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有原因的,首先我們知道鄭莊公是春秋第一個小霸主,他的母親叫武姜,武姜生他的時候難產,所以對他很不好。後面順產了一個兒子,叫段,武姜喜歡段,討厭鄭莊公。

在此後的二十年裏,武姜一直溺愛段,並且鼓動段造反,奪哥哥的國君之位。

鄭莊隱忍二十年後,終於擊敗了段,弟弟段自殺。接下來,鄭莊公面臨一個難題,就是怎麼安排母親,一開始在氣頭上,鄭莊公把母親流放到了潁城,並且說了一句狠話:「不及黃泉,不相見也!」

姜氏只好離開新鄭,離開這個她跟夫君共同營造的都城,如果不出意外,她將在潁孤獨地死去,陪伴她的大概只有深深的愧疚與悔恨。但還是出意外了。

他的長子,鄭國國君姬寤生後悔了。

雖然她犯過大錯,雖然她對自己有萬般不是,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娘,父親死了,兄弟上吊了,再把娘趕走是不是不太合適?

確實不太合適。

咱們中國是講禮的國家,而禮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孝,關於孝道,偉大的孔子先生教育我們說: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翻譯過來就是:君子應該忘卻自己父母的過錯,而敬重他們的優點。

鄭莊公同志,姬寤生先生,雖然你媽對不起你,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嘛,她……她至少還生了你嘛。況且父母有錯,子女不遣,母親再不對,咱也必須要不拋棄不放棄嘛。

更讓姬寤生坐不住是,外面對他驅母這件事已經有了一些議論,風向對他頗為不利。

本來,姜氏與段同謀,搶班奪權這件事經姬寤生廣泛宣傳後,這位太后就不受羣眾的待見,朝中的臣子對她意見很大,但看到這位太后坐著她的馬車,帶著她的丫環,孤苦零丁的朝潁進發,社會輿論發生了悄然的變化,人民羣眾向來是同情弱者的,一看這位姜氏老公死得早,兩個兒子還不和睦,家族內鬥,死了一個,剩下的一個還不認她,要把她趕出家門。嘖嘖,真心是個可憐人,咱們國君也太絕情了點,巴拉巴拉。。。。省略五百字。

而且姬寤生驅母事件很快傳遍各國,一時之間,輿論嘩然,各國首領紛紛來電來函,表示對此事件的關注,希望姬寤生做為一國之君應該有君子風範,迅速消除不利影響,以弘揚周禮周風。

搞得不好,說不定大家還要把件事情提交到安理會(周朝洛邑)去討論。

事情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姬寤生沒想到的,看來忍了這麼多年,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張狂一次了,卻沒有想到忍是一輩子的修行。

實在不行,那就把老太婆接回來吧。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姬寤生同志已經放出了狠話,不要黃泉不相見,而且當初給國內羣眾宣傳時,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慨博取鄭國百姓的支持,沒有在新聞稿中刪除這一句即興發揮的話。

言語未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出口之後,它就是你的大爺。

說好的黃泉再見,突然又接回來,面子實在有些放不下。

但俗話說得好,話是死的,人是活的。

辦法還是被一個人想到了。

在鄭國國內悄然掀起對國君驅母事件大討論的同時,一個人從姜氏居地潁城出發了,這個人叫考叔,因為他是潁的地方官,所以史書也稱他為潁考叔。

潁考叔很生氣,史書記載這位同志以孝聞名,生平最見不得不忠不孝之事,國君把自己的親媽趕出了家門,還安置在他的潁城,實在是想不管閑事都不行,當然,潁考叔對國君家的那些事還是清楚的,也明白主要責任還是在這個母親身上,要勸說國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在去新鄭之前,他特地組織手下的幹部去抓了幾隻鳥。

拎著這些鳥,潁考叔來到了新鄭,報告要向國君進獻野味改善伙食。潁是個小城,下面的人要獻鳥,國君並不一定要接見,但聽到這位考叔是從潁城來的,姬寤生心裡一動。

「那就宣他上來吧。」

見面之後,潁考叔獻上準備好的鳥,姬寤生一看,這鳥也沒多少肉啊。但他還是問一句:

