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個人聯繫他說自己準備吞汞自殺,由此展開的思考。

個人不太理解這種想法,是每個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不一樣嗎?

活著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嗎?難道飯不好吃,覺睡不好?還是陽光不夠燦爛,花香不夠迷人?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解決方法的,沒有試過全部的為什麼就要放棄呢?(突然想到「鋼鐵俠」試了很多元素,一直沒有放棄,最後通過父親留給他的模型造出了維持他生命的新元素。)

當然有的人可能不是因為事情解決不了。

自殺的人到底是想開了還是想不開了呢?

想了解一下,希望得到解答,謝謝!

(別噴我,這個話題好像有點敏感,不懂才問的。)


(圖中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生病的大腦:重新認識抑鬱症

Daisy

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

¥9.99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19-06-24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在寫完這個回答的時候,得知又一位韓國女星具荷拉自殺的消息,在她的閨蜜崔雪莉結束自己生命一個多月之後。背後推手不論是韓國娛樂圈、財閥、鍵盤俠還是抑鬱症,可能都各自的因素。無論如何,自殺的發生總歸是一個令人感到惋惜、不舒服的事情。

————————————————————————————————————

從未想過自殺的人,或許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自殺。活著不好嗎?還有什麼比死更痛苦的嗎?

有,就是當你的世界裡,真的飯變得不再好吃,覺也無法睡著或者無法睡醒,感覺不到陽光的燦爛,不會去在乎花到底香不香的時候。

自殺背後的因素跟人的內心一樣複雜,沒法說明白,只能以偏概全,大致分類。

1、衝動型自殺,也稱情緒型自殺。在遭遇一些負面事件時,個體體驗到極度的悲傷、絕望、壓抑、狂躁等情緒後無限放大,最後採取了極端的自殺行為。

有研究表明,此類型自殺的衝動一般持續時間為13秒,也有數據統計,超過一半的自殺是在10分鐘內決定並實施的。總的來說,就是從想法到行動之間的時間非常的短。如果他熬過了這段時間沒有實施自殺,他也許會對當時的自殺念頭感到唏噓。

一位17歲的少年,突然從轎車裡下來,不顧川流不息的車流,身後緊追的母親,從高架橋上一躍而下。母親跪地痛哭,隨後而來的醫護人員當場宣布其死亡。從孩子衝出車到躍下高架橋,前後沒有超過5秒。

  網上的報道是這樣的:4月17日晚上10點左右,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了一起跳橋事故。據調查,跳橋者為一名17歲在校高二男生,經120確認當場死亡。據男孩的母親反映,兒子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評。當她開車行駛至盧浦大橋時,兒子突然跑出車門縱身跳橋...

也許只是在常人看來沒什麼的口角,但是卻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急性的情感痛苦下,不顧後果的「一了百了」成了他們擺脫當時劇烈負面情緒的最極端且最迅速的方法。

2、計劃型自殺。我覺得也可以稱為「理性「自殺。現在社會上普遍認為,這種類型的自殺者,多半都是抑鬱症患者,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很多抑鬱症患者不曾自殺,很多自殺的人也並非有抑鬱症,二者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只是當這兩者同時發生的時候,一個常常影響另外一個。

為什麼稱之為「理性」,因為他們往往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這麼做會引起的後果,經過了反覆的思考和掙扎,多半也做了一個詳盡的計劃。

9月28日中午11點30分,一條由新浪網友「@風不喧囂」發布的微博,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震驚。

這條微博的內容是——一天多前我自殺了,燒炭,這條是定時微博,麻煩看到的人幫我報個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區旭日上城小區XX棟XX單元XXX室最靠近門的一間小出租屋,謝謝咯,這不是開玩笑……多謝幫我收屍了。起初,有人以為這是個玩笑。但結果讓網友們痛惜並震驚:這名網友利用微博定時功能,在自殺前寫好這條微博,一天以後發出,只為了通知他的親友幫他去「收屍」。他,最後真的自殺了。南京江北警方證實了案情屬實。

