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年少的孟凡森懂事、乖巧,長大後,脾氣變得和父親有些一樣,暴躁,愛和家人爭吵。

長大?

長大的他今年其實才十七歲。

因為兩毛錢的差價,孟凡森和顧客起了爭執,被父親當眾斥罵後,滿腹委屈,激憤中喝下了百草枯。

是的,這就是少年孟凡森目前的生命軌跡。

也是一個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在粗糲生活中的成長之路。

就像本文一開頭說的,這樣的孩子,不止他一個。

這不僅是個人之痛,也是時代之痛,不僅是現實之痛,也是未來之痛。

在這樣的痛楚中,孩子們的父母常常飽受指責。

就像孟凡森每每走進大眾視線,他的父親孟強一定會站在風口浪尖。

從孟凡森走紅的第一天,就有人指責他,為什麼不要孩子專心讀書?為什麼要生那麼多孩子?

這一次更有人拿出寒門學子王心儀的例子,說同樣貧寒之家,為什麼人家能夠考上北大?

?

為什麼?

孟強真的很難解釋。

孟強年幼喪父,母親帶著他和弟弟到蘇州打工,冬天燒炭取暖時,弟弟又煤氣中毒去世。母親後來回鄉改嫁,只剩下他一個人。

他希望家裡人多,「自己累點沒事,家裡人多熱鬧」。

一不小心,生了六個。

這樣的生育觀,在養一個孩子都叫苦不迭的父母看來不可理解,可是在他們中,這或許就是他們的安全感,是為對抗這個涼薄世界,多一條路徑,多一份暖意。

當然也會很累。

孟強一般凌晨一點起床,去市場進貨,把四五百斤的魚蝦搬上車,再回來卸進水槽,放冰,給氧,忙到三四點。

這時妻子醒來幫工,夫妻倆一直忙到中午,孟強睡上兩三個小時,下午的顧客又來了,晚上八九點再睡上一覺,凌晨一點,批發市場又開張了。

在這樣周而復始的勞作下,伴隨著的是他的腰疾愈發嚴重,妻子腎炎,高血壓,越來越壞的脾氣,和家裡越來越多的計較、爭吵,以及,籠罩在一切之下,無暇無力顧及的孩子們。

?

那瓶百草枯孟凡森其實已經買下了很長時間, 他說每天都很累,父母又總是爭吵,實在聽著心煩,那2毛錢引發的斥罵,不過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少年沉重陰鬱的心事,父母一直毫無覺察。

我們盡可以指責孟凡森的父母如何格局之小,如何不稱職。可是孟強不在乎自己的兒子嗎?

孟凡森出事之後,他光著上身瘋了似的十五分鐘內就把兒子送進了醫院。

在多年前做電視節目時,當他布滿傷痕的手和兒子粗糙的小手握在一起時,他忍不住哭了。

哪一次不是真情流露?

說這些,絕非為孟強開脫什麼,只是我想,多一點了解他人生活的掙扎、酸辛,才能多一點理解和寬諒。只是我想,如孟強,如絕大多數孩子遠離孩子的父母,孩子也一樣是他們心頭的寶,他們在孩子的淚水中遠往他鄉的時候,一定有心痛二字。

在很多個不能陪伴關愛孩子的日夜裡,也一定時有思念和愧疚縈繞。

是的,大多時候,他們只是疏於關愛的父母,看起來狠心涼薄又簡單粗暴的父親。

可是,現實粗糲如岩,人生最蒼涼,最沉重的莫過於無奈二字。

就如新京報記者陳迪所說:「感情若是纖細精緻,在他們的立場上,日子是要過不下去的。

粗糲的神經,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倖存的結果」。

覺得自己和那些悲哀的人不一樣,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自以為是得評判別人,這些都很容易。

只要你不曾經歷他的人生,不曾走過他走過的路。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註:

微信、微博:我們的民謠與詩

知乎丨豆瓣丨網易蝸牛讀書丨今日頭條丨即刻丨紅板報:民謠與詩

細溪文化旨在給中國人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活,旗下包括民謠與詩,島音樂,理想的下午,不上班日記,民謠歷等內容品牌。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