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的世界觀所構築的科學理論完全能支持的感覺啊?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題主火氣很大,幾位答主火氣也不小。其他答主說得都挺對的,但在我看來還是差了點什麼。補充一下吧。

誠然如今的機器人題材作品(如今還有機器人題材?)超級與真實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但區別並非完全沒有。這種區分對於理解機器人題材作品的內核還算挺有幫助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超級系與真實系的區分,到底在哪裡?

是看體型大小嗎?並不是。比如,聖戰士登拜因和宇宙騎士利刃是10米以下級別的超級系,如果認為這倆有爭議的話,無可爭議的超級系鼻祖魔神Z只有18米、20噸,這比很多高達還要矮的身材和不到中型坦克的重量的,哪裡大了?

而真實系傑出作品超時空要塞Macross裏,標題裏可是Macross而不是VF戰機啊!比Macross大的超級系機器人有幾個?

是看能抗還是能躲嗎?也不是。還說聖戰士和宇宙騎士這倆,再看蓋塔、魔神Z,乃至忍者戰士飛影這種,機動力一個比一個高啊……而MS能在高達原作裏成為主流,其實也有高達裝甲比主戰坦克還厚的關係啊。所謂高達長於機動力、魔神長於防禦力、蓋塔長於攻擊力等等設定,其實是機戰系列遊戲的設定造成的既有印象。

是看背景設定夠不夠真實嗎?的確,UC高達米諾夫斯基粒子的設定非常精妙,非常真實,「如果」有這種粒子,那麼回歸到近距離作戰、製造出小型化高能動力源確實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並沒有解釋為什麼一定要造巨大人形機器人啊,從結構力學角度來說,高達們哪個「真實」「合理」了?

這合理?

而且,除了高達之外,諸如Macross系列、機甲戰記龍騎、機動戰艦等真實系大佬,同樣有著設定不充分嚴謹的問題,並不比超級系們好多少,相對來說裝甲騎兵那種反而是出現可能性較大的東西。

所以呢,還是要追究一下這兩個概念的根源是什麼。

高達0079之前,是沒有「真實系」的。之前的機器人基本都是一個模式:一個勢力(通常是邪惡的)的威脅,使得某個組織(通常是正義的)必須開發一臺或幾臺強力巨大機器人去對抗。這個模式下,這一臺或幾臺機器人的能力必須無比強大,並且往往根據駕駛員的心理和身體狀態還有可繼續挖掘的潛力——簡單點說,這就是機器人版的超級英雄,主角是救世主,主角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超級系作品中,作為主角的人與作為主角的機器人往往密不可分,龍馬就是蓋塔,萬丈就是泰坦3,豹馬五人組就是電磁俠。

但高達出現後,改變了這個模式:它的主角人類的行動只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爭中的一角,它的主角機器人比其他機器人強力,但決定戰爭勝負的依然是國力的整體比拼,而不是主角組合本身的勝負。所以真實系作品通常的特徵也包括了:主角方的機器人並不唯一,是多個機器人組成的團隊這種模式很常見,很可能主角僅僅是數個同型號機器人中的一員,甚至最極端的,主角只是個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量產型。

「機器人」的決定性要素實際上被抹去了,它只是個工具,是個兵器,區別僅僅是有的兵器可能是隨處可見的朴刀,有的兵器可能是魯智深專用的六十二斤水磨禪杖而已,但即使是魯智深靠禪杖打贏所有人也不會決定梁山的命運走向——這纔是真實系的真正特徵,劇情走向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而不是依賴於機器人打鬥的勝負

