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麼用「玄」字描繪「大道」?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當搞清老子所謂「道」的內涵和本質。

在老子的學術中,「道」是不可名狀的、也是闡述不清的。是一個形而上的東西,任何言語都無法形容它,任何概念也無法包容它。道」是自然萬物之所以存在,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和根椐。

那麼何為「玄」呢?《說文解字》曰: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這個說的是,玄字有兩個含義,一是境界幽遠,一是帶光亮的深黑色。這兩個含義其實是相通的,遼闊夜空中的那種幽遠、深黑就是一種所謂的「玄」。

換言之,玄並不是直接曝露或呈現出來的,而是需要通過反覆的觀察與思考去探索、發現的。「玄」的思想,是指抽象的乃至秘密的,不易被察覺,需要被人們反覆去體會與領悟的。《道德經》中的「玄」指的就是這一類。

明代沈一貫曾在《老子通》中指出:「凡物遠不可見者,其色黝然,玄也」。老子以玄妙的法門,去凸出「道」是「常無」的根源所在,天地萬物變幻莫測,卻又是幽昧深遠的。「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可見,玄又是一個哲學範疇,是一種現象。如果對這種現象連續地問兩個為什麼會這樣,即玄而又玄, 就可以達到了道學的入門。

綜上所述,道不僅是萬物存在的根源,而且還是一切事物運行的「總門」。所以老子用「玄」,「玄之又玄」來描繪大道,向人們展示「道」的變化無常,難以揣測。


玄,玄絲即蠶絲。是肉眼勉強能看見的細絲,形容細微、微小。

玄之又玄:意思是小得不能再小。

道即是無(無形),無,並不是沒有,而是「其中有精」。精即是驚細、細微的意思。太極圖中白魚(陽)代表無(無形),白魚的細小的魚眼(小黑點),就是老子所講的「其中有精」。

物質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道之所以能生萬物,正是因為「其中有精」,所以,道是精微的物質!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黑魚即是看得見的「合抱之木」,唯物主義稱之為:物質。

白魚即是看不見的精微的「毫末」,唯物主義稱之為:意識。

太極圖清晰的表明:有生於無,是傳統文化陰陽哲學的基本觀點!

先有毫末(意識)還是先有合抱之木(物質)?一目了然!

鬼谷子開篇就論述了陰陽的辯證關係:陽闔(合)為陰,陰散為陽。萬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從無(無形)聚合而至有(有形),從有形消散又歸於無,就像水不斷循環。

物質是不滅的,只是形態(有形和無形)在改變。

這無形的(陽)才是萬物原本的狀態,萬物的本源!

所以,這無形的駕馭我們身體的——精神(精微的神識),即是道,才是真人!

因此,老子、莊子選擇的是無為,為無形的精神而為。鬼谷子稱之為:陽謀,為陽而謀。

慎獨,慎的也是看不見的「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片刻沒有離開身體的——道。

玄,是細微、細小的意思。


因為形成道德的鬼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鬼神又是真實存在的。所以,老子就用一個″玄"字來形容它們。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章中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孔子在中庸里說:″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孔子說:"小人之反中庸也,而小人無忌憚也。" 這裡的「小人"指小人文化中的精英,這些小人文化精英是反中庸的,反中庸就是反對鬼神學問。因此,孔子才把小人文化精英的代表少正卯殺掉。

孔子殺掉少正卯後,他的學生問他為什麼不將所有的文化小人精英們殺掉?孔子回答說:″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意思是:先殺一儆百,如果文化小人們警醒了,這就是小人們的福氣。

有些人問孔子為什麼要殺人?孔子回答說:"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夫?"


