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的「理想國度」,陶淵明的粉絲看過來

東晉末年一個偉大的詩人、辭賦家誕生在一個普通的官宦世家,幼年時失去父親,家境隨之衰敗。自幼好讀書,閑靜少言,不慕名利。二十歲開啟了遊宦生涯,以此謀生。然而世道黑暗,民不聊生,官僚主義罪惡的黑手不斷伸向貧苦大眾,最終不堪同流合污,隨機辭官歸隱,他就是陶淵明。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個亂世裏,他幻想下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詩》與《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十六年後所作。曾經的「大濟於蒼生」之志,被他生活的時代生生磨滅。生不逢時的社會動亂,戰禍不息,加之家境敗落,淪為寒門之士,這一切對他的打擊是不可描述的。

退隱田園,躬耕自足,陶淵明陶醉於這淳樸可親的田園生活。與此同時,他又是矛盾的,只因做不到全身心的「隱居」,仍會心繫天下的情感促使他寫下了千古絕唱《桃花源詩》並序。

《桃花源記》中武陵捕魚人偶然發現這個「理想世界」,這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外垂髫,並怡然自樂。」在社會動蕩不安的「武陵人」眼中,這就是人間天堂,世外桃源。

後世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官宦子弟乃至皇親國戚都曾尋找過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然而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桃花源」隨著他的主人一起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她在等待,等待終有一天,會有人來揭開塵封已久的面紗……

如今,我們在歷史學家、文學家的考究下,廣泛被認為「桃花源」的地理位置在今天重慶市主城300公里外的酉陽桃花源。

酉陽桃花源包含世外桃源、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源廣場、桃花源風情小鎮、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題公園和夢幻桃源實景劇等八大部分組成。

在這裡你會為岩溶地質的奇觀感到驚艷;學習瞭解秦晉農耕時期的歷史文化;還可以深入體驗當地的民俗,這是身為現代人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探尋科學奧祕、回歸綠色天堂的好去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