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圖書法,簡單說一下吧。

他對筆法的貢獻,主要可以用一句話總結。

圓處變方勢,有折而無轉。

我們喜歡張瑞圖的字,不為別的,就因為他的字是真正意義上的筆法創新。

寫字的人都知道,字是講陰陽的。

方圓一定要勻,轉折一定要均,這種字才能平衡。

高手會極力的在這種平衡中打破這種平衡,就是極力宣揚一邊。

這就好像陰陽魚中,黑白相生相剋。

但是大黑中有小白,大白中有小黑。

這就是高手追求的東西,而且相差越多越難,最難直至純白,純黑。

張瑞圖是一個把「方筆」做到極致的人。

他的字中少有轉筆,有些甚至看不到一兩筆轉。

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能把轉筆變折筆,能把圓意處理成方勢。

這是張瑞圖的用筆高處,也是筆法中最險的地方,因為太極端的東西,一點點失誤就會很扎眼。

對此只能說,很難。

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圓筆變成方筆,但是從運筆的角度來講,這種運筆需要重塑一個字的結構布白和書寫習慣。

所以張瑞圖,很少人能學得好,不是因為難學,而是因為很多人底子深,越學極端的東西越不容易走出來。學了他的意,卻做不到他的極致,一樣會很平常。

一個能把陰陽均衡打破的人,確實算突破了筆法禁區,所以明朝眾多名家中,我最喜歡張瑞圖。可能他影響不是最深的,水平不是最高的,但他對書法的理解,很獨特。


明清之際書家極力追求個性張揚,在書風誇張的大環境下,出現了以徐渭為代表的一批極其彰顯個性筆法的書家,如張瑞圖、邢侗、黃道周、王鐸、傅山等,其中以徐渭、張瑞圖、黃道周和傅山四人最為典型。而張瑞圖的筆法在這四人中,表現出膽魄過人,筆法最為鋒芒畢露鋒,從這個特點而言,具有突破筆法禁區的意境。

但其實,張瑞圖的高明之處,並不是靠敢於突破的膽量和鋒芒畢露的筆法,而是全憑深厚功力的積澱和毫無顧忌的率性揮灑,形如波濤洶湧、由內而外迸發出來,猶如一瀉千里之勢不可擋的「精氣神」,奠定了他的書法成就。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他對書法精神理解的突破。

可見,我們從張瑞圖書法中明白,真正的筆法並不是在手上、技巧中,而是在每個書家的心裡。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雖有多種解釋,但我情願相信按字面理解最正確。@微頭條


此人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