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美國目前設計的步兵戰車都在突出一個點,「快」。美國步兵戰車並不是狹義上的快,而是指的是遇見突發事時得到反應速度要快,通過C-130和C-17等運輸機運輸起來要快,在公路的機動性以及巡航速度上要快。無論是美國的斯特瑞克裝甲車還是升級版本的M3A1步兵戰車都在突出美國的這一設計思想。目前對於美國來說,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在如何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運輸滿編製的M1A2坦克和M2佈雷德利戰車部署到熱點地區。

對於美國來說,目前是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內,甚至是72小時之內迅速把一支具有戰鬥力的裝甲特遣隊派遣至熱點地區進行介入以及反介入作戰。為此,美國在步兵戰車設計的伊始就考慮到了和C-17以及C-130運輸機的適配性。美國在運輸機的設計上也亦然是在考慮裝載裝備的尺寸和重量。這時很多國家目前想做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就拿日本的C-2運輸機來說,雖然也是為了匹配日本版本的快速機動部隊而設計生產。然而這隻能算作C-2運輸機對步兵戰車的單極匹配,而非是步兵戰車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C-2運輸機的運輸能力。

以致於日本在運輸96式裝甲車時往往考慮到高度和寬度的限制而拆除本應佈置在步兵戰車周圍的格柵裝甲。連相應的遙控武器站也要跟著一起拆除以避免戰車「觸頂」。這不僅使得日本版的快速反應部隊中的96式裝甲車在進入戰區時仍需要相應的特種作戰車輛來保證裝甲車附件的安裝工作。連相應的模塊化炮塔和作戰模塊也不能放置在同一架C-2運輸機內進行運輸,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削弱了日本版快速反應部隊第一時間介入戰場的速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