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分散染料熱轉移印花能用於其它所有纖維嗎?

分散染料上染滌綸纖維

滌綸纖維存在結晶區和非結晶區(無定形區)兩部分。無定形區分子間存在微小空隙,當溫度上升到200℃時,無定形區分子運動劇烈,空隙增大,逐步軟化成半熔融狀態,成為液層。另一方面,滌綸分子中存在大量的酯基,它與分散染料上的羥基和氨基形成氫鍵,此外,它們與滌綸分子上的苯環之間也形成氫鍵和范德華力。根據相似相溶原理,分散染料可以看成「溶解」在液態的無定形區中。當冷卻之後,染料分子就留在無定形區,無定形區分子之間的空隙也正好關住了分散染料,使得分散染料在滌綸纖維內部固定,呈現極高的各項牢度。

理論上,只要有明顯玻璃化溫度的纖維都可以使用分散染料染色。然而,到目前為止,在現有常用合成纖維中只有滌綸纖維最適合分散染料染色。常規的芳綸,無定形區分子空隙太小,即便在熔融狀態,分散染料也難以進入芳綸纖維內部。常規的腈綸和錦綸纖維,無定形區分子之間空隙太大,當分散染料的濃度超過一定值之後,將不能固定過量的分散染料,染料將會逸出,造成染料遷移,顏色變化。

分散染料的轉移印花

分散染料的轉移印花,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得到迅猛發展,特別是在國內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成了轉移印花最大的生產基地,單單江蘇盛澤和浙江柯橋,轉移印花加工廠就不下於200家。國內也湧現了大批轉移印花的龍頭企業,如江蘇的龍達,蕭山的金晨等等。轉移印花的生產量也穩定在所有面料印花市場份額的5%左右,滌綸印花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進入新世紀,數碼印花作為紡織印花的一個新的類別,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的數碼熱轉移印花,因為投資小,進入門檻低,工藝簡單,成為了眾多創業人士的首選。在盛澤,在柯橋,在廣州中大附近,熱轉印數碼印花廠可以說幾十米之內肯定有一家,競爭極為激烈。

運用於天然纖維

分散染料轉移印花有著巨大的優勢,首先,污染小,環保,這一優點在當今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的年代越發突出,其次,方便快捷,交貨時間短,也迎合了當今快時尚的時代要求。

正因為如此,如何將轉移印花運用於除了滌綸纖維之外的其它纖維,就成了印染從業者的夢想。

最早,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分散染料轉移印花在天然纖維上的運用。從國外到國內,從高校到企業,經過了數十年的接力研究。大約在20多年前筆者就有老師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數十年研究,無數的經驗和教訓,基本得出一個結論,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天然纖維經過改性,在不改變天然纖維基本性質和手感的前提下,使用分散染料熱轉移印花,達到在滌綸纖維上相近的各項牢度,是不可能的

近來,不時有民間人士出來號稱:解決了分散染料在天然纖維上的轉移印花牢度問題,基本上可以看成忽悠,要麼在忽悠人,要麼在被人忽悠。

運用於尼龍面料

前面說了,分散染料的轉移印花運用於天然纖維,此路不通。將它運用於同屬合成纖維的尼龍,解決尼龍轉移印花的難題不也不錯嘛?的確,分散染料能夠運用於尼龍纖維的染色和印花,但是尼龍分子結構決定了分散染料濃度不能大,也就是說分散熱轉移印花在尼龍面料上不能印製深色,因為尼龍無定形區間隙太大,不能有效關閉和固定高濃度的分散染料。特別是小分子的,易升華的熱轉移印花分散染料,這一缺點更為突出。

近年,有人推出一種熱轉移伴侶,它是一層極薄,手感極其柔軟的滌綸面料,複合到將要轉移印花的面料上,再經過熱轉移印花完成。因為它實質上還是轉印到滌綸纖維上,所以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

王勇

畢業於蘇州絲綢工學院

從事蛋白質材質(皮,毛)印染研究開發生產多年

擁有40多項國家專利技術

現任常州木絨森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