可能是一個人經歷了長期的或者實在無法忍受的負面情緒(比如孤獨感、絕望感、自我累贅感、空虛感等等)、反覆經歷痛苦和刺激性事件等,同時在他看來,已經走投無路,所有方法都不能緩解負面的情緒、擺脫他正遭受著的痛苦或者得到他想要的,他才選擇了「壓箱底」的最後一個辦法——自殺。當苦惱愈來愈龐大沉重,難以負荷,無助帶來的疲憊和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逼得只想斬除痛苦,而不是拯救自己

對於以上2種自殺類型,有這樣一個理論提出了解釋:自殺逃跑理論。

自殺逃跑理論認為:個體嘗試自殺是為了逃避當前負性情緒帶來的痛苦,個體體驗到強烈的痛苦,從而將死亡作為解決強烈痛苦的方法,因為他們想不到其它有效的方法。

自殺並不是自殺者的目的,以自殺逃避存在的問題才是自殺的本質。

或是為了解脫、或是為了逃避,也有可能是報復。

之前聽過一個報復的案列:

一個女生被男朋友甩了,女生悲痛欲絕,要在男朋友學校大門前的樹上上吊自殺,讓他以後經過校門的時候,都想起自己,讓他內疚自責,活在罪惡感之中。所幸,成功的危機干預了。因為往往你的「殺手鐧」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而由於自殺的不可挽回性,通常也沒有辦法驗證結果。

題主還問了,是否跟心理韌性有關係呢?

根據一些研究結果,心理韌性和自殺意念確實存在一定的關聯,心理韌性越好的個體,在困境中有更好的適應能力。所以確實是呈現正相關的。但是這不能拿來作為攻擊自殺者「矯情」、「脆弱」、「一點小事就想不開」的武器。

叔本華說,「生存的恐怖一旦大於死亡的恐怖,一個人就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不應該絕對地去譴責自殺,自殺可以是人們的一種選擇,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最後的選擇

死亡的那一頭或許有光明、平和、恐怖或虛無,但我們不知道那邊到底是什麼,因此最好把賭注放在我們活著的世界上。

子非魚,無法知道魚在水裡是樂是苦。所以當有人跟你說他想結束生命,覺得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美好和期待的時候,像題主這種善意的想法或者勸告——為什麼要自殺呢?人生沒什麼坎是過不去的,想開點——也許會推開他。這個時候不如說一句,我不知道原來你忍受了這麼多痛苦,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麼能讓你感覺好一點。也許別人的一絲善意,就會成為他世界的一縷陽光。

最後,想起之前聽一位老師說過:其實任何事情都會過去,只是 是不是以你希望的方式


非正規格式的參考文獻:

1. 青少年_「以人為本」首先要以生命為本——青少年衝動型自殺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2. 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對單相及雙相抑鬱症患者自殺意念的影響

3. 情緒易變性對自殺的影響

4. 情緒反應性、情緒調節困難與自殺的關係

5. 大學生自殺意念與人格特徵、死亡態度的關係

6. 一位重度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獨白!

發佈於 2019-11-3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貓千歲貓千歲來都來了,先活著吧……

一種是實在無法承受某些痛苦,肉體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獨的父母,失戀的男女等等。

這個「無法承受」的程度,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你能承受的,別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殺者已經故去的情況下,不要再指責他們不負責任,承受力差,甚至說他們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強暴,就想不開自殺了,有的女人自願去賣淫,都不覺得有什麼羞恥;有些人因為欠了十幾萬就去自殺,有些人欠了幾十萬仍然恬不知恥當老賴,你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居然可以這麼大。

如果有人硬要說自殺的姑娘和債務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後者來,承受力差總好過不知廉恥。

還有一種自殺者,看上去似乎並沒有承受什麼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殺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也很簡單,就像我們玩一款遊戲,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裝備,賺錢,練小號……玩得樂此不疲,但有些人開個賬號體驗一下之後,覺得不好玩,那些任務獎勵,副本裝備,遊戲成就等等等等,統統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慾望,於是他退出了遊戲,下線,關機,睡覺。

只不過,在人類社會這個遊戲當中,下線的過程略顯慘烈。

以前記不得在哪裡看過,關於一輩子單身的那些人最後的結局,有個人寫他家鄰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六十多歲的時候自殺了。有人評論說,他就是因為不肯生兒育女,才落得這樣的下場。我以為不然。

一個玩家不會因為「不肯練小號」而告別一款遊戲,如果一款遊戲對他毫無吸引力,他連大號都不怎麼想玩了,怎麼可能還有心思開小號呢?

