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在1941年5月“俾斯麥”號沉沒後,德國海軍大型戰艦的巡洋作戰實際上已經中止了,“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和“歐根親王”號三艘主力艦始終停泊於法國的佈雷斯特港,在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下修修補補直至1942年1月。儘管它們一直沒有什麼戰鬥行動,但其本身就是潛在的威脅,英國海軍必須隨時警惕德艦再次殺進大西洋。希特勒並不希望三艘戰鬥力強勁的戰艦隻是充當存在的威脅,他要求將其調回德國,再派往挪威方向,對英美向蘇聯運送援助物資的北極航線進行打擊。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反對希特勒的這種調動,但他的抗議沒有任何作用。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1941年位於法國佈雷斯特港幹船塢中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德國海軍開始擬定相關計劃,準備將三艘主力戰艦北調。從佈雷斯特到德國有兩條航線可選:一是向西進入大西洋,再轉向北穿過丹麥海峽到達挪威海岸,最後南下回到德國;二是直接穿越英吉利海峽。第一條航線是德國海軍經常使用的路線,比較熟悉,而且不必擔心英國岸基航空兵的威脅,但路途遙遠,易受英國海軍的截擊;後一條路線非常短,不會遇到英國大型艦艇的攔截,但要面對來自空中的巨大威脅。在希特勒的主張下,德國海軍選擇了後者,他們相信英國人絕不會想到德國軍艦真的會從他們眼皮子底下穿越海峽,突然性是成功的關鍵。德軍爲此次行動取了一個略帶戲蔑性的代號“瑟布魯斯”,源自神話中看守地獄之門的三頭兇犬,意爲德軍艦將穿過“英國兇犬”看守的地獄之門。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希特勒在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的陪同下視察艦隊。1942年2月希特勒不顧雷德爾的反對,堅決將德軍三艘主力艦北調,並且選擇橫穿英吉利海峽這條最危險的路線。

“瑟布魯斯”行動由奧託•西里阿克斯海軍中將(Otto Ciliax)指揮,爲此德國海軍進行了周密的僞裝和掩護措施,散佈艦隊將南下大西洋作戰的假情報,採購熱帶裝備,進行祕密的掃雷,加強對英國雷達的幹擾,德國空軍也制定了詳細的計劃,爲艦隊提供全程空中掩護。相比之下,英國方面對於德國人的奇招缺乏應對手段,負責海峽防務的伯倫特•拉姆齊海軍中將(Bertram Ramsay)手下只有9艘驅逐艦和32艘魚雷快艇,而且岸基航空兵、海岸炮臺和艦艇部隊之間的協同也非常糟糕。

1942年2月11日晚間,“沙恩霍斯特”號等三艘大艦在大批小型艦艇護衛下悄然離開佈雷斯特,這次被稱爲“海峽衝刺”的冒險行動開始了。由於英國方面疏於警戒,德國艦隊出航後12小時都沒有被發覺,一夜高速航行。在12日黎明時,艦隊已經進入英吉利海峽,其行蹤才被英國飛機發現,英國海空軍匆忙組織力量實施攔截。在一連串繁瑣的上傳下達後,英方各部隊倉促出擊,尋找受到嚴密保護的德軍艦隊。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瑟布魯斯”行動的歷史照片,在驅逐艦的引導下,“沙恩霍斯特”號等三艘德軍主力艦全速航行,出敵不意地穿越英吉利海峽,返回德國本土。

12日中午時分,德軍艦隊經過英吉利海峽最狹窄處的多弗爾海峽,英國海岸炮臺開火射擊,但受困於能見度太低,33次齊射竟無一命中以30節高速做Z字航行的德艦。隨後,從多弗爾附近兩處基地出發的8艘英軍摩托快艇抵達戰場,它們仰仗着速度優勢冒險衝到距離德艦1000米以內發射魚雷,可惜依舊無一命中,反被德軍的反擊火力擊傷好幾艘,不得不全部撤離。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舷側的105毫米雙聯裝高射炮,這種火炮是德軍大型戰艦的標準高炮,性能優良,既可以防空也可以打擊靠近的敵軍艦船。

