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一人侍奉二主都會被人詬病為不忠不義,呂布就因為先後侍奉丁原、董卓和王允而被恥笑為「三姓家奴」。三國時還有一人先後認劉備曹操為主,卻備受讚譽,此人便是徐庶。他本是劉備謀士,因其母被曹操挾持不得不轉侍曹操,但不少人疑惑,徐庶背叛舊主,真的是因為其母嗎?

徐母確實是徐庶歸降曹操最重要的原因。徐夫人被曹操俘虜後,關在許昌,曹操以此來威脅徐庶臣服於他,為他出謀劃策。徐庶無奈只能從命,但老夫人得知後,竟然自縊身亡。徐夫人本人如此深明大義,並非尋常婦人,在其教養下長大的徐庶,必然講求孝道。古代人本就重孝道,而徐母又是此等女中豪傑之輩,為忠義甘願自殺。她在徐庶心中的地位必然是極高的,徐庶確實是為她而離開劉備的。

有不少人猜測,當時曹操如日中天,徐庶是為其前程而轉侍曹操,筆者認為此言差矣。徐庶進曹營後,一言不發,以至於未立功勛,只做過右中郎將這類小官。後來諸葛亮北伐時得知徐庶處境,曾感嘆:「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徐庶本人聰慧過人,否則曹操不會以如此下作手段逼其投降,他一直難當大任,就是因為他並不看重前程。

徐庶離開劉備,還有一點原因不得不說,那就是劉備已得孔明為謀士。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建安十三年(208)徐庶才被迫進曹營。也就是說從時間上來看是沒有所謂「走馬薦諸葛」的。諸葛亮號稱卧龍,為人謹慎而有謀略,足以輔佐劉備奪得天下。對於劉備徐庶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他留下來可能用途也不大。由於母親被俘虜他已是方寸大亂,心中有所牽掛就難成大事,他不想留下來做無用之人。

劉備素有仁義之名,此事婦孺皆知。手下部將的母親被俘虜,劉備卻死不放人,即使是徐庶自願留下,人們也會將徐庶不孝的罪過歸到劉備身上,認為劉備只重江山愛權勢而有失仁義。徐庶自幼便喜歡行俠仗義,他甚至曾因為替別人報仇而被官府所抓捕,可見徐庶的忠義。如此人物是絕不會讓劉備替他擔此罵名的,他一走只能成全劉備仁義之名,突出曹操小人之心。這樣一來反而會有更多義士投靠劉備。

徐庶此舉也是為劉備留有退路,是安插在曹操那裡的一顆棋子。曹操要攻打劉備之時,曾派徐庶前去勸降,徐庶不僅沒有如此做,反而告訴舊主曹操大軍將至,給了劉備足夠的時間做軍事準備。可見徐庶雖然沒有跟隨劉備鞍前馬後,但在他心中真正的主公還是劉備。他在曹操處不為曹操出謀劃策,反而親近劉備,說到底也是為劉備留有後手。

身處亂世之中本就難以做到不被時局影響,只是以徐庶的才華,投降曹操後,再無用武之地。對於一介謀士而言,實在是太過可惜,不過其為人忠義,確實值得後人敬佩。


「身在曹營心在漢」,即使你不了解三國中繁多的人物以及故事情節,而這個成語的典故很多人還是聽過的,成語中描述的主人工便是今天題目中的主人工徐庶,那麼「身在曹營心在漢」究竟講的是什麼呢?這個成語故事中涉及到了兩個陣營,一個便是曹操的簡稱曹營,另外一個是劉備的陣營,因為劉備一心要興復漢室,所以便簡稱為漢,當初劉備在建立自己的陣營之後就得到了徐庶這位軍師的相助,劉備很高興也很看重,但是好景不長,曹操得知劉備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軍師,於是就眼紅了,想把徐庶給挖走。

於是就有了題目中「徐庶的母親被關」,而曹操逼迫徐庶的母親寫信將徐庶騙走的事情,收到信之後的徐庶思慮再三,還是在忠孝之間選擇了孝,於是便離開劉備去曹操的陣營救自己的母親,但是在徐庶趕到之後,他的母親便說:兒啊,你為何如此不明白事理啊,明知是陷阱為何還要跳呢?便自殺了。而徐庶也因此下定決心,不再為曹操奉獻一個計謀,於是後人便說徐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意思是說徐庶雖然在曹操門下,但是心卻一直在劉備這裡。

