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野心中,Google算个啥,小米战略大猜想

这张图看着就舒服

本文主要内容:

透过财报,猜测小米的战略目标。

说在前面,我不是米粉,不是米黑。

我有一种思维惯性:

看到某种现象时,脑子里便会开始给它扒皮,

扒到本质,然后再反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怎么样的打法。

权当做脑力训练。

1

本文的主题只有一个:

小米的战略到底、可能、将会是什么?

雷军曾经说过,小米的模式在5到15年内别人是看不懂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小米用层层面纱掩盖了雷军的想法,手机市场真的是小米的战略目标吗?

雷军的野心到底是什么、有多大?

小米的战略目标若能实现,那么,将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或者条件?

2 小米2018年报中的几个数字

很直观的可以看到营收和利润增长的同时,成本也在增长。

雷军的野心中,Google算个啥,小米战略大猜想

看表看三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表中可以看到,小米是很优良的企业,现金流很漂亮。

雷军的野心中,Google算个啥,小米战略大猜想

直到看到了这两张表,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雷军的野心中,Google算个啥,小米战略大猜想

手机的比重在下降,IoT和互联网服务的比重在上涨。

雷军的野心中,Google算个啥,小米战略大猜想

各部分详细数据,我的兴趣开始无比浓厚。

3小米的路线

我查阅了小米的发展史,以下很多内容来自于小米官网和相关访谈。

2010年小米成立之后,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MIUI。

整个过程在黎万强的《参与感》里可以看到。

MIUI为小米积累了海量的忠实客户,这批客户就是小米的种子客户。

为发烧而生,这句口号打进了追随者的心底。

当时的市场上,很少有厂商对原生安卓做ROM级的深度开发,小米吃起了螃蟹。

MIUI的战术是吸引客户参与,这有两个好处:

1)大幅降低了MIUI的试错成本和时间

2)在客户的心智中获取了共鸣,客户得到认可,获得满足和认可

在利益模型中,我说过,利益的核心是价值互换,互换就要先实现利他。

MIUI到手机推出的的一年时间中,小米的客户群没有在物质上收获利益,

但在人性层收获了巨大的回报:尊重。

2010年4月,小米成立。

2011年在MIUI的一周年纪念日当天,小米手机出世,同时推出的还有米聊。

半个月后,手机预订达到30万台,

一个半月后,米聊注册700万,

4个月后,交货10万台,小米开始了它的传奇。

2013年8月,在小米成立三年之后,估值达到100亿美金,成为国内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雷军做事是四个字:战略先行。从这四个字中,我好像看到了小米的打法。

他在2013年的采访中说过,他现在规划的是两三年后的事情。

小米成立的前三年,应该是坚定的完成了雷军的第一阶段战略规划。

那么,小米手机在市场中的份额、营收就是雷军的战略目标吗?

我不相信这么简单粗暴。

手机市场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雷军在市场上打拼了二十年,不会不知道技术和供应链是取胜的两大法宝。

营销可取一时,但很难取一世。

在金山三十周年庆典上,

雷军说:金山有浓郁程序员文化,始终把技术放在第一位,所以能历经多个经济周期。

作为金山的老将,他很清楚技术的重要性,为何偏偏只取用“价格”一项因素呢?

手机技术会在小米的战略中么?

如果不是,那么小米的技术储备是在什么方向?

供应链如何下力气,凭借价格优势,可以更容易的抢占市场,为何还是搞饥饿营销呢?

对于关乎生存的问题,任何一个创业者在布局之初都会进行思考和寻找资源,何况是经过市场无数历练早就实现自由的雷军。

1994年,联想的倪柳之争爆发,贸工技还是技工贸,对之后二十年的中国IT行业产生激烈并深远的影响。

倪柳之争的十年后,2004年,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

倪柳之争的二十年后,2014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

在那三十年中,大多数IT公司在看到联想当时的成功之后,纷纷转向为贸工技。

互联网企业直接就是C2C。

雷军毕业于1992年,这场路线之争及结果,应该是近距离的观摩了。

难道小米也是搞贸工技么?

