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都是站在中華文化的源頭的兩位巨人,無法簡單分辨他們的境界孰高孰低。

老子乃貴族出身,世代為官,均為執掌文化禮儀的官員。按《史記·老子傳》。老子,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又載:「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中年以後,入洛陽城擔任了「周守藏室之史」之職位。類似於後代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以及地方上報的材料的官員。

按後代學者研究,根據老子世代所持的職業推斷,老子其實也是一名儒士,一名原始儒,一名非常博學的原始儒者。

孔子乃平民出身,最多算是一個沒落貴族「從大夫」出身。從小受盡磨難,於磨難中歷練出的至剛至強的性格與老子所提倡的「虛其心」、「弱其志」等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孔子還是個理想主義者,他希望建立的天下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據史料記載,孔子曾問道於老子,但孔子對老子的思想不完全認同。

學者何新曰:

老子主張,一切順應天道,以天道為本。而孔子主張卻是以人道為本,利用天道謀乎人事。

老子要求順應自然與時勢,而孔子則主張以人性的需要來為自然立法,以王道為國家立法。所有這些主張,老、孔之間是截然相反的。

而我本人以為,我們入世須用孔子之道,要有孔子努力進取的精神,如孔門高足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的 氣沖霄漢之志氣。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者」的決絕與勇氣。但是,當我們在人海中拼累了,拼不下去的時候,我們可以抬起頭仰望那個可以令我們自由翱翔的老子。我們可以暫時放下所謂的責任、義務、名利、富貴,虛榮那些身外之物,於心中默念:「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默念:「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讓自己那顆疲憊的心得以有喘息的機會。緩過來了,想明白了,接著江湖再戰!

所以,我們既需要孔子,也需要老子。二老的境界都是光耀千古的大境界,難分伯仲,也不必要分出伯仲,對於我們華夏子孫來說,兩種思想就是硬幣的兩個面,缺一不可。


如果你看過了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論語》,讀過了老子自己撰寫的《道德經》,誰高誰低,高下立現。

再看各種文獻記載,包括孔子弟子的記述,孔子幾次問道於老子,你就知道到底是誰的思想境界更高!老子講道可,道非,道常,……眾妙之門,玄之又玄,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為天道;孔子講性善,性忍,中庸,是為人治,也就是人道(人治之道)。

再看歷史,孔子是周遊列國而四處碰壁,終生不得其志。是其弟子與再傳弟子整理而成《論語》,而老子是被攔於函谷關,留下千古絕唱《道德經》,而後西出函谷。再看沒有儒學的大秦帝國是縱橫馳騁打的匈奴屁滾尿流聞風喪膽。漢朝是以道家立國,講求無為而治,到武帝一舉擊潰匈奴,永絕後患。而後,啟用董仲舒獨尊儒術,再後來,再有游牧民族(號稱蠻族)來犯,朝廷懵逼,大臣愚忠,亡國叛國,亡種滅種,再也沒有了大漢族的血性與霸氣!楚雖十戶,可以滅秦的傳奇歷史被永久的塵封於記憶之中。

道法自然,中國思想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科技水品是蒸蒸日上一路領先。道法人治,中國是思想禁錮,中庸而圓滑,面善而心惡,科技水品是一路下滑,再無長進,百姓是血性盡失再無抵抗外族入侵之拔刀相向的勇氣!

所以,道有道不足,儒有儒弊端,道為上,儒為下。然,其儒道只差,差之千里,不是一星半點。現如今都在提回歸國學,而國學千萬不敢囚困於儒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國學,法墨儒釋道,兵家帶雜家,一個不能少,兼容並蓄,去其糟粕存其精華,才是回歸正道。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唯此,中華可興,未來可期。


十多年前我曾經在阿里巴巴論壇寫過《孔子和老子告訴我們地道理都是一樣的》,這是2006年的時候看《百家講壇》孟憲實副教授講《玄武門之變》寫的感言。現在想來,也挺有意思的,因為十多年前寫了很多這樣的文字。

在這篇有感的文字中,我從李世民的寒武門之變中想到了齊國的小白(齊桓公),我記得看書看到他死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鬧的那個凶,直接把他爹涼那了。從這看來,統治者是沒有親情的。

我因此也說「難怪孔子要說仁!他所立的君子標準是給誰立的,最主要的還是給那些為了權利為了利益不顧骨肉親情的上層統治者立的啊!」

以此,寫了我的感言:

孔子不也是看到了這些,才大聲的批判春秋無義戰嗎!他們上層統治者在那抹殺親情,血腥爭鬥,可是最倒霉的卻不是他們啊,而是老百姓啊!也難怪孔子的再傳學生孟子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不也正是看到了老百姓的苦難了嗎!而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也正是春秋戰國時期最閃光的偉大思想之一!

