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北媳婦,從上大學來了這邊到現在十多年了,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1、鍋包肉

以前老家的菜基本都是鹹口,老式鍋包肉是我喫的第一道甜口的菜。豬裡脊鮮嫩,裹上土豆澱粉入170度以上的油鍋炸一下之後外皮酥脆,白米醋和糖加水調汁煮開,倒入炸好的肉片,加入蔥薑絲翻炒片刻,一道美味的老式鍋包肉就做好啦。

2、小雞燉蘑菇

雞選用笨雞,蘑菇用榛蘑,肉鮮嫩湯美味,每次都能喫好幾碗飯,每次過年回老家我爸都點名讓我帶榛蘑。

3、豬肉酸菜血腸

酸菜是婆婆自己醃的,豬肉可以用脊骨、棒骨或者排骨加一點五花,酸菜越燉越有味道,要喫的前十分鐘再下血腸,蘸上蒜醬味道很霸道。

此外酸菜加水再放點蝦等海鮮可以當火鍋湯底,味道也很鮮美。

4、地三鮮

地三鮮是一道非常下飯的傳統東北菜,土豆切滾刀塊入油鍋炸至外皮酥脆;紫茄子切滾刀塊裹澱粉入油鍋炸至外皮酥脆,尖椒切小塊入油鍋炸一下。蠔油、生抽、鹽、糖、清水調個汁。鍋熱燒油,放入蔥末蒜末炒香,倒入調汁,放入炸好的三樣食材快速翻炒即可出鍋。


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大東北的當家名菜還是略知一二的,也可以如數家珍的說上幾道。

在外地人的印象中,東北地區的首打菜就是蜚聲大江南北的豬肉燉粉條兒。再加上東北人平翹舌不分的「肉」、「子」字,連起來的話說,就是「豬又燉粉條紙」????

好吧,那只是個別人的個別印象,在廣袤的大東北,雖然這道菜的名聲高空吹喇叭──聲名在外。但真正好好的做一頓這道菜的卻很少,我個人從小就久聞這道菜的鼎鼎大名,但直到現在,我自己家裡也沒正兒八經的做過一頓「豬又燉粉條紙」。僅有的一次喫這道菜,還是在關裏來了親戚,人家點名要喫這道菜以後,才硬上架的逼著做的。

書歸正傳。繼續說代表性的東北菜。

我個人第一感覺是,東北地區的特色殺豬菜應該是第一道名菜。這道菜最純熟、最原始的做法也最能暖人,是最地道的東北當家菜:年關迫近,家家戶戶殺豬囤肉,殺完之後的第一頓殺豬菜,就是最純正的殺豬菜。提前切好一大盆汲好的酸菜──要最勤快、最手巧的媳婦兒切的那種,既細且長。然後趁著人氣,從剛剛殺完的豬身上取下幾大條兒,切成肉方子,和酸菜一起咕嘟燉,還有灌好的血腸兒,也有豬下水、豬頭肉的搭配,搗上滿滿一罐兒蒜泥,用醬油浸好待用。帶完全熟了以後,撈出來切成大片兒,整整齊齊碼在盤子裏,悶上一大鍋高粱米乾飯,燙好一壺壺的自製小燒兒,足足六十度那種,呼朋喚友的齊齊坐在炕上,圍著八仙桌開始呼朋引類、觥籌交錯,伸出筷子挾一片兒肥膩膩、油亮亮、顫巍巍的五花三層肉,在蒜泥中狠勁兒的一涮,張開大口一口吞下去,那種幸福的久違的心滿意足立刻洋溢在喫者的臉上,眼角眉梢兒一片祥和,那叫一個美。

還有一道菜,也可以稱之為當家菜──小雞燉蘑菇。揀選家中常年放養的溜達雞,最好是那種威猛陽剛的大公雞,再選取東北地區的特色紅蘑,加上應有盡有的各色佐料,燉上它一個小時以上,燉到連湯兒都自帶黏性,稠得化不開那種,然後盛出來裝滿一大盆,那個滋味兒簡直了。

難怪有句老話兒至今仍是瘋傳──新姑爺上門兒,小雞沒魂兒。

有幸做東北姑爺的小夥子們,準備好你的味蕾到這裡大快朵頤了嗎?好客的大東北,歡迎你加入東北人的昂揚陣營。能夠做一名優秀的東北姑爺,也是你小子前世修來的福分,盡情享受來自老泰山、老泰水的深情厚誼吧。

不過來之前,先把你的酒量練好,最好是千杯不醉那種威猛,可別到了這白山黑水就掉鏈子啊??????????