「這是什麼鳥?」

「這叫鴞。」潁考叔沉穩答道,「這種鳥有個習性,小時候母親哺育它,長大之後,這鳥就開始啄食父母,是為不孝之鳥,所以我抓來給國君您喫。」

補充一下,所謂鴞就是貓頭鷹,鴞食母屬於誤傳。諸位君子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不可不察也。

姬寤生沉默。良久,他說,你來一趟不容易,就喫個飯再回去吧。

潁考叔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要是國君聽了這話勃然大怒,說明這傢伙確實不守孝道,少不得回去,要發羣眾對他進行批評,現在沒有說話,還留他喫飯,說明孺子可教也。

等到了喫飯時間,國宴果然高端大氣上檔次,姬寤生特地吩咐廚房蒸了一隻全羊端上來,姬寤生又特地指示先給考叔上一條羊腿。

羊腿端到了潁考叔的面前,潁考叔仔細看了看面前正在冒油的羊腿,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從懷裡掏了一把小刀,就開始片羊肉,專撿好喫的下刀子,片下來後,直接就往懷裡裝。

剛上菜就打包,這實在出乎姬寤生的意料。

「你這是……?」

「臣家裡還有老母。」潁考叔的眼睛沒有離開羊腿,「我弄點回去給他喫。」

大殿復又沉默,除了潁考叔的片肉聲,過了一會,潁考叔聽到國君發出長長的悲嘆。

「你還有母親可以送肉,我又去那裡送肉啊。」

潁考叔的目光終於從羊腿上移開了,「敢問國君這是什麼意思?」

姬寤生再也沒有隱藏,把這些日子困擾自己的問題全盤向潁考叔托出,最後,他痛苦萬分地說道:「我十分想念我的母親,只是當日我發下了毒誓。」

到底姬寤生是真的思念母親,還是迫於輿論壓力呢?我們還是認為兩者皆有之吧。畢竟血親是永遠難以割捨的。

潁考叔笑了,在他看來,母子和解的難點不在於什麼黃泉毒誓,難點在這位國君的心裡,既然心結已解,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

「這有何難,在地上挖一條隧道,直到看到泉水,您們母子自然就可以黃泉相見,有誰敢說您違背誓言呢?」

潁考叔耍了一個花招,把象徵死亡的黃泉轉化為實體的黃泉,這條蒸全羊值回票價了。

在國君的親自主持下,鄭國黃泉隧道項目很快開工建設並提前完工。這是和解的隧道,也是孝得以修復的隧道。浪漫的春秋人用優雅的筆觸記載了這一母子和解的溫馨場景,據記載,當姬寤生邁進隧道時,心情十分激動,即興做了一首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翻譯過來就是,媽媽,你在隧道里還好嗎?你的笑容,還那樣快樂嗎?

姜氏從隧道里往外走,也邊走邊呤唱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母子遂如初。


有個朋友在美國呆了半年之後,回來後是自帶小太陽那種,人樂觀自信,充滿了正能量。然後就很有感慨的說,在中國生活你會發現美國人簡直就是傻子,做事很直,完全不知道變通,說什麼就是什麼。回中國之後,必須換個腦子,不然很容易喫虧。

中國人的小聰明,是自古就有的,鄭莊公在地下掘地見母的故事,說實話給中國開了個很惡劣的先例,喜歡變通,愛鑽空子,也成了此後幾千年中國社會最大的特徵。

鄭莊公的故事很簡單,在文章《鄭伯克段於鄢》裏有很詳細的記述。莊公的母親生了兩個兒子,然後就怎麼也不喜歡鄭莊公,後來各種偏袒小兒子,在種種忍無可忍之下,最終被迫動用武力殺了弟弟段,然後發誓說,除非到了黃泉之下,否則永遠不見母親。