我习惯尽可能的高估他人,

雷军的战略应该不是这么简单。

再过一个三年,小米成立六年的时间点上。

2016年,小米手机全年销量大跌超过36%,被蓝厂绿厂双双超越,小米没有公布2016的销售额。

供应链出了问题,2016年4月,雷军亲自接管供应链,并且把张峰调来做帮手。

出了补供应链的课之外,小米之家全面转型,转向以手机为核心,铺开电视、路由器、音箱、IoT产品。

2017年,小米官方数据显示,小米之家单店每平方米的坪效是27万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苹果。

2018年7月,小米在香港上市。

手机撑起了小米的天,带来了强劲的现金流,在整个集团中的营收占到60%。

如果,小米要在手机市场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那么技术将是必须逾越的一道关口。

或者投资收购,或者自己研发,或者掌控好供应链。

但,在2019年,我们看到的却是小米全员碰瓷。

这个,让我开始觉得,手机可能不是小米的未来,

反而像一支部队的先锋。

先锋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019,这只先锋到达预订战场,摆出了架势,

赢不赢的再说,先把对手咬一口下来。

我就碰你了,你怎么着吧,来来来,打一架,我在别人眼中就成了你同量级的对手了。

这是碰瓷的奥秘所在。

先锋之后,前军会是谁呢?

4 生态链是前军

我注意到了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

先锋之后,便是前军。

从2018年报业绩会上,我看到了三个字:全场景

2013年底的时候,雷军注意到了智能硬件和IoT的趋势,决定用小米做手机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米,也是为了绕开BAT去开辟一个新战场。

雷军决定孵化小米生态链。

当时他对互联网有一个基本判断:

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如阿里腾讯百度赶上了

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网,小米赶上了。

第三阶段就是IoT。

雷军对刘德说:要迅速的去市场上扫一扫,抢公司、抢项目。

一是找熟悉的人,二是看产品和技术,不看商业计划书。

3年后,小米生态链孵化出77家企业,其中16家销售额过亿,3家过10亿,培养出4家独角兽。

又3年,2019年,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

小米的2018年报业绩会上有这么一段话:

AIoT是小米的另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我们将会All in AIoT,我们会在未来五年持续投入100亿人民币。

通过建立全球性的战略合作,如今中国所有的AIOT设备都可以连接到小米IOT平台。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其他不同品牌的产品连接到小米app、IOTapp以及米家app的数量超过了小米智能手机用户的数量。2018年12月,米家应用程序的月活跃用户数达2030万,超过50%用户来自非小米智能手机。

我们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使智能家电和设备能够全部无缝地连接在一起,我会尤其关心互联的用户体验。它最大的吸引力是让忠实的米粉愿意从买一个设备到买更多的小米产品,以至于所有的设备都是小米的,然后成为真正的小米之家。

所以AIOT的盈利模式是:第一,有的设备本身就是互联网入口,具有本身的变现能力,比如电视,我们的电视互联网收入也非常之高。比如说小爱音响,本身是互联网入口,也开始有互联网收入。IOT的极致的互联体验,会推动整个IOT设备的销售和增长。最近几个月我们的电视业务已经在中国市场排在第一位,我们希望有更多的IOT设备都排到中国市场的前三位。

未来5年100亿核心在于:第一,改善IOT设备之间的互联,我们会设立一个高水平的测试实验室。我们会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第二,我们会投资更多的IOT设备,帮助这些设备改善用户体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甚至可能更会考虑采用并购手段,包括投资结盟等方式。比如两个月前与TCL形成在IOT设备上的深度战略结盟,已经产生了很好的协同效应。

先锋是手机,前军是IoT,

两只大军布阵完毕,只待中军到来。

中军会是广告费么?