對於這種人來說,遊戲無聊還是次要的,最無奈的地方在於,就連他自己這個大號,也並非經過他自己同意才註冊開通的。


提起抑鬱症,也許很多人想到心情沮喪、失眠,你可能並不會將它與自殺聯繫在一起吧。


梵高曾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脾氣暴躁時把自己的耳朵割掉,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張國榮在抑鬱症的折磨下跳樓;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抑鬱到想自殺;詩人海子患上抑鬱症,最後卧軌自殺而死……


從全球發生的自殺人群來看,精神疾病患者如人格障礙、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等最容易導致自殺,而在所有造成自殺的原因中,抑鬱症佔據首位。其中,15~24 歲的年輕患者和 65 歲以上的男性患者,容易出現自殺傾向,抑鬱症患者的朋友或家人發生過自殺行為的,也會較容易產生自殺的想法。


一位抑鬱症患者曾說:「自殺的想法出現時,這股驅動力非常強烈,你甚至都沒來得及思考清楚,既不會想到你的親人和朋友,也不會思考活著的理由,所有的痛苦和其它感受匯在一起,使身體有一股力量迫使自己非要這麼做,就像鼻子很癢必須通過打噴嚏才能緩解一樣。」


也就在我寫這本書時,林肯公園的主唱因為抑鬱症而自殺,網上到處可見抑鬱症與自殺的字眼,抑鬱症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人們為頻頻發生的明星自殺事件感到惋惜之時,也在詫異:抑鬱症真的這麼可怕?抑鬱症為什麼會導致自殺?是的,人們並不能理解抑鬱症患者的自殺行為。


研究者通過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通過在活體上追蹤水分子彌散運動,呈現出神經細胞的連接圖),檢測抑鬱症患者大腦的神經聯繫,發現自殺念頭的產生與大腦左半球前額葉部位的神經網路結構有關。


研究發現,那些具有強烈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該部位的神經聯繫減少。健康人群和無自殺想法的抑鬱症患者,該處的神經聯繫上沒有太大差別,而患者的自殺想法越強烈,該處神經聯繫就越少。



(圖中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生病的大腦:重新認識抑鬱症

Daisy

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

¥9.99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19-06-24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在寫完這個回答的時候,得知又一位韓國女星具荷拉自殺的消息,在她的閨蜜崔雪莉結束自己生命一個多月之後。背後推手不論是韓國娛樂圈、財閥、鍵盤俠還是抑鬱症,可能都各自的因素。無論如何,自殺的發生總歸是一個令人感到惋惜、不舒服的事情。

————————————————————————————————————

從未想過自殺的人,或許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自殺。活著不好嗎?還有什麼比死更痛苦的嗎?

有,就是當你的世界裡,真的飯變得不再好吃,覺也無法睡著或者無法睡醒,感覺不到陽光的燦爛,不會去在乎花到底香不香的時候。

自殺背後的因素跟人的內心一樣複雜,沒法說明白,只能以偏概全,大致分類。

1、衝動型自殺,也稱情緒型自殺。在遭遇一些負面事件時,個體體驗到極度的悲傷、絕望、壓抑、狂躁等情緒後無限放大,最後採取了極端的自殺行為。

有研究表明,此類型自殺的衝動一般持續時間為13秒,也有數據統計,超過一半的自殺是在10分鐘內決定並實施的。總的來說,就是從想法到行動之間的時間非常的短。如果他熬過了這段時間沒有實施自殺,他也許會對當時的自殺念頭感到唏噓。

一位17歲的少年,突然從轎車裡下來,不顧川流不息的車流,身後緊追的母親,從高架橋上一躍而下。母親跪地痛哭,隨後而來的醫護人員當場宣布其死亡。從孩子衝出車到躍下高架橋,前後沒有超過5秒。

  網上的報道是這樣的:4月17日晚上10點左右,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了一起跳橋事故。據調查,跳橋者為一名17歲在校高二男生,經120確認當場死亡。據男孩的母親反映,兒子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評。當她開車行駛至盧浦大橋時,兒子突然跑出車門縱身跳橋...