事情平息了之後,莊公又開始想念母親,於是中國式謀臣出場了,出了個絕妙注意。莊公不是說過除非到了黃泉否則不見母親嗎,國君的話自然是要算數的 那我們就挖個地道,在地下見,又遵守了諾言又可以見到母親。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善於發現空子,這件事莊公的本意是除非死,否認不見母親。謀臣抓住了這句話的漏洞,既然說到地下黃泉可以見,咱能就在地下見,這樣看起來是兩全其美,實際上貽害無窮。

中國人不遵守規則的惡習,可以說很早就種下了種子,幾千年讀書人不斷讀左傳,最後都學會了,莊公那一套耍小聰明。


《左傳》是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從史學價值上看,其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確立了編年體史書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從思想上看,其具有強烈的儒家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觀念。是重要的歷史資料。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它長於記述戰爭,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書中文字簡練生動,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其中有意思的之一就是開篇之作:鄭伯克段於鄢。因鄭伯出生時腳先出來,當時的說法是不吉利,孩子他媽不太喜歡這孩子,而喜歡另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叫叔段。母親的偏私,讓叔段無法無天,引發兄弟間的權力鬥爭。最後以鄭伯的勝利收官。但在對一直幫助叔段的母親的問題上,鄭伯雖然沒有傷害母親,但給他母親留下重話。終身不相往來,除非是在黃泉路上。

但是由於鄭伯也是一個孝子,在一次宴會上說起思母心切的事,不禁淚如泉湧,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手下有一個人給想了一個辦法,令人在地下挖了一條長長的地道,讓兩人在地道里見了一面。從而摒棄前嫌,母子重歸於好。這段佳話為世人傳頌。

從情節和感人程度上來講確實不錯。兩全其美的事真的很少,但這次會面無疑是少有的先例,既讓自己有臺階下,同時也成全了自己孝順的歷史美名。古人的智慧確實是空前的,但也並不為現代人所理解,原因很簡單,用不著那麼複雜的事卻複雜化了。但是拋開歷史文化背景的認知都是有問題的,我們需要把問題放在具體的時代背景下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更貼近事實和史實。


首先了解一下莊公

莊公又叫鄭莊公,莊是謚號,而鄭則是國都

顧名思義,鄭莊公就是鄭國的國君

莊是美謚,兵甲亟作曰莊。以數徵為嚴。

叡圉克服曰莊。通邊圉,使能服。

勝敵志強曰莊。不撓,故勝。

死於原野曰莊。非嚴何以死難。

屢徵殺伐曰莊。以嚴釐之。

武而不遂曰莊。武功不成。

從這個的謚號就可以看出,鄭莊公的一生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鄭莊公是周朝封的宗室,姬姓,名寤生

然而鄭莊公是鄭國的國君,在漢以前男人用氏,女子纔是用姓,所以鄭莊公叫鄭寤生

而也是因為這位鄭莊公日後的行為,「射王中肩」讓周王室的威嚴不在,諸侯看清周朝的虛弱,開啟了春秋爭霸的模式


接下來則是正題

這個可以從鄭莊公出生時說起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從這裡可以看出,鄭莊公出生可能不順利,對母親造成了驚嚇,所以取名寤生

生之難,及生,夫人弗愛。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愛之《史記》

寤生猶言逆生,現代謂之足先出。 明 焦竑《筆乘》

在史記當中,記載了生的時候很困難

而寤生有小孩生產時腳先頭後的意思,就是難產

在鄭莊公的母親生莊公的時候,鄭莊公是腳先出的,屬於難產

在現代的時候,難產都代表著危險,更何況是古代呢

所以可以清楚的得知,鄭莊公的母親姜氏非常恐慌,有幸母子平安,之後姜氏就非常厭惡鄭莊公

後來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出生,姜氏非常寵愛共叔段,甚至想要廢長立幼,扶持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為鄭國的國君,多次請求鄭武公,而鄭武公則不答應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鄭莊公即位的時候,母親姜氏就替弟弟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