玄是神奇,奇妙,不可捉摸,讓人驚訝和嘆為觀止的事物,所以稱之為玄。

整句話的意思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意思就是說這件事情非常的神奇和奇妙,讓人不可捉摸,比那些神奇和奇妙的事情,更加的神奇和奇妙,卻是眾人最好的去處。

所以這個道的核心,就是直指人心。

就比如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事物,令人捉摸不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當我們去感應它的時候,又覺得是如此的神奇,所以我們驚嘆他的力量和能量。

玄關我們都知道,它是隔著的,讓人從玄關處看裡面的事物的話,就會有一種朦朧的感覺,像讓人更加的想要看清楚,但怎麼也看不清楚,看不全,勾起人的好奇心,讓人不禁想這到底是什麼。

就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新奇的事物的時候,我們都驚訝它的神奇和奇妙,因為我們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給人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而這個『玄』是,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做道的神秘物種,它非常的玄妙,深奧,很難懂,讓人根本就看不透它,我能夠隱隱的感覺到,她是眾人的歸處,但我又說不上來它的神奇之處在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靈魂,我們都好奇我們有沒有靈魂,但是這一處,指出了我們是有靈魂的歸處,到底是什麼歸處,居然說是所有人要去的地方,但所有人又說不出來這個地方在哪裡要怎麼去,但是古人確實指出了幾點,一個是德,一個是良,一個是心,一個是善,一個是愛,他們都來源於到的好一面。

《道德經》更是指出了,這個道是看不見的,所以稱之為無,但它卻誕生了由我們的物質世界,而且從古至今的古籍神話中,都有過人格化的描寫,他們擁有很多的能力,是人類無法具備的,他們可以呼風喚雨,可以去玩各種各樣的地方,而這都是人們想像的,但是我們知道飛鳥是可以飛的,我們打電話,也可以從另一個地方到更遠的地方,所以古人說的這些東西很有可能以前是存在過的,而且要比這更加的神情莫測,但現在為什麼沒有了呢?

很多的古籍神話中也寫過,曾經人的壽命極為長久,可以與天地並齊,他們都無欲無求,如如赤子,純真,善良,無私,無所求,再反觀我們現在的人類,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是什麼讓生命真正的長遠呢?就是和諧平衡。

和諧的天地人共處,平衡的事物發展,我們可以聞到花香的味道,故人或許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食的,後來慾望的誕生,而有了糧食,因為人的靈魂飢餓,身體也跟著飢餓了,單純的氣,已經無法供人們使用了,人類的壽命也隨之縮短。

那麼我們可以理解,道進食的方法,是比氣還要更高一重的進食方法,到底是什麼我也不知道,當身體越重的時候,人類的壽命也就越短,那麼就需要更多的食物,當人的身體樂清的時候,那麼壽命也就越長,那麼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少,但是這是建立在,對於雜念的清除,所以古人提出了辟穀的方法,我相信不是在古代就有的,而是在遠古就有的,我們稱之為修仙,食氣者為神,食穀物者為人,如果一個人無法做到無欲無求,那麼食氣便是一個可笑的,很有可能會餓死。

那麼道需要食用什麼那,我們都知道我們身體里有細胞,他們中蘊含很多的微分子,我們可以講它無限的大化,當我們人類的慾望越來越多的時候,道也會產生很多的雜念,當我們的慾望越來越小的時候,道也會清澈,我們的歸處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理解為無。

無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它輕的,小的,讓人不可思議,那麼只有靈魂的靈的重量,所以我們稱之為玄。

古代的人經常說,我們身上有很多的神明,你們覺得,到底是大是神明,還是小是神明那,《太一生水》中寫到過,《太一生水》水反哺太一,是以天成,是以地成,是以成神明,可見神靈的檔次是很低的,天地才是高的,但最高的卻是太一,所有的事物,最終的歸屬於他。

佛的經典中曾經記載過人是從光音天來的,《聖經》里也寫過人是從土裡來的,無論是土還是光,都是微分子,然後組合而成的,這就是生命的形式,無論一個人到底有多大,它也是有生命的,無論一個微分子有多小,它也是有生命的,而且是越小的微分子,它存活的時間越長,而這個微分子就是意識,一個捕捉不到就存在的東西,所以老子說,和其光同其塵,這是人最終的歸宿,人都要回到最微小的分子去,這是解脫,如果無法還原到最小最小的微分子去,那麼人就會不斷的在微分子中繼續的輪迴,直到變得越來越小,變成個體的存在,變成有如無一樣的存在,去獨立而不改,與道徹底的融合在一起,物質的誕生,是因為這些微分子有了慾望,所以他們彼此的吞噬著,然後慢慢的形成了一個宇宙,他們在這個宇宙中,死去後又活了過來,然後不停地在正斗,這就是物質的世界不斷輪迴的真相,這也是善良與罪惡並存的原因,善良誕生於罪惡之前,罪惡誕生於異變,什麼是無中生有,不如說聚物散道,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修福德的原因,因為它是善,是佈道,散便是真正的得,所以自得與字的含義和諧音用法,其實有時候,也可以組合在一起,互相的佐證,這就是言語的魅力,就是道給予我們言語,無形的道的含義的顯話。