圖片來自網路

雖說我是河北人,但是第一次認識我的人都會認為我是東北人。什麼原因呢?一個是說話的口音,不知道咋變成這樣了;另一個就是東北菜特別符合我的口味。

東北菜,味重,量大,我特別喜歡,要是說我知道哪些有代表性的名菜,我還真有發言權。這幾年下館子,去的次數最多的就是金掌勺了。每次去必點小雞燉蘑菇和東北大拉皮,再配上一斤大烙餅,整上半斤小酒,別提多美了。

大晚上的,說起小雞燉蘑菇,我就直言口水。小仔雞肉質緊實,配上野生的榛蘑,撒上一把粉條子,濃濃的湯汁泛著肉香和菌香,一筷子粉條子吸溜進嘴,香味填充了口腔裏的每一個縫隙,真能香死個人,哈哈!

當然,東北還有很多名菜,比如:鍋包肉,豬肉燉粉條,鐵鍋燉大鵝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推薦的菜。在這麼多菜裏,我還是要推薦一下東北大拉皮這道菜,原因只有一個,過癮,就是喜歡那種濃濃的醬香味進嘴的感覺,配上拉皮的那種質感,享受。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在你的眼中,東北菜有哪些代表性的菜呢?或者說哪些東北菜對你印象比較深刻呢?請留言告訴我,小弟可能見識不夠,不防給我開開眼,哈哈,最好能關注一下我,十分感謝!


我是東北這旮瘩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很多網友分享了鍋包肉,小雞燉蘑菇,地三鮮等等,他們都很好喫也具有代表性,但對我來說,我首推殺豬菜,為什麼呢?除了好喫,最主要的是我覺得殺豬菜裏有一種特別的東北農村文化!

就拿我的經歷來說吧,我在農村長大,家裡條件不好,平時很少喫肉,更別說鍋包肉了,根本沒聽說過。但殺豬菜是小時候每年的期待。農村人,每年基本都會養一兩頭豬,到年底的時候就養的肥肥胖胖的了,一進臘月,各家各戶就開始殺豬準備過年了,辛辛苦苦一年的農村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一天是那麼的熱鬧、喜慶,大人們忙裡忙外,小孩子們或看熱鬧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經常做的就是攪拌豬血,不讓它凝固。大人們從早上忙活到下午,等把豬肉都收拾妥當,就開始做殺豬菜了。

農村地道的殺豬菜都是用大鐵鍋做的。把切好的肉片和酸菜一起放在大鍋裏燉,也可以放一些大骨頭、粉條和血腸,也可以直接蒸豬血喫(賊好喫),殺豬菜中的酸菜會中和肉的油膩,而大油的酸菜才更好喫,一掀開鍋蓋,飄香四溢~~,想想就口水泛濫!

這樣的殺豬菜一做就是一大鍋,然後把家族裡的人都請到一起喫,像左鄰右舍,還會送過去一小盆。 往往整頓殺豬飯下來,會剩下很多殺豬菜,一大鍋根本就喫不完 ,重點來了,這些剩下的菜下頓熱著喫的纔是最好喫的。

插曲:小孩子在這一天除了能喫到肉外,還能得到兩個旮旯哈(gāláha)攢夠五個就可以chua 骨節了????

誰玩過chua骨節?????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嚥了一下口水,哈哈原諒喫貨的一顆心。說到東北名菜那可是多了,鍋包肉、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醬骨、得莫利燉魚、地三鮮、血腸、殺豬菜、鯰魚燉茄子、溜肉段、鐵鍋靠大鵝,卡卡就是造啊。哈哈!