鄭莊公則不答應,回答說制邑不合規矩,換其他的地方,都可以答應

母親姜氏選擇了別的地方,京邑,所以共叔段又稱「京城大叔」(現代人看來,這個稱號果然很有特點)

而祭種提醒了共叔段的危害,而鄭莊公也早心中有數,僅僅說了一句流傳後世的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等著看吧

(僅僅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這位春秋小霸的不凡)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過了不久後,這「位京城大叔」則耐不住那不甘寂寞的心,發動了叛亂

公子呂認為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君主,則請求對鄭莊公說,如果你和「京城大叔」講和把鄭國交給他,那我就去大叔那做手下,如果你不和大叔講和,就下手除了他

而鄭莊公則「淡定」的說,沒關係的,不用我們動手,「大叔」他自己就會被遭到災禍的反噬

雖然「大叔」的地盤增大了,但因為師出無名,又背叛了國君,還和大哥不親,必然不能服從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從這裡就能看出儒家講究的名正言順有多重要

當然從這段也可以看出,「京城大叔」和鄭莊公雖然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之間的差距,好比某「明」和某「明」這裡也說明瞭,一未的暴力,並不能達成目的,所謂的君主之道則需要剛柔並濟)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大叔」如願的準備所以的一切,準備去偷襲鄭莊公,而鄭莊公早在幕後就等待著「大叔」這螞蚱登上舞臺蹦噠

等待「大叔」去偷襲的,確實以逸待勞的軍隊,只等著「大叔」自投羅網

沒有意外的「大叔」遭到了迎頭痛擊,只能流亡到共國

(實際上「大叔」能成功流亡到共國,覺得是鄭莊公的意願,畢竟對於「大叔」鄭莊公只有恨沒有愛,但如果抓到大叔,不能殺只能軟禁,畢竟如果殺了大叔,於禮不合,但又看著心煩,所以趕緊讓「大叔」滾到天邊去最好了)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於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鬥,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遂寘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大叔」爭權失敗後,鄭莊公則流放了母親,並且發出誓言,不見黃泉,不相見

隔了很久時間,鄭莊公或許因為人的感情,以及名利,政治原因,就想到了這件事情

一日有人覲見貢獻給鄭莊公,鄭莊公很高興賜肉給潁考叔,後潁考叔談論到了母親

鄭莊公感慨的和他念叨,並且說到了當初自己因為不見黃泉,不相見,這個誓言,不能和母親相見

潁考叔思考一番,則指出了一道良策,讓鄭莊公派人去地下挖出一條隧道,只要能挖出水,就可以當做黃泉,自然就沒人能指著您違反了誓言

鄭莊公就派人去挖隧道,挖出水後,便和母親相見

後這事蹟則被人所傳頌,並且將這段記載編製成了樂,收錄在了詩經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個人見解則是

鄭莊公因為母親的偏心,而差點失去國君位置,鄭國又因為姜氏的偏心陷入內戰

鄭莊公有了合理的緣由,流放母親

後又因為個人的情感,以及政治,又原諒了母親

而史書則稱讚鄭莊公的賢明,以及仁慈和孝順

鄭莊公又被稱為春秋小霸,是周王室墓地的掘墓人

從這段記載,則能讓人看出,鄭莊公的手段和目光

不愧是被本朝太祖,評論為「很厲害」的國君

當然從這段也可以看出,母親的偏心,會對自己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就是這偏心,讓姜氏想廢長立幼,幸好鄭武公不同意

而這也讓「大叔」產生了不該有的思想

導致了日後兄弟相殘,「大叔」流亡共國

而姜氏自己也被流放


鄭莊公和他母親之所以在隧道中見面,是因為他此前曾發下重誓:「不及黃泉,不相見也。」本意是至死也不再見面,但後來又要見,總得找個理由吧,於是玩一個文字遊戲:黃泉不是在地下嘛,但就挖一個隧道吧。