你再看看孔子教的學生,哪一個不是當時各國的顯赫人物!子貢,一個人可以改變當時春秋各國之間的格局!可以說,他可是現在外交界的老祖宗,他的外交能力在當時可是沒人能比的!這也是孔子為保魯國,為什麼不派莽撞的,一擼袖子就乾的子路去,而是派了子貢去!而子貢不光是一個外交家,還是一個商人,他的財富要是擱到現在,可是和比爾·蓋茨有一拼!想想,那是2500多年前啊!而孔子教導仁,告訴他怎樣作一個君子,不是很具有巨大的社會現實意義嗎!而孔子身邊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象子路,還有孟子的師爺——曾子,不都是這樣的人物嗎!象子路,雖然莽撞,但也是誠心正意,為了國家,作出了君子之死,這不也是孔子教育的結果嗎!不要看,莊子為了調侃孔子,而編出的盜拓和孔子之間的虛構的對話!還有曾子和孔子的其他學生,主要以曾子為代表,繼承了孔子的事業,傳道人間,讓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老百姓也能接受教育,這不也是孔子教育的結果嗎!要知道,中國至古以來在世界上都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還有孔子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看到了當時的社會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提出的,也是他為了要重建社會秩序而提出的!你再看看這句話是對誰說的,不是別人啊!正是當時的統治者啊!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孔老夫子的用心良苦啊!也可以看出他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是多麼的煞費苦心!由此我也想到他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正是為了保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我想後世給他這個大成至聖先師的稱號是名至實歸!

然後,我又想到了老子:

老子也是看到了春秋時期的社會亂象,才說出了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慈孝;國家昏亂,有忠臣的啊!他不也是看到了當時的社會臣弒君,子弒父,親亂情迷,導致了社會的動蕩,以致民不聊生而說出的話嗎!雖然話是狠了點,可是愛之深,責之切啊!從老子的字裡行間里都能看出他對百姓的愛護還有對導致社會亂象的統治者的深刻批判和對他們能作出正確的舉止所抱有的期盼和對社會安定的美好願望!你象他提出的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正是他對當時上層統治階級所說的嗎!這樣的話還有很多!這樣的話,對我們現在也還是有很大的社會現實意義的!

我們不要光看到,他和孔子老是唱反調,其實你可以從老子中看到他和孔子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是希望當時動亂的社會回歸到正常的軌道!象他在十九章里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不就是和孔子的觀點是一樣的嗎!他也希望統治階級帶領老百姓把社會重新回歸到正常的軌道!而他說的這些還有很多,不都是他美好的願望嗎!從這也可以看出,他反對的是假仁假義,他反對的是上層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私慾而置百姓於不顧,這不都可以看出他和孔子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嗎!

只是統治階級不照他們的教誨,在那裡爭來斗去,其導致的歷史後遺症就是,上層統治階級都犯有違背親情倫理的毛病,象今天百家講壇講的唐朝的那些事,不就是很好的證明嗎!其實哪個朝代又不是這樣呢,從秦到清,這樣的事還少嗎!想想前幾年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不正是上層統治階級違背親情,違背倫理的結束性展現嗎!

在文章里我又想到了親情還有老子和孔子的智慧:

這不都是因為親情,使我們有了血緣,才讓我們手拉手昂首走到了今天嗎!而孔子和老子也正是要維護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親情,才大聲疾呼的!我想他們的大聲疾呼,對於我們今天還是震聾發聵的!雖然已經過去了2500多年,但我總覺得他們的聲音還在我的耳邊迴響!情同此心,我想他們的聲音也會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耳邊迴響的!因為我們由親情連結的血緣,由血緣構成的我們中華民族理想的家園,是我們的根,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著根系給我們營養,這是無私的,我想每一個感恩的中華兒女都會給提供給我們營養的根脈,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來滋養我們的根脈,來保護我們根脈,讓她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壯大!