其中鍋包肉以哈爾濱的最為好喫,外酥裏嫩,酸甜口的,老人小孩都會喜歡喫,用豬裡脊做主料,胡蘿蔔絲、香菜絲、薑絲配料。

再說說地三鮮,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東北菜了,真的,材料也比較簡單,土豆、茄子、尖椒過油後再翻炒。大部分東北人都很喜歡的。

殺豬菜、血腸、豬肉燉粉條算是一個系列吧,一般農村殺豬,都會宴請親戚好友,做一些菜,主要就是這幾道,還有蒜泥白肉也是絕配了。

得莫利燉魚也算是黑龍江的特色了,但是這道菜就不是太好做了,哈爾濱倒是有幾家飯店做的不錯的。


東北菜的代表菜白肉血腸.酸菜排骨.豬肉燉粉條.鍋包肉.蘑菇燉小雞.劉肉段.燉榛蘑.殺豬菜.地三鮮.扒三白等。這些菜共同的特徵,用料廣泛火候與滋味濃鬱色鮮,味濃酥爛。看似好像普通,其實只有用上當地的食材,做出來的味道才會更好。


在東北呆了一年半,又娶的東北媳婦,對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1、殺豬菜,這個算東北菜中最有名的了,用自己醃製的酸菜整出一鍋香氣撲鼻的美食;

2、排骨燉豆角,最好用小排燉本地新鮮豆角味道才比較正宗;

3、鯰魚燉茄子,這個菜一定要小火慢燉,燉的入味纔好喫;

4、鍋包肉,這個菜比較適合女士喫;

5、小蔥拌豆腐,這個豆腐必須是東北滷水豆腐才會有味;

6、各種菜蘸大醬油,在東北,很多菜都可以蘸大醬,小蔥、黃瓜、生菜等都可以,而且東北的醬有一股臭臭的味道纔是較為正宗的。

7、豬肉燉粉條,粉條必須是東北乾粉條,豬肉用五花肉最佳;

8、大豐收,其實各種生蔬菜的擺盤;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鍋包肉,原名鍋爆肉,是一道東北菜,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鍋包肉是將豬裡脊肉切片醃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做好的鍋包肉色澤金黃,口味酸甜。

2.豬肉燉粉條,是富有特色的東北地區風味菜餚,深受南北方人的喜愛。豬肉燉粉條是「東北四大燉」的第一燉,順口溜:豬肉燉粉條,饞死野狼嚎。這道菜在東北菜種是極具代表性的。

3.殺豬菜,原本是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所喫的一種燉菜。在東北許多地方常年開設殺豬菜,形成東北飲食一大特色。地道的殺豬菜,肉片肥而不膩,濃香襲人,酸菜葷素咸宜,清脆爽口。

4.地三鮮,是很有特色的一道東北地方傳統家常菜,選用了三種地裏時令新鮮的食材:茄子、土豆和青椒來搭配,不僅在於鮮濃的味道、天然綠色的食材,更勝於它涵蓋多種食材的營養,讓三味非常普通的蔬菜做成鮮爽無比的佳餚。

5.溜肉段,是東北的一道傳統菜,具有外酥裏嫩,味香可口的特點。成品味香可口,是百姓飯桌上的家常菜。由溜肉段衍生出的鍋包肉更是東北菜中的經典。

6.東北鐵鍋燉魚,是東北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以魚為主要材料,烹飪以清燉為主,口味屬於香辣。有點「柴火魚」的感覺,用的是一口大鐵鍋,燒的是柴火。燉魚裏還加進了烙餅,是特有東北農家味。

7.醬骨架,是東北的一道傳統名菜。根據主料的不同有醬脊骨、醬排骨和醬棒骨等。這幾種原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可以經得起長時間的燉煮而肉質不會發柴。又因為豬脊骨經燉煮後口感最為軟糯,啃起來很有快感,讓人回味無窮,所以很受大眾歡迎。

8.小雞燉榛蘑,也是比較流行的一道東北菜。在東北,榛蘑大多用在燉菜裏,特別是與雞肉搭配,更是美味濃鬱。此菜式傳入關內後,又有廚師加以改進,在其中加上綠豆粉皮一塊兒煮,也是別有風味。尤其在冬天喫,還有活血祛寒、預防風寒侵襲的作用,實在是好菜。

每一道東北菜都繼承了東北人憨厚、實在、熱情的品質,喫一次就會很難忘記。

這麼好的東北特色美食,你喫了嗎?