接下來,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的6架劍魚式魚雷機在尤金•埃斯蒙德少校(Eugene Esmonde)率領下匆匆趕到,埃斯蒙德曾經參加過圍殲“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他深知情況緊迫,沒等護航的戰鬥機起飛就率隊投入進攻。緩慢的劍魚雙翼機迎着德艦密集的炮火和德國戰機的攔截髮動攻擊,結果沒有任何懸念——6架劍魚悉數被擊落,投下的2枚魚雷也被德艦規避。包括埃斯蒙德在內的15名英國飛行員在這次攻擊中陣亡,但他們的無畏精神受到交戰雙方的共同讚譽,埃斯蒙德少校戰後也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12日當天,英國皇家空軍出動了242架轟炸機,只有39架發現目標並實施了攻擊,但在德軍戰鬥機和防空炮火的雙重攔截下毫無建樹。當天總共有675架英軍飛機升空作戰,被擊落42架,德軍有252架戰鬥機和176架轟炸機投入戰鬥,損失17架。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油畫作品《海峽衝刺》,生動再現了三艘德國主力艦在護航艦艇和戰機掩護下通過英吉利海峽的雄姿。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德艦上高高仰起的四聯裝20毫米機關炮,隨時警惕英軍的空襲。由於時間計劃周密、行動突然、掩護有力,英軍從空中和水面發起的攻擊均被德軍編隊擊退。

12日下午,德國艦隊已經駛出英吉利海峽,正當德國人神經稍微放鬆之際,“沙恩霍斯特”號撞上了一顆水雷,不過沒有帶來大的損傷,只是航速稍有下降。下午3時10分,拉姆齊中將麾下的6艘英軍驅逐艦從泰晤士河口趕來追上德國艦隊,試圖對德軍發起最後一擊。“格奈森瑙”號和“歐根親王”號充分發揮火力優勢,用猛烈的大口徑艦炮擊退了試圖抵近發射魚雷的英軍驅逐艦,英軍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在被重創一艘驅逐艦後倉皇撤退。

12日晚間,“格奈森瑙”號在荷蘭外海不幸觸雷,接着“沙恩霍斯特”號撞上了第二顆水雷,但所幸傷情都並不嚴重,經過損管人員的奮力搶救,兩艦得以繼續北上。

到13日黎明,德軍艦隊已經進入德國領海,西里阿克斯中將向位於柏林的海軍總司令雷德爾發出了“行動成功”的電報:“我以艦隊司令的名義向您報告,‘瑟布魯斯’行動勝利完成!”13日上午,“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兩艦就近抵達威廉港維修傷情。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出敵不意:德海軍主力艦在英軍眼皮底下上演海峽衝刺

■“沙恩霍斯特”號1942年2月“瑟布魯斯”行動時期塗裝。爲了突破英吉利海峽,它被施以特別設計的迷彩,艦體以淺灰色爲基調,但在水線附近塗以中灰色色帶,長度約佔艦體長度的90%,主炮塔、艦橋、煙囪和後部上層建築在側面塗上中灰色,並施以大量細小、分散的淺灰色斑點,以破壞其外觀輪廓,使敵人難以辨別。所有主炮和副炮炮塔頂部被塗上天藍色的對空識別色,這可能是因爲此次行動與德國空軍有較緊密的協同所致。

從戰術上講,“瑟布魯斯”行動是軍事上的傑作,也是德國海軍在二戰中策劃實施的最成功的戰役行動之一。英國人則受到了徹底的羞辱,社會各界紛紛譴責皇家海軍的無能,大英帝國的制海權在家門口受到如此嘲弄,這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但從戰略上講,此舉從根本上終結了德軍大型水面戰艦對英國海上生命線的打擊,解除了對英國迫在眉睫的威脅,實爲德國方面的巨大失策。到1942年中期,德國海軍剩下的大型水面艦艇全部被派往挪威北部,攔截開往蘇聯的運輸船隊,而大西洋上的護航船隊儘管還要和鄧尼茨的海狼們繼續周旋,但至少再不必擔心遇到那些可怕的大型水面殺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