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有疑惑了,難道這麼搶手的徐庶還不如他的母親聰明嗎?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嗎?其實不然,徐庶的聰慧相信在當時那個時代是很多人不能及的,那麼為何知道是陷阱,徐庶還是毅然決然的去投降曹操呢?史中醉認為徐庶這樣做的原因應該有三點,第一:自古忠孝難兩全,如果直接拋棄自己的母親就算是成就了大業又能怎樣呢?何況古人對於孝有著更加崇高的信仰。

在儒家學說中,守孝的時間為27個月,原因是母親用哺乳撫育孩子需要27個月,守孝三年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而在父母生前的時候,孝順的孩子都是儘可能的照顧自己的父母,有苦有難時更加義不容緩,可見古人對於自己的父母的敬意,所以面對自己的母親而見死不救的人就算是將來功成名就,自然也不會被人瞧得起。同為三國中的呂布,就是一個三姓家奴,到處認義父,這便是對父母養育之恩最大的褻瀆,最後也沒有落下好下場。

第二:徐庶自己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夠幫助劉備成就大業,所以才會借著這個機會離開劉備投降曹操,目的第一滿足了自己救母的願望,第二是讓出位置,讓更合適的人輔佐劉備。在徐庶臨走之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當時的劉備就問徐庶,此人的能力與你相比如何?當時徐庶就說到「庶乃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可見對比如此之大,從這一點上來說,徐庶還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因為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所以才主動讓賢。

第三:在《梁父吟》中有這麼幾句話,「身長八尺,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這是什麼意思呢?說諸葛亮身長八尺,每每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但是當時的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情。從這其中便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極其孤傲的人,而劉備又是一個對人才極其珍惜,渴望,而且包容心極強,可以忍耐很多的人,徐庶雖然不比諸葛亮聰明,但是劉備這些特點還是看的很清楚的,於是才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因為徐庶認為只有劉備配得上諸葛亮的才華,而諸葛亮也更加適合這樣的具有寬仁之人的主子。

後來,劉備虛心拜訪諸葛亮,前兩次沒有見到,第三次去的時候諸葛亮在睡覺,仍舊是虛心等待,見到之後便開門見山,兩人暢聊之後便將諸葛亮請出山,這便是三顧茅廬的故事。雖然最後諸葛亮沒有幫助劉備完成大業,但是有諸葛亮在蜀國,這已經是最好的蜀國,如果沒有諸葛亮多年的嘔心瀝血,估計連三國鼎立的局勢都形成不了,更不要說興復漢室的願望了。


由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極力的尊劉貶曹,因此和劉備沾邊的一些人物都得到了很大美化,這其中就包括徐庶。下面咱們就還原一個真實的徐庶,聊一聊徐庶離開劉備的真正原因。


徐庶本名徐福,寒門出身。這裡需要特別說一下,很多人說寒門是貧苦百姓,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寒門是指的那些政治資源較少,家族勢力較低的富裕地主階級,簡單來說就是土豪。

做一個直觀的比較,劉備帳下糜竺是徐州的首富,家產過億,但由於家族中沒有人在朝廷為官,所以依然是寒門。反觀諸葛亮出身琅琊諸葛氏,家族中大部分人都靠著出仕為官討生活,所以即便諸葛亮在南陽躬耕隴畝,他也是士族。

所謂窮學文、富學武,徐庶早年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良好,所以以學武為主。在學武的過程中,徐庶結識了一些「重義氣」的好朋友。有一次好朋友被人欺負,血氣方剛的徐庶便為朋友出頭殺了人,結果自然是被官府逮捕。

在行刑的時候,徐庶的黨羽劫法場,將徐庶救了出來。經歷了生死之後,徐庶褪去了血氣方剛,為了安安穩穩的生活,他選擇棄武從文。



公元191年,董卓進京之後導致中原一帶戰火紛飛,於是徐庶為了避難和好友石韜來到了荊州。在這裡,他結識了士族出身的諸葛亮。

等到劉備來到荊州地區後,徐庶第一個出山輔佐劉備,當然剛到荊州的劉備由於根基尚淺,對徐庶也非常器重。但兩人的親密關係很快被打破,原因就在於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前文中說了,諸葛亮為士族出身。但凡士族出身的人,他們所掌握的人脈資源要遠遠超過寒門出身的人。當時荊州以龐、黃、蒯、蔡為首的幾大家族把持,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家蒯良的兒子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家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