也許只是在常人看來沒什麼的口角,但是卻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急性的情感痛苦下,不顧後果的「一了百了」成了他們擺脫當時劇烈負面情緒的最極端且最迅速的方法。

2、計劃型自殺。我覺得也可以稱為「理性「自殺。現在社會上普遍認為,這種類型的自殺者,多半都是抑鬱症患者,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很多抑鬱症患者不曾自殺,很多自殺的人也並非有抑鬱症,二者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只是當這兩者同時發生的時候,一個常常影響另外一個。

為什麼稱之為「理性」,因為他們往往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這麼做會引起的後果,經過了反覆的思考和掙扎,多半也做了一個詳盡的計劃。

9月28日中午11點30分,一條由新浪網友「@風不喧囂」發布的微博,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震驚。

這條微博的內容是——一天多前我自殺了,燒炭,這條是定時微博,麻煩看到的人幫我報個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區旭日上城小區XX棟XX單元XXX室最靠近門的一間小出租屋,謝謝咯,這不是開玩笑……多謝幫我收屍了。起初,有人以為這是個玩笑。但結果讓網友們痛惜並震驚:這名網友利用微博定時功能,在自殺前寫好這條微博,一天以後發出,只為了通知他的親友幫他去「收屍」。他,最後真的自殺了。南京江北警方證實了案情屬實。

可能是一個人經歷了長期的或者實在無法忍受的負面情緒(比如孤獨感、絕望感、自我累贅感、空虛感等等)、反覆經歷痛苦和刺激性事件等,同時在他看來,已經走投無路,所有方法都不能緩解負面的情緒、擺脫他正遭受著的痛苦或者得到他想要的,他才選擇了「壓箱底」的最後一個辦法——自殺。當苦惱愈來愈龐大沉重,難以負荷,無助帶來的疲憊和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逼得只想斬除痛苦,而不是拯救自己

對於以上2種自殺類型,有這樣一個理論提出了解釋:自殺逃跑理論。

自殺逃跑理論認為:個體嘗試自殺是為了逃避當前負性情緒帶來的痛苦,個體體驗到強烈的痛苦,從而將死亡作為解決強烈痛苦的方法,因為他們想不到其它有效的方法。

自殺並不是自殺者的目的,以自殺逃避存在的問題才是自殺的本質。

或是為了解脫、或是為了逃避,也有可能是報復。

之前聽過一個報復的案列:

一個女生被男朋友甩了,女生悲痛欲絕,要在男朋友學校大門前的樹上上吊自殺,讓他以後經過校門的時候,都想起自己,讓他內疚自責,活在罪惡感之中。所幸,成功的危機干預了。因為往往你的「殺手鐧」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而由於自殺的不可挽回性,通常也沒有辦法驗證結果。

題主還問了,是否跟心理韌性有關係呢?

根據一些研究結果,心理韌性和自殺意念確實存在一定的關聯,心理韌性越好的個體,在困境中有更好的適應能力。所以確實是呈現正相關的。但是這不能拿來作為攻擊自殺者「矯情」、「脆弱」、「一點小事就想不開」的武器。

叔本華說,「生存的恐怖一旦大於死亡的恐怖,一個人就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不應該絕對地去譴責自殺,自殺可以是人們的一種選擇,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最後的選擇

死亡的那一頭或許有光明、平和、恐怖或虛無,但我們不知道那邊到底是什麼,因此最好把賭注放在我們活著的世界上。

子非魚,無法知道魚在水裡是樂是苦。所以當有人跟你說他想結束生命,覺得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美好和期待的時候,像題主這種善意的想法或者勸告——為什麼要自殺呢?人生沒什麼坎是過不去的,想開點——也許會推開他。這個時候不如說一句,我不知道原來你忍受了這麼多痛苦,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麼能讓你感覺好一點。也許別人的一絲善意,就會成為他世界的一縷陽光。