所以,按這種標準,我們來看看EVA。

EVA這個作品本身是個充滿神神叨叨要素的作品,但我並不同意說EVA宗教意味較濃的說法。EVA中的使徒、亞當、莉莉斯、死海文書、補完等等說法雖然是來自於基督教或猶太教,但這些其實只是幌子,拋開那些表面上充滿逼格的概念,洗洗這部作品,剩下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有勢力要用他們的方式消滅人類,有勢力要用他們的方式保護人類,有勢力夾在中間要實現他們自己的目的,主角啥也不知道,他就一邊懵逼地隨波逐流一邊尋找「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幹什麼」這幾個答案而已——這幾點在EVA新劇場版裏體現得淋漓盡致,舊版TV和舊劇場版那種遮遮掩掩神神祕祕的感覺歸根結底是因為當時缺錢所以沒能把故事講明白啊。只不過這幾方之間的矛盾衝突動輒就要搭上全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生態系統,打個架補個完的尺度也大到可以在距離較近的外星球肉眼可見,所以感覺上比較宏大讓人佩服。內裏上,參考庵野的過往經歷,你就會明白,丫只是想玩一下奧特曼打小怪獸,一不小心種種錯綜複雜的原因匯結在一起導致拍成了EVA。

我說這是EVA原型你信嗎

不扯那麼多,看機器人本身。

EVA是名字,正式的官方定位是泛用人形決戰兵器。面對使徒的威脅,人類用其他方法基本無法打破AT Field,所以只能集中大量資源專門製造對使徒作戰用的高度特化的兵器。注意,我對EVA在這裡的定位是「兵器」。不信?還記得那些EVA的定位嗎?零號機是試作型,初號機先放下不提,二號機是為量產做準備的實戰型,三號機以後基本就是量產型了。只不過舊劇場版在四號機以後是眾多一模一樣的量產型,新劇場版則是各有特色的量產型,再加上地下的諸多失敗作,包括如果你瞭解設定的話,就會記得真嗣那一班級的人都是適格者候選,所以可以得出這個結論:EVA本身是可以量產的兵器。唯一例外是初號機,它是有特殊功能的劇情鑰匙,要靠它連接作品裡的一切。

但,初號機的這種關鍵作用是與戰鬥本身無關的。初號機雖然在戰鬥中獲得了S2機關從而成為補完的媒介,但大部分時間裡,EVA的戰鬥是為了讓主角真嗣的內心成長為達到補完需要程度的。整個劇情裏,矛盾的關鍵衝突點也不是人類與使徒之間的戰鬥(從結果來看,使徒們只是人類補完計劃的背景板……),而是NERV、SEELE、聯合國、碇司令、加持、美里、律子、碇唯、真嗣等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衝突和博弈,其他使徒中能參與進來的只能算是人類形態的渚薰一個而已(然後每次都是他死的最快……)。

我能有什麼辦法,我也很絕望啊

歸根結底,初號機也只是個工具,最關鍵的核心要素仍然是真嗣等人類,而不是初號機。

所以,我傾向於認為EVA是部真實系作品。

另外多說一句,按我的標準的話,飛躍巔峯也是個真實系作品……剛巴斯塔:喵喵喵?

順便,我的個人公眾號「老貓慢慢爬過來」歡迎大家關注,主要發本人的海賊王和迷宮飯分析,防止微信公眾號的抄襲現象。


強行去區分超級系和真實系是沒有意義的,隨著日本巨大機器人動畫的發展,超級系和真實系一直在融合,當然也有一些新作品故意加入舊超級系的元素。

而EVA又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作品,不僅有超級系的巨大怪獸作為敵人,也有真實系的嚴密設定,甚至還加入了宗(zhuang)教(bi)元素,所以強行要劃分的話,算是生化系吧!

——————————————————————————————————

題主很不友好,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要寫,就是要強答,你打我呀!

對於日本巨大機器人的超級系、真實系的劃分,肯定不能看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遊戲的數值,儘管「超級系」、「真實系」這類的說法確實是從機戰開始傳播開來的,但遊戲內的數值和設定根本上還是來自於參戰作品本身的內容。用機戰內的數值去劃分超級系和真實系沒有錯,但有些本末倒置。