另外,諸葛亮通過名士司馬徽娶到了黃家黃承彥的女兒為妻。黃承彥的身份非常了不起,是士族圈中的樞紐,他的小姨子是蔡瑁的姐姐,嫁給了劉表,他的岳父是蔡諷,蔡諷的姐姐嫁給了太尉張溫。這等於諸葛亮通過兩個姐姐和荊州士族龐家和蒯家搭上了關係,然後又通過自己的婚姻和黃家、蔡家搭上了關係。

諸葛亮以此等身份進入劉備集團,雖寸功未立,卻得到了劉備深深的器重。劉備得到諸葛亮後,通過諸葛亮網羅了很大一批荊州士族的支持。在這期間,劉備和徐庶的關係自然慢慢疏遠。如此一來,徐庶從首席軍師的位置滑落到了次席甚至更低,心裡必不可免的產生了落差感。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此時荊州劉表已死,繼位的劉琮自知不敵,所以選擇投降。由於劉琮投降之後劉備才得到了消息,所以劉備的逃跑時間非常緊迫,也因此劉備迎來了一生最危險的時候。

終於,曹操派曹純率虎豹騎在長坂坡追上了劉備,此戰劉備損失慘重,兩個女兒都被曹純給俘虜了。面對危難的局勢,劉備的勢力面臨土崩瓦解的境地,很多人都選擇了背叛劉備而投曹操,就連趙雲回頭去救阿斗時,身邊的人都說趙雲向北投降了曹操,以此可見劉備當時的處境。

慌亂之中,徐庶和母親走失,這件事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徐庶經過反覆的考慮,認為劉備的勢力已經瓦解,自己沒有必要再追隨他,於是決定背叛劉備而投曹操。


為什麼說徐庶是背叛劉備呢?原因在於徐庶和自己的母親只是走失,他並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否被曹軍擒獲。

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遂詣曹公 ——《三國志》

徐庶說的很清楚,我和母親走失,現如今方寸大亂,對你也沒有幫助了,咱倆就此別過吧。

按理說,慌亂之中和母親走散,如果徐庶真的是至孝之人,應該拋棄一切禮節回頭尋找母親。如果尋回母親,那就帶著母親返回劉備處,如果確定母親被曹軍擒獲,再通知劉備自己為救母親投靠了曹操也不遲。但令人不解的是,徐庶和母親走散後竟然還會有時間去辭別劉備,並且不說自己是為孝道而辭別,而是說自己方寸大亂,對你劉老闆也沒有幫助了,咱們就此別過吧。

徐庶種種的說辭,實際上是在向劉備抱怨不公。曾經我對你劉備掏心掏肺,如今你得到諸葛亮後,竟然將我棄之如敝履,看來以後我對你也沒用了,我在你這兒也不會有大的發展了,咱倆還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吧。

由此看來,徐庶投降曹操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劉備對徐庶的冷落,導致徐庶對劉備產生不滿。第二是長坂坡之戰中劉備的勢力已經瀕臨瓦解,徐庶再也看不到希望了,最終投降了曹操。

當然徐庶投降曹操時,為了增加自己在曹營的地位,他還從劉備處挖了一次牆角,把自己的好友石韜也一併帶走了。至於他是否在曹營一言不發,史書中並沒有詳細記載,不過卻記載了他在曹丕時代做到了曹魏的御史中丞,這個官職的主要責任就是糾察彈劾文武百官,換句話說,這個官職是朝廷話最多的人。


很可惜地告訴你,並不是這樣。在書上寫的確實非常感人,因為劉備勢單力薄,所以被曹操給攻破了城池,只好帶著一幫難民逃難。這個時候徐庶發現自己老媽被曹操抓了起來,心裡十分難受,只能去曹操那邊找他老媽。而劉備一再挽留無果後,只好十八相送,砍了一片無辜的樹林,只是為了看清徐庶遠去的背影。