5 广告费只能是运粮队

谷歌创建Android的唯一原因在于Android是一个广告频道(Channel)。

谷歌的 Chrome 是一个控制 Web 访问的广告频道;

微软的 Xbox 是一个针对 PlayStation 的广告频道;

YouTube 是一个广告频道;

Instagram 和 WhatsApp 也是类似产物;

HBO、Amazon、Netflix内容战是一个直白的广告频道;

亚马逊 Echo 是一个广告频道,

你的家已经变成今天最大的广告频道之一;

即使是谷歌地图,也是本地广告的一个广告频道……

最重要的是,企业希望你通过他们的频道而不是其他人的频道观看你最喜欢的内容(书籍、电影、游戏等),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广告收入,或者至少是订阅收入。

(原文:https://medium.com/@steve.yegge/who-will-steal-android-from-google-af3622b6252e)

谷歌每年广告费大约为1000亿美元,Facebook约为400亿美元,两个科技和媒体巨头控制着75%的数字广告份额。

每当你看到像 Facebook、谷歌、亚马逊或微软这样的公司神秘地进入一个陌生的新业务,你可以确信新的广告频道争夺开始了。

2018年,小米集团互联网服务收入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2%。广告收入达人民币101亿元,同比增长79.9%。

广告费是小米的运粮队,

巨额收益用来支撑先锋、前军的作战,支撑手机和AIoT的排兵布阵和攻城略地

那么,小米的中军到底是什么?

我注意到了这样一句话:使智能家电和设备能够全部无缝地连接在一起。

6小米已经实现全场景覆盖,数据才是中军

小米的产品从手机开始切入人们的生活,生态链完成全场景的覆盖。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被通讯、游戏、电视、音箱、净化器、电饭煲、空调、摄像头、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完全覆盖了。

还有什么场景没有覆盖呢?

恐怕除了汽车之外,再也找不出来了,而小米在自动驾驶方面也有9项专利。

问题1:

全场景覆盖会是为了卖货么?答案是不一定。

问题2:

全场景覆盖后最有价值的是什么东西?答案是数据

基于AI与IoT的融合,小米提出了AIoT的概念(AIoT就是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AI与IoT设备的结合,将真正让小米的智能家居与硬件生态链能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并有可能建立起AIoT的平台网络,贯穿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角角落落的场景,集结海量的用户、流量和数据,产生全新的想象力

全场景的覆盖,是在为5G做准备。

向各个产业链卖数据,进可攻退可守,利润极高。

而不卖数据,也可以掌控全场景下的产品生产、销售等,直接切掉最肥的肉。

这不是不可以实现的,

收集数据,定制化生产,

准确的说,已经在其他行业的产品中看到了。

定制化生产,就是工业4.0的核心之一。

全场景下的数据收集,除了小米,还有谁在做?

7 小米的野心突破天际

雷军的野心中,Google算个啥,小米战略大猜想

3年又3年

三年又三年,雷军的战略是三年一更新,三年一大步。

并且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根据已经拥有的资源进行战略升级。

现在的雷军,有自己的底盘,有自己的名气名声,有成功的过往,

左手商城,右手金山尤其是WPS,

有基石投资者,有一帮兄弟,

有软件有AI有专利,

有供应链,有生态链,

如果,小米做成了像谷歌一样的广告平台,那就是最大的全场景广告公司

要用户数量,应该就是战略第一目标,

要数据,就是战略第二目标。

价格战,不仅不会停,更要大打特打,就要份额,就要人头。

有人头就能有数据,就有购买行为,就是良性循环。

强行碰瓷,以前分析过了,就是要强行占据消费者心智,向上拉人群层次,向上拿数据。

当数据样本足够多时,大数据支持下,小米开始变动产品线,

5G时代的全产业链覆盖全场景,是战略第三目标:

1、实现针对性销售,

2、实现定制化生产

3、数据在手,天下我有

那是超越谷歌的存在,

推演到这里,我觉得这可能才是雷军和小米的真实目的。

一大盘棋,雷军是唯一的棋手。

现在,我理解为什么小米创立之前,雷军和伙伴们为什么打电话能打12个小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