最初的日本巨大機器人可以說只有超級系,超級系的特點就是比較低齡。角色臉譜化、劇情套路化。主角一般都是一個熱血男。有一個博士運用新能源開發了一臺巨大機器人,但除了這種能源作為能量,其他武器之類的原理都沒有詳細說明。主角就開著這臺機器人和邪惡組織/邪惡地底人/邪惡外星人戰鬥。一般都是單元劇,每集反派都會給主角送經驗,最後一集被打死。劇情中有小聰明,但沒有太過高深的謀略和戰術。當然,雖說是低齡,但並不低智,並不糊弄。很多作品其實都有監督自己的思考,甚至一些劇情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有些「黑暗」,再比如魔神Z的作者永井豪就很黃很暴力。

宇宙戰艦大和號(儘管並沒有機器人)和機動戰士高達則帶起了真實系風潮。大和號和高達最早的時候收視率都不好,但後來被一些年輕人發現,人氣越來越高。所以真實系的特點就是有著比較科學和詳盡的說明,儘管有人會說真實系是偽科學,但只是比起超級系的不講科學已經很真實了。總而言之真實系在各方面都儘可能地還原真實,真實的戰爭、真實的人性、真實的故事等等。

當然,絕對的真實是沒有人要看的,藝術來源於生活,還要高於生活,所以初代高達就提出了「新人類」這些看似是超能力的東西,並在後續的高達作品中得以強化。裝甲騎兵看似及其真實,卻有「異能者」這樣的官方外掛。而超級系也不是固守陳舊的模式,也會加入更多來源於真實系的元素。因此,日本巨大機器人慢慢地就走上了分化和融合的過程。

像魔神英雄傳系列、藍光人系列、勇者系列,他們雖然誕生於80年代末到90年代,但因為這些作品的目標受眾就是兒童,所以保留了很多超級系的色彩。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很多難以區分的作品,比如忍者戰士飛影。它確實具有超級系的元素,比如不科學的變形合體,莫名其妙出現的忍者機器人,起到極大作用的主角團隊等等。但也具有真實的色彩,全篇沒有造型誇張的反派機體,大多數時間都在打雜兵(敵方機體居然可以用三根手指數出來),甚至還有一些政治戲。

再到GAINAX這裡,這批人他們是看著日本巨大機器人長大的一輩人,他們知道機器人動畫的觀眾喜歡什麼,所以他們很擅長把超級系和真實系的優點融合起來。比如飛躍巔峯,前面的劇情不乏真實系的真實感和緊迫感,到了後面開上了鋼巴斯坦,又有了超級系的爽快感。包括機體設定上,鋼巴斯坦的武器(或者叫招式)具有強烈的超級系風格,但這些誇張的武裝又都有明確的科技做說明。

所以說強行用超級系和真實系兩個維度去劃分日本巨大機器人動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是劃分不出來的,有些作品可能有兩方面的特點,有些作品甚至跳出了超級系真實系的常規概念。


不謝邀了,題主對前幾位的回應態度不是很友好,有種僅僅是希望別人認同自己主張的自私感覺。出於禮貌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所謂「真實系、超級系」一直都是相對概念沒有明確的定義,媒體作品也沒有說叫「超級機器人動畫」、「真實機器人動畫」的分類,古典機器人動畫裏除了魔神Z歌詞有一句Super Robot其他同時期作品沒有一個自稱自己是超級機器人的,反而是機戰遊戲流行之後的新作品喜歡用「正義的Super Robot」這種形容。這兩個詞本來就是機戰遊戲為了區分單位特性而創造的,普遍定義就是超級系「高HP、硬裝甲、默認武器攻擊力高但有能耗殘彈少」、「真實系相反HP少、注重機動性的命中迴避、武器數值低但殘彈多消耗低」,跟原作設定背景如何關係並不大。然而隨著時代變化,在較新的世代機戰遊戲裏,兩者的界限就逐漸模糊了。

在經典的Winkysoft第X次系列中,真實系是(0改)HP不到3000,武器基本在三位數攻擊力好的也就1200-1500;超級系則是HP4500-6000左右,原作大必殺招基數2000-3000之間。眼鏡廠接手之後兩個過於極端的基準就逐步在折中靠近,MS的標準光線槍1800-2000,光劍也是這個水平,浮游炮之類機體標誌武裝2500-4000不等;超級系一般飛拳和飛行道具類武器加了些命中補正基礎數也是1800-2000左右,大招仍然3000以上。到了比較新的世代作品,任何機體的特殊演出武器都可以通過改造得出5000-8000左右的基礎攻擊,不然你看那些武器演示戰鬥動畫視頻的傷害值五位數是怎麼出來的?從遊戲設置角度看EVA的數據屬於偏超級系(EVA參戰作品我只玩過Alpha可能有誤歡迎指正)。