這是多麼凄美的故事,但是現實卻打了我們一個耳光。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江湖小曉生。

第一,徐庶的老媽根本就沒有被曹操抓了去。

最初徐庶的老媽是跟著徐庶一起投奔劉備的,不是三國演義上寫的是在許都附近居住。所以徐庶並沒有後顧之憂。等到劉備被迫放棄新野縣城的時候,諸葛亮誓死跟隨劉備,而這個時候的徐庶,老媽忽然在混亂中不見了。我們要注意一點,不見了不代表就是被曹操的人給抓了。就算是抓了也不會有人認為這個老奶奶是個多麼重要的人,所以徐庶離開的借口是,老媽不見了,我心裡很慌,並不是去曹操那邊找老媽。

第二,劉備當時的處境是最困難的時候,徐庶這個時候走,有些忘恩負義。

我們都知道,書上寫諸葛亮是徐庶臨走時介紹來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徐庶跟諸葛亮做了一段時間同事。而當時兵敗新野的時候,是劉備最困難的時候。從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得出諸葛亮和徐庶這兩個人的品質優劣。諸葛亮寸步不離地幫助劉備,而徐庶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顯然是看不到希望了。

第三,曹老闆給的待遇跟劉備給的待遇天差地別。

曹老闆那邊一定給了很誘人的利益,因為徐庶找老媽只能在方圓周圍找,哪裡能找到許都去呢?歷史上記載徐庶是直奔許都而去,目的性很強,卻不是為了老媽。他最終也沒有找到老媽,反倒是在曹老闆那邊做了不小的官職,這又是一個佐證。相比較曹老闆,劉備這邊就差太多了,不要說工資發不出,可能連生活費都出不起,也真的難為了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了。

第四,良禽擇木而棲。

曹操坐擁北方大部分地區,儼然就是當時最大的諸侯,而且手裡掌握著天子,算是朝廷正統。這個時候投靠他,那是為上市公司添磚加瓦,將來說不定還會分到原始股。可是劉備這邊卻只是一個斷了炊的民間小作坊,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五險一金啥都不交,還天天讓你996,就算是個獃子也不會選擇跟隨劉備繼續幹下去吧,所以我們要理解徐庶,良禽擇木而棲。


在正史上關於徐庶投降曹操的記載非常的隱晦,只說徐庶的母親被曹操俘虜,徐庶離開劉備投降了曹操,這個過程就值得深思了。正史上徐庶投奔曹操是在長坂坡之戰時期,要知道長坂坡之戰爆發的時候,劉備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沒顧上,身邊突圍走的人只有幾十個。如果說徐庶是為了母親投奔曹操,那麼徐庶應該是在這些逃跑後陪同在劉備身邊的人的行列中的。

不過徐庶這個時候離開劉備,究竟是為了母親,還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也就不得而知了。從當時的情況看,劉備已經到了窮途末路,自己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集團瀕臨破產的邊緣。而此時的曹操已經佔領了荊州地區,有長驅直入攻佔江東的趨勢。徐庶投降曹操,極有可能是為了提前投奔大勢力,以便於一統天下後混個一官半職。

至於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說法也不準確,徐庶的能力在缺乏謀士的劉備處比較的出眾,到了能人眾多的曹操集團內部,就顯得無關緊要了。曹操不缺乏好的謀士,更何況徐庶是劉備的舊部,曹操肯定不會重用。因此所謂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極可能是曹操不給徐庶發言的機會,把他給雪藏了。

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聽說徐庶的官職僅僅是郡守,還感嘆魏國的能人太多,徐庶這樣的大才人都得不到重用。徐庶投降了曹操,是一次錯誤的風險投資,他沒有想到劉備會東山再起。按照徐庶的資歷,如果跟著劉備到最後,一定能混到一個三公級別的職位,而跟隨曹操之後,徐庶一輩子也不過就是兩千石的級別,至死都沒被重用。


大家說得都好有道理!但個人認為,作為老徐,為母親,乃是借口。徐庶不走,諸葛不出!徐己看出劉備根本不是一統江山之雄主,離開是遲早的事,不然落得與龐統之下場,有必要乎?赤壁能安保其身,可見高明之處。


明白劉備沒什麼大作為。


徐庶不是投降曹操而投奔曹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