最後,想起之前聽一位老師說過:其實任何事情都會過去,只是 是不是以你希望的方式


非正規格式的參考文獻:

1. 青少年_「以人為本」首先要以生命為本——青少年衝動型自殺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2. 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對單相及雙相抑鬱症患者自殺意念的影響

3. 情緒易變性對自殺的影響

4. 情緒反應性、情緒調節困難與自殺的關係

5. 大學生自殺意念與人格特徵、死亡態度的關係

6. 一位重度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獨白!

發佈於 2019-11-3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貓千歲貓千歲來都來了,先活著吧……

一種是實在無法承受某些痛苦,肉體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獨的父母,失戀的男女等等。

這個「無法承受」的程度,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你能承受的,別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殺者已經故去的情況下,不要再指責他們不負責任,承受力差,甚至說他們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強暴,就想不開自殺了,有的女人自願去賣淫,都不覺得有什麼羞恥;有些人因為欠了十幾萬就去自殺,有些人欠了幾十萬仍然恬不知恥當老賴,你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居然可以這麼大。

如果有人硬要說自殺的姑娘和債務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後者來,承受力差總好過不知廉恥。

還有一種自殺者,看上去似乎並沒有承受什麼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殺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也很簡單,就像我們玩一款遊戲,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裝備,賺錢,練小號……玩得樂此不疲,但有些人開個賬號體驗一下之後,覺得不好玩,那些任務獎勵,副本裝備,遊戲成就等等等等,統統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慾望,於是他退出了遊戲,下線,關機,睡覺。

只不過,在人類社會這個遊戲當中,下線的過程略顯慘烈。

以前記不得在哪裡看過,關於一輩子單身的那些人最後的結局,有個人寫他家鄰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六十多歲的時候自殺了。有人評論說,他就是因為不肯生兒育女,才落得這樣的下場。我以為不然。

一個玩家不會因為「不肯練小號」而告別一款遊戲,如果一款遊戲對他毫無吸引力,他連大號都不怎麼想玩了,怎麼可能還有心思開小號呢?

對於這種人來說,遊戲無聊還是次要的,最無奈的地方在於,就連他自己這個大號,也並非經過他自己同意才註冊開通的。


在寫完這個回答的時候,得知又一位韓國女星具荷拉自殺的消息,在她的閨蜜崔雪莉結束自己生命一個多月之後。背後推手不論是韓國娛樂圈、財閥、鍵盤俠還是抑鬱症,可能都各自的因素。無論如何,自殺的發生總歸是一個令人感到惋惜、不舒服的事情。

————————————————————————————————————

從未想過自殺的人,或許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自殺。活著不好嗎?還有什麼比死更痛苦的嗎?

有,就是當你的世界裡,真的飯變得不再好吃,覺也無法睡著或者無法睡醒,感覺不到陽光的燦爛,不會去在乎花到底香不香的時候。

自殺背後的因素跟人的內心一樣複雜,沒法說明白,只能以偏概全,大致分類。

1、衝動型自殺,也稱情緒型自殺。在遭遇一些負面事件時,個體體驗到極度的悲傷、絕望、壓抑、狂躁等情緒後無限放大,最後採取了極端的自殺行為。

有研究表明,此類型自殺的衝動一般持續時間為13秒,也有數據統計,超過一半的自殺是在10分鐘內決定並實施的。總的來說,就是從想法到行動之間的時間非常的短。如果他熬過了這段時間沒有實施自殺,他也許會對當時的自殺念頭感到唏噓。

一位17歲的少年,突然從轎車裡下來,不顧川流不息的車流,身後緊追的母親,從高架橋上一躍而下。母親跪地痛哭,隨後而來的醫護人員當場宣布其死亡。從孩子衝出車到躍下高架橋,前後沒有超過5秒。

  網上的報道是這樣的:4月17日晚上10點左右,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了一起跳橋事故。據調查,跳橋者為一名17歲在校高二男生,經120確認當場死亡。據男孩的母親反映,兒子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評。當她開車行駛至盧浦大橋時,兒子突然跑出車門縱身跳橋...