因為「玄」字的字(詞)解釋內容包括了大道對事物闡釋的核心要素。節錄一段本人〈非常譯釋「老子」〉的內容供參考。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兩者:即是有和無。同出而異名:同出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名稱。同謂之玄:「有和無」同出於同一個事物,即有名無名同一物,抽象為「有無同一」。這「有無同一」就叫做玄。玄之又玄:即每個事物都是有無結構,都具有「有無同一」規律。就是玄之又玄。

萬物依同一規律運行,互相聯繫,互不干涉,為之「妙」。所以唯有這「有無同一」之玄,這宇宙世界才動起來,才豐富多彩,才有這無窮無盡的意義。不??有無同一規律,不懂「玄」就讀不懂《道德經》。


道家被稱為玄門。

之所以被稱為玄門,是因為在修行的過程中,他們重事不重理,重訣不重書,重實修不重虛言。所以用純粹的理性去理解道家,經常是非常困難的。

我有一本書叫《仙學解秘》,外面比較少見,內容比較玄妙,有人看了以後直搖頭,說是神秘主義。沒有實修的人,沒有實證過其中的場景,確實是難以想像的。

老子與道家高人們深知這一派,不容易被他人所理解,所以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自稱玄門。

根據前人解釋,玄的本字是「元」,就是最初的發端與本源,這也符合道家對於道的認識。


老子用玄這個字,只是借用了符號,包括道這個字,都是老子描述宇宙的符號。老子在《道德經》里用了一整套符號系統。

就象物理里用s、t 、f、v等符號一樣,如果還在通過分析這些符號的形狀來揣摩每個物理公式的含義,那是要被笑話的。可是研究老子理論的多是在這麼做。

宇宙在轉,老子寫的是周而不殆。玄就是旋。渦旋、螺旋、公轉、自轉,各種各樣的旋。


個人認為,不能說是用「玄」描述「道」,「玄」應該是通往「道」的門徑,對「玄」的解釋是:無,天地之始;有,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為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玄」是幫助理解道的。

他對「道」的描述是: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獨 立 而 不 改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地 母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第二十五)。

他又說:道常無名(第三十二)。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

這也呼應了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沒仔細研讀過,建議去找找大神的解析。


大道,即根本。萬物,源於根本,大道之所以謂之為「玄」,因為人們所能知能見的,只不過是出自於根本,出自於大道所呈現出來的萬物表象,這就如同人們常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那麼,本質可見可得可觸嗎?什麼形象呢?答:誰也說不出來本質到底什麼樣子。但是,本質之所在,又是真實的。換言之,不能以眼見,身觸,耳聽,嗅聞,舌嘗,自我感覺所得卻又真實存在著的,這就是道,這就是大道。因其不可「以如上方式所得」,但又真實存在,故:大道謂其為玄。能夠通過如上方式所得的,那是現象,那是物,那是生物,這些東西不過是存在於宏觀或微觀罷了,但是,畢竟能夠有所得。而大道,則通過以上方式無從以得,故而,大道者,玄也。

其二,得大道者,即得於根本,即通暢於萬物,只因:大道者乃萬物之母,萬物之根本。


這個提問很「玄」啊!

玄是無和有的總稱,但不是道,玄是名,而道是字,是無和有的名。

玄是德的名,德是養,是用玄養的,沒有玄,德就是沒有營養的飯菜。

玄是一,看不見,聽不著,摸不到的東東,是嬰兒,是無極,是朴,是道生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