有很多,尖椒幹豆腐,醬大骨棒,鐵鍋燉大鵝,鐵鍋燜魚鍋貼餅子,殺豬菜,骨棒燉酸菜,鍋包肉,大鵝燉酸菜,小雞燉蘑菇粉條,得莫利燉魚,東北大拉皮,虎皮肘子,熘肉段,紅腸大餅子,家常冷盤,排骨燉豆角,溜肥腸,蒜泥白肉,蒜泥血腸,三烀一燜(茄子,土豆,窩瓜,辣椒燜子),鹹鴨蛋,鹹鵝蛋,酥白肉,醬骨架,剎生魚,剎生裡脊涼亭菜,茄子燉土豆,紅燜肉燉黃金鉤豆角,蘸醬菜,豐收燉。


東北菜名聲在外的亮點第一是量大,第二是夠鹹。所以坊間流傳的東北菜,要麼是撐死人不償命系列,要麼是齁死人不犯法系列。我們東北菜雖粗獷豪邁,但你不能以粗狂豪邁品之,否則你一定後悔白來一次東北,啥正宗玩意都沒喫著。

今天,要為東北菜正名,來介紹兩道一般人喫不著系列的東北菜。大家看好了,第一道菜,小雞燉蘑菇。鬆一口氣的請重新提起氣來,這道菜最早是飛龍燉蘑菇。飛龍是什麼?是一種鳥。這種鳥有什麼特點?我們叫它仨半斤。這鳥長什麼樣?忘記拍照片了。見著我認識,讓我說什麼樣說不出來。

大家是不是覺得蘑菇也不見得是平時的蘑菇?你猜對了。這蘑菇產自每年的十月份,黃顏色,採完之後不會立刻喫新鮮的。穿成串串吊在房檐下風乾,任憑秋風秋雨秋草黃,反正我是黃色的不變顏色。

兩樣都齊活的時候差不多就是冬月了,大家秋收完了之後,該走親戚的走親戚。一般來說都是去親家串門,看看新嫁過去的姑娘。有蘑菇的帶蘑菇,有飛龍的帶飛龍。最好不要一起帶,因為到了親家,喫客人帶來的飛龍燉蘑菇好沒有面子的。

所以新娶媳婦的人家秋天一定要發動親戚搞齊活飛龍和蘑菇,就等著親家帶著蘑菇或者飛龍來了之後有面子的說一句:「來就來了,還帶啥東西,咱家啥都有!」於是賓主盡歡。

飛龍越打越少,還真是很難搞到。便有人一狠心宰了下蛋的蘆花雞燉蘑菇,也不知道親家是沒喫出來還是照顧面子,說了句「好喫!」,於是蘆花雞到了秋天便拚命下蛋,見到蘑菇就哆嗦,但還是改變不了被燉的命運。

所以說,要想代表東北成為「名菜」,蘆花雞燉蘑菇還不上檔次,躲過一劫的飛龍還沒說話那!

第二道菜,哈什螞子燉土豆。不知道什麼是哈什螞子?沒關係,別地方也沒有,到了東北才能看到正宗的。長的和青蛙連相,特點是紅肚皮。去山裡找一個泡子,半夜一抓能抓幾十斤。但是,重點來了,哈什螞子男女比例極不平衡,男多女少造成了母哈什螞子身價飆高。也許你抓那幾十斤公的還抵不上一隻母的珍貴。

母哈什螞子叫做「母抱子」,這母抱子有多珍貴?話說俺們隔壁村子有個小夥子,常年以抓哈什螞子為生。有一天終於老天開眼,抓到一隻母抱子。小夥子趕緊帶著母抱子翻了幾個山頭取孝敬老丈人。老丈人一看這母抱子樂的合不攏嘴。這爺倆削了一盆土豆子,和這母抱子燉了。出鍋上炕,爺倆喝了二斤酒才下桌。小夥子趁天亮回家了,丈母孃收拾鍋臺的時候纔看見母抱子還在鍋臺上蹦那。

所以說這母抱子燉土豆,光憑這個名字就能下二斤酒,你說這菜咋樣?

所以,作為土生土長於東北的動感影視認為,能夠代表東北的菜有很多,但「飛龍燉蘑菇」和「母抱子燉土豆」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定時間特點地點特定的人才有資格喫,讓他倆代表東北菜,沒有問題吧?歡迎大家關注動感影視,喫貨的路上,不再孤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