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空杯长期学习分享茶知识,不断更新关于工夫茶的所见所闻,欢迎关注空杯交流。

看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元月4日所更新的文章,问题的答案就在里面。在这里还是简要回答一下,以便茶友共享共知。

空杯认为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点。

历史原因

最早指出武夷岩茶为工夫茶的文献是雍正十二年陆廷灿所著的《续茶经》下卷「茶之出」引《随见录》,这里所指的是茶叶为工夫茶,并且难得珍贵。还有高继珩《蝶阶外史.工夫茶》、清初释超全的《武夷茶歌》等等诸多文献证明闽南地区很早就开始产茶、饮茶,而工夫茶主要是指乌龙茶独特的泡饮方式,福建人流行饮工夫茶顺理成章。

讲到粤东工夫茶,实质是以潮州工夫茶为核心,潮州人喝茶的历史更为久远,可追溯到唐朝。由我已发的文章可知,工夫茶艺是由明代壶泡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经历了唐代煎茶法、中唐和五代时期的点茶法、明壶泡法三个主要阶段。至清朝,发源于福建的工夫茶在潮州得到迅猛发展,并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工夫茶艺,从环境到茶具、用水、控火等都颇为讲究。此间,工夫茶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兴盛至今。

传承和发展

无论闽南还是潮州,又或者是同样很多人爱工夫茶的湾湾(台湾),都在古代很早就开始有饮茶习惯,都有种茶这个产业。工夫茶在当地长久兴盛,不断补充、发展,当中茶树的种类最为明显的体现。凤凰水仙、凤凰单丛、乌岽单丛、岭头单丛、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武夷肉桂、闽南乌龙、白鸡冠、安溪铁观音、东方美人、文山包种等等,众多茶树品种补充进去,和当地卖茶饮茶形成一条自产自销的链子,这条链子我称为「传承」。

工夫茶的发展,说来真的可以是一匹布那么长(嘻嘻??),我们这里只需要明白一点——工夫茶的发展给当地人们带来什么影响。福建人喝武夷茶追求茶韵,潮州人嗜茶成痴,了解了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就能很好理解这个问题了。这里小友卖个关子哈,欢持续迎关注小友翻看我的更新。

除此之外,国家对当地茶行业的扶持也算一个原因,还有就是习惯上的问题等。


我们先了解一下工夫茶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首先在唐宋是流行煎茶法和点茶法的,到了明代开始有泡茶!

泡茶道又分撮泡法和工夫茶!

撮泡法:

用一大壶放茶叶,冲水,然后倒出来喝

明朝紫砂壶盛行,大家都知道有个制壶大家时大彬,善制大壶。但是喝茶的主力人群还是文人,文人追求精美,慢慢的制壶的师傅们也为了满足文人墨客的口味,把大壶制作成小壶,越做越精致。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工夫茶道!

而绿茶产区因为追求嫩芽,绿茶、嫩芽又好看又不善闷著,所以也就没有变成工夫茶道,闽南、粤东地区都是制作乌龙茶的地方,再加上潮汕地区也出产潮汕朱泥小壶,而且此地的壶是用手工拉胚可以做的特别小巧。于是自然就流行开了工夫茶!

午后一杯工夫茶那真是特别的惬意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