鄭莊公為何發此重誓?這從他的名字中可見端倪。鄭莊公姬姓,名字是寤生,也就是倒著出生的意思,難產。這個難產的孩子嚇到了他的母親武姜,於是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寤生。

寤生這個名字隱含著一個母親對自己兒子令人費解的厭惡,而且這種厭惡一直延續了很多年。寤生是嫡長子,未來一定要繼承君位,武姜就想盡辦法,希望鄭武公廢掉寤生的太子身份,轉而立她的小兒子姬段為太子。好在鄭武公腦子並不糊塗,他拒絕了武姜。

一直到姬寤生登上君位,武姜仍然沒有放棄,她不僅為小兒子姬段向姬寤生提了很多無理要求,後來乾脆暗中支持姬段謀反,想把姬寤生趕下臺。

最終,謀反失敗了,姬段餘生只能在流亡中度過,而武姜則被姬寤生軟禁於城潁。就是在這時候姬寤生髮出了上面的毒誓。但此後不久,他後悔了,很想見自己的母親。於是潁考叔給他出了挖隧道相見的古怪主意。

母子相見時,都很高興。鄭莊公高興是可以理解的,他可能真的想念母親,但武姜對自己的長子厭惡了三十多年,此時態度忽然轉變,還是令人費解。


說到莊公這個人,雖說他是一國之君,可卻是一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人。當年他的老爸鄭武公從申國娶了一名叫武姜的美女回來做夫人

。那武姜也是很爭氣,為鄭武公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是莊公,一個是共叔段。都說皇帝家疼長子,百姓疼麼兒。可這個武姜她卻分外疼愛小兒子共叔段,而對大兒子特別的厭惡。據說當時武姜生莊公的時候,莊公是腳先出來,倒致武姜難產,差點就此去了,受了驚的武姜還給莊公取了名叫「寤生」,這個寤生的意思就是逆生的意思,說來有母親給孩子取名叫狗蛋的,但用出生方式給孩子取名也只有這個武姜了。

要說姜武平時不愛莊公也就算了,她還想讓鄭武公廢了莊公的世子之位,讓小兒子共叔段取而代之。還好鄭武公雖說平時由著姜武公偏愛小兒子,但到關鍵時刻,他還是有立場的,長幼有序的規矩可不能隨隨便便破了。

那等到鄭武公去世後,莊公上位了。按說這個姜武應當消停了,可她還不死心,非得想法子把大兒子給拉下馬來,讓小兒子上位,母親偏心到這份上,那也是少有了。

那剛開始莊公也由著自己的弟弟去鬧,他自己只顧埋頭苦幹,在百姓們心中樹立了賢德的名聲。等到莊公羽翼豐滿時,他借弟弟共叔段偷襲鄭國首都之時,將共叔段打得落荒而逃。

那因為姜武在共叔段偷襲鄭國首都時,計劃要將城門打開,好跟共叔段來個裡應外合,所以莊公一氣之下把姜武軟禁在城穎,並發誓,不到死後埋入地下,決不相見。

看來真是傷心了。

都說沒愛的孩子其實最渴望愛了。雖然莊公很恨母親偏心,但他又不放心母親,想去看看母親。但是君無戲言,自己說了有生之年不見自己母親,怎麼可以反悔呢?

後來一位大臣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你是說只在地下見母親,那好辦呀,你挖個地道去見她不就成了嗎?

莊公一聽,咦,這個辦法不錯啊,所以就有了莊公在隧道見母親的故事了。當然後來兩母子冰釋前嫌,又像以前一樣了。

不得不說,莊公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孝子呀。


莊公他媽因為莊公的時候難產受了驚嚇,所以一直不喜歡莊生。後來又生了第二胎順產,所以她很喜歡二兒子共叔段。她想立共叔段為王,沒成功,被莊公看出來這個意思,但莊公採用的方法,有點像」引蛇出洞「或者以前的舊時的」養賊「,他反而給共叔段一個很大的封地,共叔段又吞併了一些邊邑,大夫祭仲看不下去了,讓莊公控制共叔段,說,蔓草猶不可圖,況君之寵弟乎?莊公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果然後來共叔段真的偷襲鄭國了。莊公他媽也跟二兒子外合內應,可惜莊公早有準備,正是請君入甕,他狠狠地把共叔段打敗了。情況弄成這樣,莊公也不掩飾他對他媽的仇恨,直接把她送到一個叫「穎城」的地方,眼不見為凈,並發誓:不到黃泉,我們再不見面!

