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這本說寫的很精彩,不過如果你把它當真就真的不需要了,書中說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猶太銀行財團控制了美聯儲,通過控制了美聯儲進而控制了美國的經濟,然後控制了美國總統,再然後控制了整個世界經濟。這就是一本小說,世界經濟怎麼可能被一個家族給控制呢,世界的主權國家是擺設嗎,說控制就控制的嗎,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有這個陰謀的話,世界的人早把他給滅了,國家的威力不是一個家族所能比擬的。貨幣戰爭這本書裡面說的觀點,其實大部分都是陰謀論的學說,深究下來它是站不住腳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存在的,這個是著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他是猶太人。貨幣戰爭中說羅斯柴爾德猶太人銀行財團控制了美聯儲,現實中是不會存在這種情況的。美聯儲是1913年成立的,按照法規,猶太人的銀行是可以參股的,不過私人的銀行參股進入美聯儲,只有兩個權力,第一個就是參股進去了每年可以獲得百分之六的股息分紅,說實在這點股息還真不算多啊,這些猶太財團也是不會看上這麼一點錢吧!第二個權利就是可以有選舉地方銀行執行委員會選舉的選舉權,說白了猶太人只能當地方的執行委員會啦!而中央的那7名執行委員是由總統提名,國會確認了才上任的,這就是說猶太人哪有能力控制美聯儲啊,你最多就是地方的委員,地方能夠控制中央嗎?顯然那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美國允許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參股進美聯儲,無非就是看上猶太人在金融方面的能力,所以任用猶太人嘛,說什麼猶太人控制了美聯儲純粹就是子虛烏有嘛!當前貨幣戰爭還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美國總統除了林肯和肯尼迪其它的都是猶太人共濟會的成員,既然總統是共濟會的成員,不就是說猶太人間接的控制了美國總統,也就控制了美聯儲裏的中央執行委員了嘛,控制了美聯儲就可以亂印美鈔,隨意調整美元利率,發動全球經濟危機,從而控制了全球經濟為羅斯柴爾德猶太人財團獲利。這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誰說美國總統基本都是共濟會成員啊,你沒有證據啊,除非你拿的出那些總統是共濟會成員的證書,否則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而現實情況就是很多總統都不是共濟會成員,當然你說林肯和肯尼迪因為觸犯了共濟會的利益所以被謀殺,那就另說。所以說美國總統都是共濟會的成員,這個說法純粹就是亂編的,沒有真正的證據,也就不存在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了美國政府的說法了。至於美國發動的經濟危機,那是美國的國家行為,不是一個家族所能決定的,美國是有很多猶太人財團也確實對美國的政壇有影響力,不過主動權在美國自己人手上,美國政府不可能讓一個國家給一個羅斯柴爾德家族給控制了,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敢有這個念想,我想美國政府會毫不留情的消滅它,每個國家都有愛國者的,不是說隨隨便便就能控制的。美國和猶太人財團是互相利用,美國看重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金融方面的才能。因此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了美國政府是不存在的,也自然就沒有控制全球經濟的這個事實了。

羅斯柴爾德家族只是一家全球排名前20的投資銀行,它的資產大概有100億歐元吧,並不是像貨幣戰爭裏說的有50萬億美元。《貨幣戰爭》這本書你可以當小說來看,至於裡面的很多說法基本上是胡編亂造的,很多都是誇大的成分,我們不要太過於當真,因為書要賣的好,就要有噱頭啊,無疑通過貨幣來進行戰爭是很吸引人的噱頭,噱頭好,書就賣的好,作者自然就賺大錢了嘛!