也許只是在常人看來沒什麼的口角,但是卻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急性的情感痛苦下,不顧後果的「一了百了」成了他們擺脫當時劇烈負面情緒的最極端且最迅速的方法。

2、計劃型自殺。我覺得也可以稱為「理性「自殺。現在社會上普遍認為,這種類型的自殺者,多半都是抑鬱症患者,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很多抑鬱症患者不曾自殺,很多自殺的人也並非有抑鬱症,二者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只是當這兩者同時發生的時候,一個常常影響另外一個。

為什麼稱之為「理性」,因為他們往往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這麼做會引起的後果,經過了反覆的思考和掙扎,多半也做了一個詳盡的計劃。

9月28日中午11點30分,一條由新浪網友「@風不喧囂」發布的微博,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震驚。

這條微博的內容是——一天多前我自殺了,燒炭,這條是定時微博,麻煩看到的人幫我報個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區旭日上城小區XX棟XX單元XXX室最靠近門的一間小出租屋,謝謝咯,這不是開玩笑……多謝幫我收屍了。起初,有人以為這是個玩笑。但結果讓網友們痛惜並震驚:這名網友利用微博定時功能,在自殺前寫好這條微博,一天以後發出,只為了通知他的親友幫他去「收屍」。他,最後真的自殺了。南京江北警方證實了案情屬實。

可能是一個人經歷了長期的或者實在無法忍受的負面情緒(比如孤獨感、絕望感、自我累贅感、空虛感等等)、反覆經歷痛苦和刺激性事件等,同時在他看來,已經走投無路,所有方法都不能緩解負面的情緒、擺脫他正遭受著的痛苦或者得到他想要的,他才選擇了「壓箱底」的最後一個辦法——自殺。當苦惱愈來愈龐大沉重,難以負荷,無助帶來的疲憊和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逼得只想斬除痛苦,而不是拯救自己

對於以上2種自殺類型,有這樣一個理論提出了解釋:自殺逃跑理論。

自殺逃跑理論認為:個體嘗試自殺是為了逃避當前負性情緒帶來的痛苦,個體體驗到強烈的痛苦,從而將死亡作為解決強烈痛苦的方法,因為他們想不到其它有效的方法。

自殺並不是自殺者的目的,以自殺逃避存在的問題才是自殺的本質。

或是為了解脫、或是為了逃避,也有可能是報復。

之前聽過一個報復的案列:

一個女生被男朋友甩了,女生悲痛欲絕,要在男朋友學校大門前的樹上上吊自殺,讓他以後經過校門的時候,都想起自己,讓他內疚自責,活在罪惡感之中。所幸,成功的危機干預了。因為往往你的「殺手鐧」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而由於自殺的不可挽回性,通常也沒有辦法驗證結果。

題主還問了,是否跟心理韌性有關係呢?

根據一些研究結果,心理韌性和自殺意念確實存在一定的關聯,心理韌性越好的個體,在困境中有更好的適應能力。所以確實是呈現正相關的。但是這不能拿來作為攻擊自殺者「矯情」、「脆弱」、「一點小事就想不開」的武器。

叔本華說,「生存的恐怖一旦大於死亡的恐怖,一個人就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不應該絕對地去譴責自殺,自殺可以是人們的一種選擇,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最後的選擇

死亡的那一頭或許有光明、平和、恐怖或虛無,但我們不知道那邊到底是什麼,因此最好把賭注放在我們活著的世界上。

子非魚,無法知道魚在水裡是樂是苦。所以當有人跟你說他想結束生命,覺得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美好和期待的時候,像題主這種善意的想法或者勸告——為什麼要自殺呢?人生沒什麼坎是過不去的,想開點——也許會推開他。這個時候不如說一句,我不知道原來你忍受了這麼多痛苦,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麼能讓你感覺好一點。也許別人的一絲善意,就會成為他世界的一縷陽光。

最後,想起之前聽一位老師說過:其實任何事情都會過去,只是 是不是以你希望的方式


非正規格式的參考文獻:

1. 青少年_「以人為本」首先要以生命為本——青少年衝動型自殺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2. 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對單相及雙相抑鬱症患者自殺意念的影響

3. 情緒易變性對自殺的影響

4. 情緒反應性、情緒調節困難與自殺的關係

5. 大學生自殺意念與人格特徵、死亡態度的關係

6. 一位重度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獨白!