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人物,叫穎叔考,他認為,莊公必須和他媽重歸於好。莊公說,我也想見我媽啊,但是我都發誓了,說不到黃泉不相見,發了誓又怎能輕易改呢?穎考叔就出個主意說,你挖條地道,和你媽在地道里相見,這不就等於像在黃泉裏見嗎?

金聖嘆對穎叔考這一段,發出評議:天大難事,到聖賢手中,只如兒戲便解。

於是莊公便在地下挖了條隧道與他媽相見。見面的時候還吟了詩,莊公: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莊公他媽: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左傳》原文中說,「遂為母子如初」,可是莊公和他媽一開始也就沒有好過,這個」初「也不值得追求,並不存在」和好如初「的前提。關於這個在隧道中見面的故事和詩句,其流傳可能主要是為了說明聖賢總是有辦法的。


這個就是掘地見母的典故了。最早記載在《左傳》中,《古文觀止》裏收錄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它,取名為《鄭伯克段於鄢》。具體怎麼回事且聽我跟大家說一說。

這裡的莊公是指鄭莊公,他的母親姜氏生他的時候難產,因此非常不喜歡他,喜歡他的弟弟共叔段。看來當媽的偏向老二自古就有,莊公沒有即位之前,姜氏就慫恿他老爹鄭武公立共叔段為世子,但是鄭武公沒有同意。後來莊公即位了,姜氏一看大勢已去,那咱們就換個策略,以農村包圍城市。就向莊公為老二共叔段請求封邑,而且還獅子大開口,違制請了一個超規格的封地。鄭莊公掌控局面的能力非常強,評估了一下,感覺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就不顧臣屬的勸諫,同意並把共叔段封在京邑。

結果共叔段得寸進尺,一心就想把他哥哥拉下馬,自己當國君。先後把鄭國西邊和北邊的邊邑收入自己的囊中。莊公的手下慌了神,急頭白臉的對鄭莊公說:「國無二君,如果您想把君位讓給共叔段,那我就到他那裡當臣子,如果您不是這麼想的,那就趕快消除隱患!」可是鄭莊公巍然不動,說:「不用慌,他會自取滅亡的。」

共叔段一看這種情況下鄭莊公還是按兵不動,就更加猖狂了。他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將要偷襲國都。姜氏已經準備好開城門作內應。莊公得到公叔段將要偷襲的情報,說:「可以收網了!」於是命令子封率領戰車二百乘,去討伐共叔段。京邑的人民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結果共叔段流亡到共國。這件事鄭伯克段於鄢的始末。

共叔段逃跑後,鄭莊公把生母姜氏放逐到城潁,並發誓說:「我與母親如果不到黃泉,永世不見」。可是沒多久就後悔了,後來大夫潁考叔為他出了個主意,在地上挖深坑挖至見到地下水,即意味已見黃泉。然後接著挖隧道,母子在此隧道內相見,就不會破莊公之誓。然後莊公依言而行,母子在地道中相見。然後「遂為母子如初」。這裡母子如初非常耐人尋味了,因為姜氏從莊公出生就討厭莊公,莊公與臣下對話時稱其生母為姜氏也沒有尊稱,所以這個母子如初就仁者見仁了。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答案,請大家關注我,我會為大家奉獻更多的精彩內容。


既要維護君主的顏面,做到說話算數。又要表達孝心,創造條件,擯棄前嫌。

這不過是昂貴的找臺階下臺而已。

有錢有勢,就是任性。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