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1:1战平川崎前锋,结果令人满意,锁定了小组第一;过程却看到差距,足球理念方面巨大的差距!

在上港四大外援出战的情况下,在八万人一起加油助威的气氛下,明显实力占优的上港,却在场面上被川崎前锋压制包围,控球率38%:62%远远低于对手!

原因主要有三:

1、在战术方面:巨星VS团队!

20年前,郝海东就说,「论个人能力,我可以单挑日韩任何球员。」到了现在,我们还没有走出这个怪圈。足球是11个人的游戏,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独角戏。

武磊再快,奥斯卡再强,胡尔克再壮,你过得了一个球员,你过不了一个体系。看看胡尔克和奥斯卡,动不动就会陷入对方的重围!这不是偶然,这是战术的反差!

2、在基本功方面:糙哥VS精细!

同样是面对高强度的逼抢、高强度的对抗,我们的失误会比对方,多个一倍,甚至连艾哈迈多夫也被抢得失误不断。而对方的处理球,则显得格外游刃有余。即使对方的中后场球员,也能轻松摆脱我们的逼抢,送出精准的传球!

这与基本功有关,也与从小传授的足球文化有关!

3、在球队文化方面:个人VS体系!

在巴萨的拉玛西亚,传接球的能力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会在训练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日本青训就是坚持这样的足球文化,让球员从小就深刻理解足球的「团队」内涵!

而我们的青训,更多的是关注球员的速度、体能、球性,比的是谁带球速度快,谁跑动能力强,谁颠球颠的多。

其实,这就是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如果有一天,这些大牌明星不在了,这些大牌教练不在了,我们的亚冠联赛该怎么踢?这是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如果认可本文观点,请关注小编头条号,一起为亚冠加油,??!


从赛后的战术战术分析来看,控球率方面上港43%,而川崎前锋57%,整体数据表示上港的控球率略小于川崎前锋。但是看过整场比赛,球权多数都在川崎前锋脚下,上港实际控球率远低于川崎前锋。

尤其上半场比赛,上港球员踢的如同梦游一般,表现平平没有拼劲。好在中场休息主教练及时调整,才有了下半场那个进球。上港整体虽然控球率不如川崎,但还是取得一场平局,顺利的从小组赛中出线。熟悉东亚足球的球迷都知道,日本和韩国对于传控都有极高的要求。两国的传控足球风格也不一样,韩国球风硬朗,日本球风偏弱。日本球员技术细腻,基本功较好。无论是俱乐部比赛还是国家队之间的比赛,中国球队面对日本球队控球率永远不占上风。尤其近几年国足实力逐年下降,俱乐部国际比赛成绩虽然好,但大多数都是依靠外援来打天下。

上港虽然场上有四名实力强大的外援,但也不要忘了除了门将还有六名本土球员。中国球员技术不好,面对日本的整体传控,当然控球率不会占上风。

控球率高也不能代表就能赢下比赛,通过比赛就能发现,日本球队大多数都是在中后场传控次数较多,面对对方球门日本球员的临门一脚还是差很多。尤其职业足球发展到现在,大多数球队为了追求成绩放弃传控足球,更多是简单的长传冲吊,简单又粗暴。

本场比赛可以说是上海上港本赛季踢的最不顺畅的一场比赛,开场后球员的兴奋度不高,上半场失误频频,导致被对手创造了不少机会。本场比赛从整体发挥上来看,上海上港比川崎前锋要差不少,尤其是控球率方面,本场远远落后对手。

赛后的数据显示,本场比赛上海上港的控球率只有38.1%,远远落后于对方的61.9%,这个数据对于善于打地面进攻的上港队来说并不正常,不过看了两队在场上的战术思路和实际表现之后,对这个数据就可以坦然接受了。

首先从上港方面来看,本场比赛上港队的中场失误较多,球的传导速率较慢,几名前场球员并没有形成很好的默契,经常是刚带几下、没传几脚,就被对方断球,接著对方就打上港的反击,后防线疲于回追堵截。这一场面在上半场屡见不鲜,川崎前锋的多数有威胁进攻都是从中后场断球后发起。这种情况下,球很少在脚下,上港队的控球率可想而知。

其次从川崎方面来看,虽然这支球队在本赛季亚冠联赛中表现不佳,本场比赛也派出了大量替补球员,但是球队的战术思路还是很清晰,在老将大久保嘉人的带领下,球队一板一眼的踢著自己的进攻套路,球快速的在中路和两边传导,形成了边中结合的进攻路数,这也是日本球队技术风格的体现。这种情况下,川崎前锋的控球率较高也就不奇怪了。

再次,两支球队的风格所致。上海上港队虽然也是进攻走脚下的球队,但是球队有多个强点,经常通过突破一点扰乱对方整个后防线,以此来获得破门得分机会,本场比赛中埃尔克森的进球就是胡尔克的个人强突制造的机会;而川崎前锋全队打得是整体战术,球队的个人能力没有上港那么突出,但是整体的配合打得非常娴熟,有些进攻简直是行云流水。这两种进攻思路的不同,也导致了控球率出现了差异。

