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的幾大謀士相輔之中,蜀漢無疑就是諸葛亮;而曹魏陣營中的人才非常多,但是在後期其實也是司馬懿一人獨擋一面;但是在東吳方面可能有人很少會去關注,其實跟劉備和曹操一樣,孫權身邊也有一個超一流的戰略家和外交家,他就是魯肅,只是因爲他的性格謹厚、誠實,而被人忽略了。

魯肅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聯劉抗曹,而他的對手也是老朋友諸葛亮雖然做的事情比魯肅多得多,但是真正成功之處也是劉、孫聯盟抗曹。因爲在三國時代,在當時的環境下,孫、劉如果不聯合那是必敗無疑,肯定會被曹操滅掉的,所以說沒有諸葛亮和魯肅這兩個人,就沒有三國曆史了。

當然,相比起諸葛亮,魯肅對劉、孫聯合這個戰略似乎更加堅定,甚至是至死不渝,就連荊州被劉備佔着,三番五次找藉口不還,在周瑜想動用武力解決荊州時,還是魯肅站出來,阻止了事態的惡化。

魯肅爲什麼這樣呢,是他真的傻,不知道諸葛亮在忽悠他嗎?魯肅當然不傻,而是一種大智若愚,因爲他在處理對外關係上具有戰略的眼光,他認爲只有鞏固蜀、吳聯盟,東吳才能鼎足江東以圖天下,而吳、蜀之間的關係就像是脣齒,脣亡則齒寒。

所以儘管孫、劉之間爲爭荊州鬧得矛盾重重,但因爲有魯肅在中間調停,雙方聯盟關係得以延續,曹操想復仇也找不到機會。

不過魯肅的命太短了,諸葛亮也太貪心了,在荊州問題上,蜀漢一賴再賴,當魯肅死了之後,孫權可就沒有那個耐心。他終於用武力奪取了荊州,蜀、吳聯盟終告決裂。而在一邊虎視眈眈的曹魏終於找到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諸葛亮賴着荊州確實是處處佔便宜,而孫權在魯肅死後出兵攻打荊州,也是很解氣。但是就國家戰略來說,不管諸葛亮還是孫權都不如魯肅。

現在我們看三國曆史,特別是看演義,在諸葛亮和魯肅的PK過程中,很多人以爲諸葛亮才智過人,處處取勝;魯肅只是一個有點笨笨的老實人,次次喫虧,所以得出的結論是諸葛亮比魯肅強多了。

表面看來,確實如此,諸葛亮雖然乖巧,在荊州問題上其實是狡詐,這樣對待朋友的結果是什麼呢?當然是加深矛盾,加深不信任感。他終於碰到了不顧後果的孫權,於是“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整個蜀漢就因爲這一步棋最終落到無法挽回的敗境。可見,諸葛亮其實並不比魯肅強到哪裏去。

當然,孫權雖然奪得了荊州,但直接導致劉備伐吳。吳國雖然在夷陵大敗劉備,但是從頭到尾折兵過半,也加速了自己滅國的步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