孔子和老子兩位偉大的先賢給予了他們當時的人們和後世的人們很多,也給予里今天的我們更多!其實老子和孔子的理念是一樣的,都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而且老子比孔子追述的更遠,這也是我們今天也要注重老子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他的智慧和孔子是齊量的,猶如我們中華文明的兩個車輪,在偉大中華文化地無窮動力的驅動下,帶領著中華兒女奮勇向前;也猶如我們地兩條腿,在偉大中華文明智慧的引導下,大踏步的奮勇向前!也正是由於兩位偉大的先賢傳承祖先偉大的文明,才會讓我們今天所要進行偉大的民族復興有了源源不斷的智慧源泉!激勵著我們向前進!就象《易經》里在乾卦和坤卦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從中你也可以看到,孔子所說的君子是他繼承祖先的智慧,以讓文化得以繼續一貫的傳承!從中我們更可以看到孔子和老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偉大!你也可以在老子的《道德經》里看到《易經》對他的影響!象他書中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中就可以看出《易經》對他的影響!他們的繼承祖先的文化精神也正是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我想我們也要繼承他們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精神,以讓我們的國家,我們民族更加健康的向前發展,更加自信的讓世界看到我們對世界的愛!

讓我們努力的繼承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讓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早日到來!


聖人是不需要為他們排座次、爭是非的,凡是有座次、是非的,思想境界就低了一等。

普通人討論境界問題,還處於有限世界內,但聖人的思想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標準,他們的心是超越的,他們的思想境界是超越的,超越就代表無限,到達無限的境界,是不可以再論高低長短的!

其次,討論思想高低,需要有一個客觀的標準。這個標準如何定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是在以自己的認知水平,討論他人水平的高低。這裡正好有個故事可以作為參考:

洪又言今日要見人品高下最易。

先生曰:「何以見之?」對曰:「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須是無目人。」先生曰:「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見?」

錢德洪所舉「泰山」代表了人品高低,這是一個客觀的現象,也是一個既定的標準。但王陽明認為這還是務外好高,舉了大地代表人品高低。真正的高明是不見其高明,就如大地一樣平易近人,只有登上泰山的人,才能感覺這種「高明」的高不可及。


當然是老子!有真人不露相的說法,老子是在不得己的情況下才寫出五千文,他的作品是偽裝者很難利用的,這就是老子的高度,而且常人也難做到的,這也是上層境界的難度,老子的思想是高層次的。也可以說差不多是古今中外的頂端學問,怪不得人們常說老子為大!

人怕出名豬怕壯,老子的思想幾千年以來為什麼沒有受到世人的大力推廣呢?老子本身就不主張張揚炫耀,他的思想和文章早就控制了騙子們的利用心,所以那些帝王將相和欺世盜名的騙子們都用不上他的作品,只有真誠做人的人才能領悟到老子的偉大之處,老子主張真者無需名,一個真心幹事的人,他是為了干好這件事情為主,不是為了求名。名者無真,一個以名譽為重的人,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求名而為的,這就是老子那穿梭時空的偉大眼光!我在這裡只說了一點點老子的高明之處,因為他不願出名,他只想干實事,所以,自古以來都沒有得到當權者的推薦。

孔子曾經去拜訪過老子為師的,孔子聽過老子的教導之後,回家對學生說,今曰聞道,夕死可矣,崇拜得五體投地。孔子的學說是中層次的學問,實用性廣,只要一個正常人都可以學到一點,就連盜賊也可利用仁義禮智信來騙人,當然,我們也不可能說孔子的學問是錯的,只能說是中等級的,因為好使,歷代的權利者們常常用它來騙取民眾的信任,自己做的全是偷雞摸狗之事。實在人用了孔子的思想就會成為君子,虛偽人用了就會求取功名,孔子的學說真的好做面具!所以很受歡迎,又實用。


問這個問題的人即沒有讀通儒家的著作,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修過佛與道…… 事實上,每當看到儒佛道這三個字排列組合一起我就不想說什麼了! 太不要臉了中國的所謂文人們!!!

應該是佛、釋、道!這是三類不同的修行法門,有人會說,佛與釋不是一家??? 當然是一家!只不過釋是禪法是佛祖的核心、是最上根器之人才能修的, 那麼下根器的人就只能先老老實實地一步步走下去……念佛號、拜佛……法門無量……道修似乎都是以《道德經》為這個地球上的經典奉上……事實上,實修上還真不只是讀讀寫寫《道德經》或者練練太極等武功秘笈就是修道的。這些都暫不說,單說儒:人物、著作。它們都是圍繞著人類的為人處事、道德文章、禮儀等等,一句話,它們是入世的。是外在的加入一些思想意識的範疇,它們還未能達到精氣神的領域。它們永遠都只是在外圍兜圈子。而禪,或釋迦牟尼本身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凈土念佛法門是先熏眾生的個性、漸漸引導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然後是專心專註念佛……感應到念佛三昧再繼續堅持下去,精進用功……修清凈心不如說是除?妄念……拜佛也不只是拜佛:是要人們放棄虛妄的自我、放棄自以為是的心態、放空頭腦中的雜念……於其說是拜佛,不如說是拜自己,自己做功!念力強大了功力深厚了又能幫助眾生,這是功德!利人利己的功德,真心誠意地想修的人都會非常喜歡又虔誠的祈禱頂禮感恩回饋……又計較什麼外在的得失呢?人有分別的,又不是修木頭修獃子!但是功夫深的就會知道:是也罷非也罷、進也罷退也罷……都是因為在一樓外圍兜圈子!一個強烈想上頂峰的人會一鼓作氣地攀登著,不然洪水猛漲上來了……一個在無數次輪迴受苦受累又無聊的人會勇敢拋下一切名利地位……清修苦修都會心甘如飴……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只要回頭、只要實修、只要堅定凈信!都有機會的,佛不打誑語的!否則也成不了佛!

