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導師對於一名研究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性。遇到一個好導師,可以說是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而一旦自己的導師不給力、不如意,則讀研體驗不會太好。

高校圈長期流傳着這樣的一句話:考研難,選導師也並不容易。從去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高校導師和研究生實行的是雙向選擇,但毫無疑問主動權是在導師手中,研究生只有抱大腿的份。

所以,每年考研初試成績出爐後,考生們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聯繫導師,希望能“混個臉熟”,運氣好還能預定一個名額。不過最終能夠如願,還得看本科期間和複試的表現,當然也需要一點點運氣。

一般來說,考研成績越好,就越容易博得導師的青睞,畢竟能夠在考研中發揮出色的考生,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也是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所必備的。不過對於最近考上華東某211大學的女大學生春梅來說,似乎這一定律在她身上並不奏效。到底是爲何呢?一起來看看吧!

春梅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高校,雖然本科在校期間很優秀,但她並不太敢報考985大學,而是較爲務實的選擇了一所離家較近的211大學。經過近一年的系統複習,她初試拿到了377的高分,以專業第2的成績順利入圍了複試。筆試和麪試兩輪複試結束後,春梅再進一步,以第1名的優異表現出現在了擬錄取名單上。

本以爲自己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績選導師不是問題,所以春梅並沒有主動聯繫導師。當看到其他擬錄取考生都在有所行動後,才意識到自己動作慢了,遂很快擬了一封自薦信。不過,當她把自薦信通過郵件發給導師後,不是沒有迴應就是被婉拒,這讓她很不理解。尤其是想到自己以第一名被錄取,春梅瞬間感到挫敗感。

後來,在向研二學長的求教過程中,學長指出了春梅屢屢被拒的疑似問題點——自薦信中有類似“希望可以師從門下,爲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發展打下好基礎”的話。學長表示,現在的大牛導師都希望自己的研究生畢業後能繼續讀博,最好在剛讀研時就明確讀博的想法,而春梅的自薦信容易讓導師誤解爲她完全沒有讀博的考慮。

關於研究生導師更喜歡帶有讀博規劃學生的說法,你覺得是如此嗎?對此,你又怎麼看?歡迎交流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