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在公眾號「汾陽方言」:《江湖兒女》三段汾陽話對白賞析)

在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中主人公說的汾陽方言標準嗎?中已經提過,賈樟柯的電影雖然以山西汾陽、汾陽方言為標籤,但是真正在片中使用汾陽話的並不多見。

本次在《江湖兒女》中,同樣大多數時間都是太原話、大同話的對白。汾陽話使用者只出現了兩個角色,共計三個片段。

第一段

老賈賴賬,郭斌話事解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8852440199798784

首先第一段是片子開頭不久,郭斌用個人威嚴做里子、關二爺做面子,稍辦輕鬆地解決了老賈賴賬的問題。其中老賈的扮演者是汾陽人張曉軍。

張曉軍的汾陽話基本展現了典型的中——新派口音。總體表現還行,不過因為鏡頭前外加劇本原文影響,不少本該白讀的地方用了文讀音。幾個值得一說的點:

「斌哥」

這裡的「哥」讀了文讀音 gw 沒有用白讀音(其實是訓讀音)guo。應該是劇本影響。傳統上在用「排行+哥」或者「名+哥」稱呼時比如「大哥、二哥、小武哥、文浩哥」用本土音「哥 guo」較多,只有新時代開始學習官話表達法的「姓氏+哥」比如「王哥、李哥」之類的時候才用文讀音 gw 。

「開國際玩笑」

新時代出現的語彙,所以用了純文讀,這個可以理解。開讀 kai 不讀 kei,笑讀 xiao 不讀 xiw。

「我」

讀顎化後的 ni 而不讀 ngi,是汾陽城區部分人以及汾陽東部村落多數人的口音。這倒是跟新老派關係不大,城區新派讀 ngi 的依然大有人在。我們在 為甚汾陽話把「河」讀作 xi ? 一文中解釋過「ngi→ni」的演變規律。

「拿出來」

傳統汾陽話不應用「拿」只用「取ceq」。

「我要借嘍他的錢兒不還的話……」

「×××的話」做假設,這不是汾陽話的表達方式,應該是受了劇本原文影響。汾陽話表達假設用「×××嘍」。正常情況這句話應該是「我要借嘍他的錢兒不還嘍……」

「叫弟兄們怎看我咧?」

「兄」字沒有用白讀 syz,這個有點匪夷所思。「弟兄們」這個很本土的辭彙一般當地人打字都用「弟須們」來表達。這裡應該又是讀劇本,還有鏡頭前的緣故。我們在 汾陽話文白異讀現象總結之【壹】梗攝·曾攝 一文中解釋過「兄」字白讀音的規律。

「不用慫」

汾陽話雖然有「慫」這個詞,但是很少這樣用。應該也是受了劇本影響。

第二段

巧巧回家,工人反映傳言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8852455894814720

第二段,巧巧回家,朋友煤礦小工幫她搬了一袋兒面進來,然後寒暄了幾句。煤礦小工的扮演者是汾陽人原文倩。

原文倩的汾陽話也是較為典型的中——新派口音,翹舌音全無。不過總體表現是不錯的,多數表達都比較地道。幾個值得一說的點:

「下午就出的了」

這裡的「下午」沒有用本土詞「後晌」,這個可以肯定是劇本影響了。

「咱們全礦務局全都要告給遷到新疆咧」

這句話的語法應該是自我發揮的。「×××告給要×××」是很地道的晉式表達法,劇本不太可能這麼寫,很贊。這裡「遷到新疆」傳統一般說「搬到新疆」,不過「遷到」是官方文件表達,直接拿來用也無可厚非。

「一過河就拆橋」

這裡的「拆」讀入聲的 caq,是不賴的。新新派應該都讀「cai」了。不過「橋」讀了文讀音 qiao 而不是本土音 qiw,略顯遺憾。

第三段

老賈復仇,郭斌輸掉賭局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8852486391529472

第三段依舊是張曉軍扮演的老賈。此段表現很是不賴,作為純業餘演員,把一個十幾年後油膩大叔的糾結、念念不忘的內心表達的淋漓盡致,贊一個。關於對白,幾個值得一說的點:

「如果你贏嘍,我就告給你。如果你輸嘍咧?」

汾陽話做假設不用「如果×××」,而是用「要是×××」。上面這兩句正確的應該是「你要是贏嘍,我就告給你。兀地你要是輸了嘍咧?」

「我要拿到大世界去拍賣」

「拍賣」作為後來引進的辭彙,自然人人都讀「拍pai」,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傳統上這個文讀的「拍 pai」讀陽平,比如「拍賣」「乒乓球拍子」都是讀陽平。張曉軍繼承了這一傳統讀法。 然而一般的新新派已經受普通話影響讀陰平了。傳統讀陽平的原因,個人認為是因為汾陽音系不存在陰平的「pai」,所以在引入的時候自動歸入已有的「排 牌」這類的同音字裡面去了。我們在 【汾陽方言語音教程】第二課 - 聲調、入聲 一課中詳細介紹過汾陽話聲調的格局。

「韓信還受過胯下之辱咧」

「辱」字張曉軍把入聲字讀成舒聲字了,本該讀「褥」結果讀了「乳」,這個有點奇怪。按理說中派至少聽過「屈辱」這個詞的讀法吧。關於入聲字,我們在 用汾陽話讀《賣炭翁》,才發現隱藏在唐詩里的秘密 一文中解釋過入聲字在汾陽話中的體現。

後記

很慶幸汾陽話一直有賈導的電影做加成,雖然並不能承擔傳承的任務,但至少讓自己的家鄉話登上熒幕,這對本地人對待方言的心態有很正面的作用。我們在公眾號開篇文 關於「汾陽方言」公眾號 就已經提到賈導對汾陽文化傳承之功不可沒。

期待以後的作品中能出現更多汾陽話,同時也能將台詞更加優化使之地道、準確。

其他人的太原話、大同話因為不是特別熟悉,就不做評價了。不過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點是趙濤的那句「五湖四海皆兄弟」念成了「五湖四海接兄弟」,把「皆」無辜念成了入聲字了。還有上面第二段視頻裡面,「種哈密瓜呀?」「哈」和「蜜」都因該是入聲字,可能新派太原話都已經舒化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