总体来说,上港队本场比赛并不在最佳状态,所以整场比赛踢得有些别扭,像是留著力,又像是有力使不出,看起来似乎是在踢保健足球,所以在控球率上落后的太多。


虽然本场比赛上港在主场主力尽出,赛前主教练佩雷拉也表示不会放松对比赛的要求,但是上了球场,上港的球员,他们的思想还是出现了放松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川崎前锋小组已经提前出局了,他们对阵容进行了轮换,一些平时在联赛中没有机会登场的替补球员出场,很显然是想好好表现的。而上港这边已经提前出线了,最后两轮拿一分就可以锁定小组第一了,确实没有跟对手去硬拼的必要,所以上港不光是思想状态有所松懈,在不少二分之一球的拼抢上,他们也收著踢。毕竟周二才有马丁斯重伤赛季很可能要报销的惨痛案例,上港的球员多多少少心理上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其次,新赛季打到目前为止,双线作战到现在,上港很少对阵容进行轮换,连续恶战,他们的体能自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上周五打重庆,若不是边裁「帮忙」,他们差点就在八万人栽了,这一场打川崎其实同样是上一场比赛的延续。

不过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连续两场踢的很差,但都收到了理想的及结果,虽然有运气等因素的存在,但是这也同样是上港王者霸气的体现。毕竟一支想要走到最后的球队,他们未必会是踢的最好看的,但他们一定得是有办法去赢球的。而现在球队在挫折中,依旧可以不断向前,这样的上港甚至比连续取得大胜的上港还要恐怖。


北京时间4月4日晚8点,上海上港队在主场和来访的日本川崎前锋队展开了一场较量。这是2018年亚冠的第五轮一场小组赛。是役,已经提前出线的上港队全主力出战,几大外援埃尔克森,奥斯卡,胡尔克,艾哈迈多夫悉数上场,而川崎队则出线无望,只以替补阵容出战。结果先进一球的主队被客队1:1逼平。上港队以三胜二平的战绩锁定小组第一,提前出线。同时也送川崎队彻底出局。

结果令人欣喜,但过程让人揪心,整场比赛,上港队一度被对手压著打,控球率更是惨不忍睹,主队控球率32%,客队68%,从场面看几乎是一边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人认为:

一.两队赛前心态不同所致。主队已经提前出线,队员心里毫无压力,比较放松,觉得没有必要拼个你死我活,因此部分队员场上表现比较松懈。而客队如果赢了还有一线生机,因此破釜沉舟,死磕到底。

二.上港队长期双线作战,队员比较疲惫,在场上有些力不从心。

三.上港队过于依赖外援,但足球是集体项目,几个人的冲击面对十个人的全力防守,哪怕个人技术再出色,也会无功而返。

四.本土球员技术和日本队有差距。日本队员从小就苦练童子功,基本功过硬,传接球技术强,并且强调集体配合,而中国球员普遍传接球技术比较粗糙。队员之间配合差,心理素质不好,面对拼抢心里没有底。

五.教练的战术理念不同。外籍教练过于依赖外援,往往战术设计围绕外援为中心进行,一旦外援被盯死则整个体系就瘫痪失灵。

虽然上港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了,但希望主教练和高层总结经验教训,看到不足和差距,使球队能在淘汰赛阶段走得更远。衷心祝愿在下一阶段中国球队取得好成绩!

亚冠小组赛五轮后各队积分与排名。


永远记住一点:足球第一重要的是传接球。而中国人业余的讲究过人、射门!专业的至今没有统一、全国性的训练理论教材。基本功训练方面全靠每个教练自己心血来潮,想怎么练,怎么练,想练到什么程度练到什么程度。即使王燊超在徐根宝麾下训练,基本功还是不过关。而日本人从巴西取经后,举全国之力,统一训练大纲,并落实。传进球已经亚洲第一,只是受限身体条件,一直踢不进世界顶级。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有理论基础,并落实。天津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扑克牌打发叫「打六家」,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6人制,不是你牌好就能赢,必须有配合战术的游戏。我一直总结牌谱,和口诀,准备出版《天津牌谱》,没有理论基础,新手瞎玩,看见什么牌都上,能行吗?一个道理!


控球率是什么?能抵进球还是加积分?上港已经出线,只要打平就确保小组第一,那么换做你做主教练该怎么做?拼尽全力大胜对手刷数据结果导致全队精疲力尽而影响周末联赛的状态,这是傻蛋才会干的事。像现在这样,分也拿了,头名得了,体力省了,非常完美,至于控球率就见鬼去吧。


在亚洲,日本球员的脚下技术是最好的。传控打的非常好,踢得是真正的整体足球。控球率当然会高一些。日本人最大的短板是身材不行。如果日本球员能有韩国,中国球员这样的身体优势,加上整体不错的脚下技术,基本上是可以吊打亚洲的。问题就出在天意弄人啊……


从这场球赛上,我们能清楚看出我们中国足球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的球员就只有这点能力。不要国家队输球马上说队员不爱国,散漫 ,保存实力等等之类的风凉话。技不如人,这是我们国家足球运动员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大价钱请好教练,请名外援只能图联赛一时热闹,改变不了中国足球技不如人的现况。足协应痛定思痛,拔苗助不了长,要真正的重视青训从青训抓起。把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现在国际上都笑话都我们在足球上钱多人傻,我们不能再傻下去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