那麼咱們不看遊戲設計看作品設定,古典超級機器人設定很多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正義的英雄對抗邪惡的「非人類」勢力侵略,機器人的原理通常就是某物質、某能量為基礎,這東西不需要合理解釋,打贏了就好,沒聽過柳田空想科學分析超級系戰鬥多麼不科學甚至要命麼?而俗稱「真實系」可不一定就是較現實的,只是量產軍武型兵器較多而已,高達有NT這種等於超能力者,裝甲騎兵的激勵哥是極為個例的異能神棍,超時空要塞的原初文明ProtoCulture劇中根本沒有給出一個具體形容,只看設定分類EVA比較適合後者,畢竟每次戰鬥還是要研究作戰相對合理一點。

眼鏡廠的OG,隆盛小隊三機單看就是真實系機體特化型號後期卻出合體SRX這個非常超級系的招牌,隔壁賭神的機體基礎是真實系量產機骨架特化戰鬥方式是超級系的單兵突進,你說這樣的我怎麼定義這部作品是真實系還是超級系機器人作品?為什麼PS3以後的世代機戰都不再強調超級系和真實系分類了?不少21世紀的新作原創機戰動畫作品都在模糊兩者的界限,相互融合彼此的特徵要素。在現代完全沒有必要糾結超級系與真實系的區別,大家都是科幻蘿蔔片不好嗎?


要不是知乎不能罵人我已經開噴了,跟你們說了多少次強行區分真實系和超級系是不可取的,要不是機戰開了這個先例誰會去區分機器人之間的區別。EVA科學?來,你先搞臺EVA出來啊,還說別人強答,你纔是沒有矯正自己的認識。作品風格上,哪怕是古早超級系也有內涵豐富的作品,真實系也有熱血作;設定上,超級系也有不少精密設定, 真實系也有設定模糊的時候;再說了,就算是所謂的真實系超級系,再接著往下細分也有很多分支,沒有乾貨就請不要出來特意表現自己是個蘿蔔佬好嗎?


小時候我第一次聽說超級系和真實系,是因為玩SRW。

那個時候判斷到底是真實系還是超級系標準很簡單,掛上一個精神放進敵營做強化測試。掛集中扔敵人堆裏能扛一回合就是真實系,掛鐵壁扔敵人堆裏(在能源用完前)能扛一回合就是超級系。這麼講,EVA是超級系。

我明白不免有人討厭灰色地帶,但是EVA只能是灰色地帶的居住者,即使不把機器人動畫大部分都看作灰色地帶的居住者也難以改變這一點。看性能,偏超級,看機械精細度,偏真實;看劇情,偏超級,看人物,偏真實;看宏觀世界,偏超級,看微觀細節,偏真實。


機器人動畫一般分為超級系和真實系。有的時候也界限模糊,標準真實系高達uc裏也有著神棍獸。但回到這個問題,本身立場就錯了。

EVA不是機器人,是安裝了束縛器的不明巨大人形生物!!!

當然,你要說變形金剛也是賽博坦的機器生物我也沒轍。


SRW裏算偏向超級系。

只不過性能比較中庸。火力面出挑的作品印象中幾乎沒有。

防禦面因為絕對領域可圈可點。但是在F和F完結篇之後可靠性不是很高。

另外大多數作品中機體尺寸為L。

(言外之意不是迴避系機體,當然大型機體裏也有D的隱藏主人公機ラフトクランズ之類會躲能打的,但EVA顯然不算。)

顯然迴避和NT勢聖戰士勢完全沒法比。儘管比某些3L要說的過去。。

分支選擇裏eva也基本和超級系抱團。

設定裏牛鬼蛇神太多。。還是丟超級系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