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之路,是中國文人用腳步丈量出來的心靈之路。在《全唐詩》收錄的2200多位詩人當中,竟有400多人遊歷過這片浙東山水。

讓我大概列舉幾位吧:孟浩然、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初唐四傑之盧照鄰和駱賓王、賀知章、元稹、李紳、白居易、羅隱、崔顥、王維、賈島、杜牧……而據考證,第一個遊歷新昌的唐代詩人,則是孟浩然。

他們以船代步,沿著江南發達的水網前來,水盡則登山,縱情於浙東的青山碧水之間。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這片山水可以吸引如此多唐代大詩人,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呢?

1、前有古聖賢之足跡。今天的我們看唐人,已遠隔千年。而當年的唐人看魏晉南北朝,亦有數百年之遠。而浙東山水的開發,恰恰就是魏晉之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南渡之後,生活在紹興的王謝兩大家族後人:一是開創了中國山水詩流派的謝靈運,李白正是他的超級粉絲。另一個書寫了天下第一行書一一《蘭亭序》的王羲之,以他為代表的魏晉風度,魅力跨越時空,至唐代仍閃閃發光。

2、在唐代,浙東山水已成為佛道兩派的中心。在這裡,既有天台國清寺、新昌大佛寺等為代表的佛教之風;又有在新昌與台州交界處,以天姥山為載體的道家之氣。而對佛道的青睞,一向是中國文人揮之不去的情結。

3、浙東山水,清新秀麗,山光水影皆可入畫又入詩,所以常成為文人陶冶心情、慰籍心靈的港灣。且江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又交通方便,環境安全。各項因素因素相綜合,就形成了優越又獨特的自然條件。

這片山水猶在,詩人卻已遠離。而留下的"唐詩之路",已是中華文明體系當中,一筆無比珍貴的財富。

更多資訊請關注本號。(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