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書中,除了《史記》,就屬《資治通鑑》最被人知曉了,今天我們要擺的這個人,不是主持編撰這本書的司馬光,而是另一個把大部分時間來編寫《資治通鑑》的知識分子——範祖禹

範祖禹像 圖片來源網絡

範祖禹,出生在成都的華陽人。雖然範祖禹不幸從小就是個孤兒,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爲有一個把他當做自己兒子扶養的叔祖父,並且這位親戚的開頭還不小,那就是北宋名臣範鎮。

只不過範祖禹始終走不出自己是孤兒的抑鬱,所以每當別個辦個喜事的時候,他保準都是一樣苦瓜臉,所以人際圈子也小的可憐,但範同學完全不在意,乾脆一天到晚就把自己關到屋子裏面讀書學習。

就這樣,22歲的範同學中了進士,擔任了資州龍水令。他勤政愛民,爲人寬厚簡樸。對資中當地的老百姓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所到之處,十分重教化,他還大辦學校,重金聘請教師,讓老百姓連殼子都不衝了,紛紛加入了學習使我快樂的行列當中,不能自拔。

範祖禹撰碑

範祖禹離開資中以後,很快開始了他繁忙的學術生涯。當時司馬光正在修撰《資治通鑑》,而範祖禹則負責唐代部分的撰寫工作。《資治通鑑》寫成後,司馬光推薦範祖禹任祕書省正字。

當時是司馬光的政敵王安石執掌朝政,他也十分看重範祖禹。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與範祖禹十分友善,曾示意範祖禹去拜謁王安石,但範祖禹竟然不爲名利所動,沒去拜謁。

司馬光像 圖片來源網絡

範祖禹還有個好友叫富弼,在富弼病重時,把範祖禹喊到牀頭給了他一封臨終密疏,主要是論述王安石查封誤國和新法的弊端,言辭十分激切。富弼死後,別個覺得這樣的奏疏奏上去肯定會得罪王安石,建議範祖禹不要上奏,但範祖禹還是堅持上奏了,可見他也確實是個油鹽不進的耿直boy。

範祖禹其實一直都是個不大講情面的人,所以經常得罪人了,包括得罪皇帝。神宗死後,哲宗繼位,而範祖禹成了皇帝的教書先生。

圖片來源網絡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哲宗因爲覺得太熱而想休息,範祖禹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把皇帝勸皇帝好好讀書。在朝廷上,經常都會碰到政見不同的時候,耿直的他也是就事論事,得罪起人來,比喫中午飯還平常。

最後,確實是因爲範祖禹這個耿直的性格、以及直來直去的上疏風格,得到了包括皇帝以及同僚的一致評價,所以在朝廷裏,大家一致決定——把範祖禹的官職一貶再貶。

最後一直到58歲的時候,被貶到嶺南化州,也就是現在廣東那邊去了,現在看來,說好的高樓大廈喃?說好的高收入地區喃?

通通都莫得,那個時候這裏都還是了流放犯人的蠻荒之地,範祖禹上任後,一看當地的情況,被氣得不行,沒得好久就病逝了,只留下三範修史的美名,在歷史的龍門陣裏,留下了了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聽堂FM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