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艷羨者們津津樂道: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風流俊彥,有如過江之鯽;耆老新秀,一時風頭無兩。

王國維、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魯迅、錢鍾書、沈從文、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胡適、季羨林、錢學森、童第周、李四光、竺可楨……

以上所列的,只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大人物,如果從頭寫到尾,恐怕寫一天也不能完。

當時,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大師」,即便當時還沒有被冠以「大師」頭銜的張愛玲之流,後來也被當作大師來崇拜——民國的「大師」之多、繁殖速度之快,冠絕歷代。

可是,這樣一個在今天被羅胖等商業知識分子和矮大緊輩小布爾喬亞視為精神祖庭的時代,這樣一個集中瞭如此多「大師」、名士的時代,怎麼看也不應該是那麼一個慫樣子!

作為一個政權,政府既沒有政治權威又缺乏道德感召力,軍閥混戰,各據一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朝不保夕,草芥一樣虛生浪死;作為一個大國,國家既無實力又無尊嚴,受列強歧視欺凌,領土遭日削月割,被東虜肆意踐踏,血腥屠戮,十四年間損失3500萬人民,幾乎亡國滅種……

在這樣的危亡境況中,面臨許大國恨家仇,大師們都在幹什麼?

抱膝危坐,笑傲風月,酒色財氣,名士派頭。

僅此而已。

亂世喧囂,沒妨礙魯迅們實現財務自由;國破家亡,不影響張愛玲們在滾滾紅塵裏歌舞昇平慶祝小團圓;神州陸沉,生民塗炭,作為駐美大使的胡適,趁機演講講學,可勁兒鍍金,多拿了好幾個博士學位。

頂著「大師」的頭銜,可做過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件?

空有淵博的學養,在傳道、授業、解惑方面有什麼可圈可點的表現?

就像「三代以下第一完人」諸葛亮說的,儒有大小之分。

大儒以安邦定國、經世濟民為己任;小儒只懂得尋章摘句、數黑論黃。

口若懸河卻言之無物,下筆萬言可胸中無策——這樣的小儒為人所不齒。

大師也一樣。

朱元璋、華盛頓、拿破崙、毛先生之類能建立掀天揭地功業,能定亂命世之人才叫大師。

孔孟、王陽明、亞裏士多德之類能用思想跨越千年、光耀後世的才叫大師。

知行合一、德能兼備,能夠立德立言立功的才叫大師。

以此觀之,民國有什麼大師?

民國只有匠人:文學匠人、史學匠人、藝術匠人、科學匠人……

他們在亂世鼎革之際,以學問、技能為晉身階梯、生財之法、謀生之道,專註於眼前的苟且,與芸芸眾生一道,成為那個可悲時代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或黑或白的註腳。

佛家有正法像法末法三階段劃分。

民國是末法時代無疑。

末法時代,有師無禪,每個人都說自己很牛,但那只是關起門來自以為的牛。

離開了家國的大道大義,你能牛到哪去?

毛先生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民國「大師們」竟無一人能入法眼。情況如何,一目瞭然。

至於近年來被人們美化得太過誇張的胡適,他真的有什麼特別的嗎?

要知道,他的老闆蔣先生對他早有評價:娘希匹,他有什麼可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