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的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公元前685一前643年在位,齊國第十五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齊襄公時,齊國國政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小白之兄)逃到了母國一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母國一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齊僖公的侄子、襄公的堂兄弟一公孫無知聯合對襄公「瓜熟而代」不滿的連稱、管至父等邊關武將,弒殺齊襄公,自立為君,史稱齊前廢公。次年,大夫雍廩趁公孫無知到雍林遊玩,襲殺公孫無知,並和齊國大臣討論重立君主。高氏、國氏兩家搶先暗中從莒國召回小白。魯國聞知無知已死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返齊,並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桓公當時被射中衣帶勾之後,裝死迷惑管仲,然後藏在溫車中飛速行進,也因為有高氏、國氏二大家族為內應,所以能夠搶先回到齊國即位,並派兵抵禦魯軍和子糾。秋天,齊兵與魯兵在乾時作戰,魯兵敗逃,齊兵又切斷魯兵的退路,威逼魯國殺死子糾,召忽自殺,用計召回管仲。桓公賞識管仲才能,任管仲為大夫,主持政務,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進行政治、經濟、軍事等改革,齊國大治,國力大增,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曾九合諸侯丶一匡天下,得到周天子的支持和諸侯國的擁護,成為春秋首霸。

齊桓公並非齊僖公長子,他之所以能即位為君,正應了那句古語:天時地利人和。

一、天時。正是由於齊襄公在位期間荒淫無道,昏庸無能,亂倫擅殺,不講誠信,引起大臣和武將以及諸侯的不滿,才招來殺身之禍。而公孫無知,也因對大臣暴虐無禮被殺。這些為齊桓公繼位創造了條件。

二、地利。當初為逃避禍患牽連,桓公與鮑叔牙逃亡莒國。莒國雖小,但和齊國接壤,一旦齊國有變,可以馬上得到信息。公子糾所在魯國雖然也和齊國緊挨,但在得到國內情報後,慢慢騰騰,延誤時機,不象桓公輕車從簡,快速回國。

三、人和。做公子時,能得到鮑叔牙的支持,躲在莒國,有大臣高氏、國氏兩大家族做內應,說明桓公有良好的品德和品格,能得到廣泛的支持。一旦即位,從善如流,抵禦魯國,逼殺子糾,杜絕了政治上的後患和魯國的非分之想。同時,寬宏大量,赦免並重用管仲,為稱霸諸侯打下人才保障和堅實基礎。

以上愚見,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諸位!


大家好,我是超哥說成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齊桓公名叫小白,即位前在莒國避難,他還有個哥哥糾,在魯國避難,那麼為何齊桓公能即位呢?

1、首先小白有良好的人際,雖然是在莒國避難,但是一直和國內的重臣保持良好的關係。《史記》記載:「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於莒。」這裡的高指的是高傒,國指的是國懿仲,這兩人都是齊國的重要人物。

2、糾和小白都得到了國中無君的消息,管仲和糾一起,鮑叔牙和小白一起都往齊國都城趕。途中管仲射了小白一箭,沒有射中,小白裝死騙過了管仲和糾。管仲和糾想著沒有對手了,就慢慢往回趕。鮑叔牙和小白日夜兼程在糾前面趕到了齊國都城臨淄。

3、鮑叔牙和小白入城後,把諸大夫拜訪了一遍,稱讚小白的賢明。諸大夫本來對小白的印象就比較好,就一致擁護小白即位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你同意嗎?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考慮:

1、齊桓公的前任是哥哥齊襄公。齊襄公在位期間淫亂不堪,國政混亂,人心思定。當齊襄公死後,公孫無知篡位,國內形勢非常嚴峻,首要考慮的問題應該是找一個齊僖公的兒子來繼位拯救齊國,而不是考慮具體是老二還是老三。一句話,當時的國內形勢容不得去考慮秩序的問題。

2、齊桓公平日在國內是有一定關係和人緣的,而且和齊國的幾個大族關係不錯,所以他回來,即使不是嫡長子,也可以受到擁戴。

3、雖然周朝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但是春秋初期,社會處於變動之中,這種制度也難免受到衝擊。在劇烈的社會變動中難以嚴格無誤地施行。

4、齊桓公和哥哥糾都是齊襄公的弟弟。兩人無論誰繼位,都是弟弟繼承哥哥的位置,而不是兒子繼承父親之位,所以跟「嫡長子」繼承製關係不大。也不會受到太大阻力。


我覺得,都是對手襯託的好。

齊桓公的父親,是齊僖公。齊僖公死後,自然就是嫡長子上位,也就是齊桓公的哥哥,齊襄公。齊襄公的問題很嚴重,和自己妹妹私通,言語反覆無常。又殺死妹夫魯桓公,殺死鄭國君主子亹。齊國人對他的怨恨,到今天我們都能通過《詩經》聽得到。最後被公子無知殺死。但無知也和人有仇,而且得位不正,很快也被殺死。

此時,有兩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齊國君主。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當公子無知死去,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在國外,也差不多同時得到了消息。公子糾在魯國,就是今天是在山東曲阜;公子小白在莒國,今天是在山東莒縣。齊國都城在臨淄,也就是今天的淄博市。從地圖上看,三地之間的距離相差不遠。

魯國派管仲去狙殺公子小白,小白裝死,然後一跑狂奔,進入齊國。而魯國那邊,這麼一點距離卻走了六天。等到魯國人趕到臨淄,公子小白已經成為了齊國國君,並且安排軍隊,擋住了魯軍。所以公子小白,穩穩得成為了齊國君主,也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應該是嫡子,但不是嫡長子。

這要歸因於齊國公府內鬥。

正常情況下是嫡長子即位,這在春秋還是主流,用孔子的話來說:是合禮的。

上任國君齊襄公荒淫亂倫,把齊國公府搞成了一團亂麻,最終被人殺掉。齊襄公是長子,他在位上被謀殺,君位就落在了他的兄弟頭上,公子糾和小白成了最佳候選人。這兩個人之前已經逃到國外,他們害怕齊襄公殺他們。

這兩個人都不錯,都有自己的班底。齊襄公被殺後,他們各自馬上被自己的支持者通知回國接班。

結果,小白跑的快,就成了齊桓公。

而公子糾則慘了。因為晚一步,不僅失了君位,而且丟了性命。

這裡沒有公平可言。

可見,有時候反應快行動迅速是很重要的??。


那時雖然還是遵循長幼順序,但周王朝已式微,並非執行的那麼嚴格。公子小白從小為人好,有人緣,繼位不但得到上卿高子國子支持,也得到國人擁護,這就應了得人者得天下的道理。


因為齊桓公比競爭對手先回到齊國繼位。當時齊桓公還不是齊桓公,而是公子小白,他的兄長,也就是公子糾是他的直接競爭對手。隨著齊襄公逝世,齊國王位出現了真空,這種形勢下,只要公子小白和公子糾誰先回到齊國就能捷足先登,繼承王位。史書記載公子小白用計騙過公子糾率先回到齊國,順利登上王位,並不計前嫌重用管仲,最終成就了一代霸業。可見,關鍵時刻下手一定要快、準、狠啊!


今天在書店裡拍的


齊桓公平時人緣好,又機智,即位的關鍵時刻、比他哥哥跑的快了一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