不是

問題中提到了一本書《貨幣戰爭》,書中用「貨幣戰爭」來形容普通人平常看不到的一些經濟競爭。作者聲稱無比富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掌控了世界經濟,並且暗中控制著西方資本國家的政府。

雖然內容寫的十分精彩,但其中在經濟知識方面有著很多的漏洞。建議大家還是把這本書當做小說來看。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商人家族,發家於19世紀,最鼎盛時期在歐洲五大金融政治中心城市都開設了銀行。歷史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確風光過一陣,但隨著戰爭的爆發業務受到影響,在一戰後迅速衰落,家族也在投資上出現了很多問題。到了今天只是一家全球排名前20的投資銀行罷了。

本身只是一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金融家族,但在《貨幣戰爭》的可以宣傳下,羅斯柴爾德家族被包裝成了古今中外第一富有,甚至能掌控全球經濟。

1.過分誇大數字

《貨幣戰爭》中,作者聲稱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在200年的時間當中,以每年6%的速度不斷增加。按照這種演算法,該家族到今天光家產就應該有50萬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我國的GDP纔有68.91萬億元,這還只是人民幣。換算成美元也才差不多10萬億左右。

我國是世界第二經濟體,人口佔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按照作者的說法,光是這一個家族的財富就是我國的五倍還多!這些錢不可能只是找個地方存起來,必然會流入市場,進行各種投資。但在現實生活匯總卻幾乎沒有人聽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即使是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羅斯柴爾德投資銀行也只是一家很小的投資銀行,在各個金融大鱷面前根本排不上數。

2.混淆視聽,強詞奪理

《貨幣戰爭》中將羅斯柴爾德家族描繪的十分強大,富可敵國、隻手遮天。但現實中這個家族卻並不是特別有名,這和作者講述的存在著矛盾。人們都知道強大的力量和權勢往往也伴隨著名聲。作者對此的解釋是該家族掌控了話語權,將自己隱藏在幕後,所有對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信息都是機密。

但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是機密,那作者是如何知道的呢?

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像作者說的那麼厲害,那該家族的機密外界就不應該也不可能知道。為何一個中國的作家卻能把這些寫進自己的書中呢?

說完了不真實的地方,下面就帶給大家一個真實羅斯柴爾德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確十九世紀中後葉達到高峯,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金融投資家族。但隨著世界發生劇變,家族對情況產生了誤判,犯了幾次致命的錯誤。

第一個錯誤放棄美國,在當時美國正好爆發了內戰,整個國家陷入戰火。羅斯柴爾德家族因此很不看好美國的發展前景,並撤出了美國的業務。錯失了後來美國的飛速發展。

第二個錯誤是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大本營歐洲打的四分五裂,大批家族的資產毀於戰火。更倒黴的是,家族還沒有恢復元氣,二戰就打響了。希特勒在德國打死迫害猶太人幾乎滅亡整個家族,隨後俄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後將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東歐的資產全部收歸國有。數次劫難將家族大部分的資產都毀滅了。

第三次是戰後,二戰結束後,全世界都進入了恢復經濟發展的路線。大批銀行紛紛上市獲取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但羅斯柴爾德家族仍舊堅持過去的家族作坊式的運營投資方法。被其他握有海量資金的上市銀行打敗。淪為三流投資銀行,一年的利潤還不到行業龍頭高盛的百分之一。是金融行業中非常普通的一員,也沒有什麼神祕之處。


猶太人兩個家族影響華夏崛起,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和 沙遜家族 Sassoon。目前可知的他們控股的銀行有滙豐銀行HSBC,還有好幾家洗錢銀行和影子銀行,包括澳大利亞最大礦業力拓Rio Tinto,他們還控股好多家知名報紙和媒體。但是一定記住他們發起了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他們在英法獲得了封爵。


首先,貨幣戰爭沒有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掌控了全世界經濟,即使說了也是泛指猶太人的金融集團,羅斯柴爾德只是最大的一家,比如還有亞洲的在舊中國以鴉片發家的沙遜家族……,他們的確控制著世界經濟命脈。不過控制和反控制一直在同步進行,所以變數。宋鴻兵不是全對,但基本前提認識是對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