的態度可能會不一樣,在共債的影響下,平安銀行可能還是利用HI-TECH繼續謹慎性增長,招行已經在準備收收拳頭,今年年初已對信用卡停卡限額了。

從零售的成本分析:因為開疆拓土,平安在成本上的花費大,平安銀行零售的稅前利潤收入比為36%,其中信用成本佔收入比26.9%,比較高。招商銀行零售稅前利潤收入比為 46.3%,比平銀多10.3個百分點,很強悍。兩者零售成本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信用成本上,招行零售零售信用成本為17.1%,平銀足足高了9.8個百分點。而兩者的利差平銀只佔25個基點的優勢,招行零售利差5%,平銀5.25%,除了房貸因素外,房貸是低不良,低信用成本,招行房貸不良0.28%,比整個零售貸款資產少51個基點,整個零售不良為0.79%,招行房貸佔零售資產的45.5%,咁上下拉低整個零售的信用成本的30%。平銀房貸在18年大幅提速後,也只佔零售資產的16.6%,平銀的零售不良為1.07%,高出招行28個基點。這麼說,除了房貸的 因素,平銀跟招行在零售上的風控有一些差距,但差距已經不大了。

科技投入:大平安10年累計投入科技500億,還準備成立1000億的科技發展基金,不知其中平銀貢獻了多少。招行18年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的2.78%,65.02億,力度也挺大。銀行真的的跑步進入3.0時代,科技立行的時代來臨。也許銀行的估值也要考慮更多的技術因素了。(作者:麻袋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