如果你覺得做什麼事讓你心安就去做……總有一天會回頭的,急不來的。這就是說佛不渡無緣之人。你求了開口了,上帝、佛、菩薩、道都會顯示出途徑來的。因為它就圍繞著你充滿著你,光明正大的隱藏在你自己的內在……就等著你發現哩!是不是很好玩很好笑?是不是會讓你又哭又笑的?是不是讓你覺得自己曾經那麼的愚蠢至極、荒唐可笑…… 真的,開悟成道真的是很好玩的哦……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又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孔子沒聞到道,老子可以道卻非常道。

名,孔子非常重視名,老子可以名卻非常名。

據《史記》,孔子適周,問禮老子。老子毫不客氣:子所言者,其人及骨皆已朽矣,,。

挨了老子一頓批評,孔子回去之後,對學生曰: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由此可見,孔子還是很謙虛的。

司馬遷曰: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司馬遷引的是孔子曰。

由此可見,儘管孔子贊老子如龍,卻對老子不以為然。

老子與孔子,誰的思想境界更高呢?

彼此彼此,半斤八兩。


道、儒先聖境界沒有差別,差別在踐行的路徑。用王鳳儀的話理解道、儒甚至世界主要宗教比較中正。王風儀說,道教修心煉性,抱元守一。儒教存心養性,執中貫一。佛教明心見性,萬法歸一。耶教洗心移性,默禱親一。回教堅心定性,清真理一。五教的起源宗旨一也。「一」者何?乃是獨一無二的真理,天道也。萬物萬類萬數,皆不能離一,離一則不成。一者,道也,則常而不變的真理也,天道也。

有人崇老子貶孔子。一是說《道德經》比《論語》抽象有哲學性。二是孔子曾問禮於老子。

但是,《道德經》比《論語》本身是個錯誤比法,因為儒家最高經典是《易經》,理論集中體現在《易傳》,道家則《道德經》為理論集中體現。所以,要比應該是《易傳》與《道德經》比,你看過《易傳》嗎?比《道德經》差?

至於孔子問禮於老子,不足以說老子就高於孔子,因為本來老子年長二十歲,身在周守藏史之職。孔子無常師,不能說因為問禮老子就成了孔子老師,孔子就好象是老子弟子。而孔子自謂尊仰周公,繼文王之道,「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老子思想的道德境界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人天合一「」!只有這樣人生路上的各種關拤才能順利渡過!老子對「」道「」的理解是整體性的!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和各種事物的性質變化的始末過程!是全面性的總綱!而孔子主要側重其中的人道,而重點研究人性論或人類社會和對人類社會的治理方法或對人性的理解制定秩序控制人性達到治理社會的目的!孔子只是老子抽像泛指範圍中具體特指對人類社會人性的研究!老子《道德經》中已經清楚的敘述說明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法不離其中~一正一反,陰陽和合!孔子的「」儒「」也確實重點顯示了人之所需的各種需求競爭的程度!貪婪的人性在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長河中盡顯無疑!


老子是道家人物,長於宗教管理事務。

孔子是儒家人物,長於世俗管理事務。

老子是孔子之師。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就是對老子等道家人物說的,這句話就是反映中國人????人上三個如何實現團結的奧秘。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中國人,三個以上,就要形成一個首領,這叫道生一,這個首領要選幫手,就要選一個道家代表,就是一生二,首領在道家代表協助下產生一個儒家代表,這就叫二生三,儒家代表對這個人群進行管理,就叫三生萬物。

中國社會是儒為中心的社會,正是道家學說提倡的,因為他們是儒家的領導,是首領和儒家代表存在的靈魂,而首領,是整個體系存在的意義,儒家代表,則是整個體系存在的基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