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HK)舉辦的人民幣定息及貨幣亞洲論壇閉幕,港交所聯席總裁及首席營運總監戴志堅致閉幕辭時表示,論壇上聽到很多市場關心的問題。他認爲,監管是限制,不是障礙。港交所作爲市場的協助者,有義務提供正確的產品,包括對衝工具,鼓勵債券通的發展。

  基建方面,戴志堅認爲,涉及非常多風險,港交所會協助基礎建設的發展。若香港想建立起人民幣業務,必須做好準備,否則不可能實現目標。在人民幣市場,香港需協助內地市場開放,在風險管理上,OTC(場外交易)是其中一方面,需要找到安全方法進行連接,要考慮是直接連接,或是通過互聯互通機制。

  科技方面,戴志堅表示,現在經常聽到金融科技,以及比特幣技術,很多都涉及抵押品,需要多方面進行溝通,促使後臺運算減低風險,這需要新技術的配合,讓所有人蔘與進來。

  在論壇上,與會嘉賓討論了利率衍生工具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香港交易所定息及貨幣發展部高級副總裁趙健能表示,經過與會者投票,衍生品市場發展最大的挑戰爲監管政策,佔77%,其次是流動性佔17%,然後是平臺佔2%,其他因素則佔4%。

  從供應角度來看,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策劃發展經理何文俊表示,隨着金融市場開放,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產品推出。他相信,這將是未來重要發展領域,希望政府放開監管,令市場獲得更大靈活性。

  高盛(亞洲)亞洲區(日本除外)宏觀結構性產品部執行董事劉基雋認爲,說到衍生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投機,現在看來市場已經發展很快,很多人使用CNH進行對衝。而在過去幾年,市場已經趨向更爲平衡,衍生品成爲很多產品的副產品。他又指,匯率風險是很多CFO關注的問題,尤其是海外的CFO對人民幣風險非常關切。他認爲在新的國際標準下,CNH的流動性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從指數提供者角度來看,麥凱德指數業務董事總經理Randolf TANTZSCHER表示,如今看到衍生品逐漸變成有效管理資產的工具,不可否認衍生品是比較複雜和昂貴,早期人們聽到衍生品就想到信貸風險,這是很自然的聯繫。他認爲,流動性是衍生品的推動力,從歐美的經驗可知,光有產品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得到當局的支持。而在中國,衍生品還算是新產品,市場發展仍未完善。

  澳新銀行北亞區金融市場部總經理黃柏堅則認爲,人民幣衍生市場仍比較年輕,在國內是由市場主導,而海外是由市場主導。他表示,現在最關注的是監管問題,對衍生品有效管理方法是降低成本,才能和國外對手抗衡。

  作者|敖璐斯

  編輯|彭尚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