發佈於 2019-11-3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貓千歲貓千歲來都來了,先活著吧……

一種是實在無法承受某些痛苦,肉體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獨的父母,失戀的男女等等。

這個「無法承受」的程度,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你能承受的,別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殺者已經故去的情況下,不要再指責他們不負責任,承受力差,甚至說他們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強暴,就想不開自殺了,有的女人自願去賣淫,都不覺得有什麼羞恥;有些人因為欠了十幾萬就去自殺,有些人欠了幾十萬仍然恬不知恥當老賴,你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居然可以這麼大。

如果有人硬要說自殺的姑娘和債務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後者來,承受力差總好過不知廉恥。

還有一種自殺者,看上去似乎並沒有承受什麼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殺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也很簡單,就像我們玩一款遊戲,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裝備,賺錢,練小號……玩得樂此不疲,但有些人開個賬號體驗一下之後,覺得不好玩,那些任務獎勵,副本裝備,遊戲成就等等等等,統統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慾望,於是他退出了遊戲,下線,關機,睡覺。

只不過,在人類社會這個遊戲當中,下線的過程略顯慘烈。

以前記不得在哪裡看過,關於一輩子單身的那些人最後的結局,有個人寫他家鄰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六十多歲的時候自殺了。有人評論說,他就是因為不肯生兒育女,才落得這樣的下場。我以為不然。

一個玩家不會因為「不肯練小號」而告別一款遊戲,如果一款遊戲對他毫無吸引力,他連大號都不怎麼想玩了,怎麼可能還有心思開小號呢?

對於這種人來說,遊戲無聊還是次要的,最無奈的地方在於,就連他自己這個大號,也並非經過他自己同意才註冊開通的。


一種是實在無法承受某些痛苦,肉體上的如癌症晚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等等,精神上的如失獨的父母,失戀的男女等等。

這個「無法承受」的程度,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你能承受的,別人未必能。不要以己度人,在自殺者已經故去的情況下,不要再指責他們不負責任,承受力差,甚至說他們有病,不正常。

有的姑娘不幸遭到一次強暴,就想不開自殺了,有的女人自願去賣淫,都不覺得有什麼羞恥;有些人因為欠了十幾萬就去自殺,有些人欠了幾十萬仍然恬不知恥當老賴,你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居然可以這麼大。

如果有人硬要說自殺的姑娘和債務人承受力差,那就差吧,反正比起後者來,承受力差總好過不知廉恥。

還有一種自殺者,看上去似乎並沒有承受什麼痛苦,活的好好的,突然就自殺了,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也很簡單,就像我們玩一款遊戲,有些人非常沉迷,每天打副本,PVP,刷裝備,賺錢,練小號……玩得樂此不疲,但有些人開個賬號體驗一下之後,覺得不好玩,那些任務獎勵,副本裝備,遊戲成就等等等等,統統提不起他去追求的慾望,於是他退出了遊戲,下線,關機,睡覺。

只不過,在人類社會這個遊戲當中,下線的過程略顯慘烈。

以前記不得在哪裡看過,關於一輩子單身的那些人最後的結局,有個人寫他家鄰居,一位老先生,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六十多歲的時候自殺了。有人評論說,他就是因為不肯生兒育女,才落得這樣的下場。我以為不然。

一個玩家不會因為「不肯練小號」而告別一款遊戲,如果一款遊戲對他毫無吸引力,他連大號都不怎麼想玩了,怎麼可能還有心思開小號呢?

對於這種人來說,遊戲無聊還是次要的,最無奈的地方在於,就連他自己這個大號,也並非經過他自己同意才註冊開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