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九哥加班給你來科普了!

甜品對於很多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總會接觸到甜品。當今社會,有很多女性朋友特別喜歡喫甜品,比如冰淇淋、糖水、蛋糕等。

對於人的健康發展來說,人體需要攝入糖分嗎?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添加糖每天最多不超過50克,不能攝取過多,否則對人沒有益處。

那麼,經常喫甜品的人,添加糖食用過多會有什麼影響呢?怎麼才能把控好喫甜品的分寸?

一、誘發慢性疾病

當人們長期服用過量的添加糖以後,自然就容易脂肪堆積,從而導致體重升高。當出現發胖的現象時,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也容易出現。

二、引起口腔問題。

經常喫含糖分高的食物容易引起人們口腔問題,比如蛀牙及多種口腔疾病。牙齒不健康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還是挺大的,尤其是牙痛,這會讓人食慾不振。特別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喫糖過多,很容易引起蛀牙。

三、引起肥胖

對於人的健康發展來說,糖分也屬於一種營養,而且對於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人攝取的糖分進入到人體後,一部糖分會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分解,以至於供應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而另一部分也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儲存起來,以備急用。但是人體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再多的糖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到體內,久而久之引起肥胖。

身體攝取糖分過多時會有這麼大的危害,甜品又是人們戒不掉的美食,那麼在在喫甜品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晚餐後盡量不要喫甜品。

現如今有很多人養成了飯後喫甜品的習慣,尤其是在晚餐之後。一般來說,經常食用甜品會給人的腸胃帶來一定的影響。此外,甜品中的糖分很難在休息的狀態下分解,進而會轉換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

不要空腹食用甜品。

當人們空腹食用甜品時,糖分進入到人體內基本不用經過消化就會被人體立即吸收,這極容易血糖水平短時快速升高。而這暫時性的高血糖會與體內許多重要組織中的蛋白質產生反應,使其受到一定的損害,從而導致患慢性疾病的危險增大。

參考資料:

[1].研究稱過多攝入糖分令記憶力下降 癡呆危險增大[J].中國食品學報,2014,14(07):51.[1]張家偉.英國:兒童含糖飲料喝太多誘發肥胖增加患癌風險[J].甘肅教育,2016(24):128.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毒理學上的名言叫做:「萬物皆有毒,只要劑量足」,什麼東西過量攝入都是會有毒性的,而糖由於生產非常便捷,大家都很喜歡喫,因此很容易攝入過量。

目前研究來看,已經發現大量攝入糖會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風險,具體的機理目前還沒有研究得非常透徹,大概認為是由多個通路產生的影響,而且動物學研究還發現獨立於高能量之外的高糖分攝入還會高血壓有關,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如果我們攝入比較多的糖分會增加肝內甘油三酯的合成,提高血甘油三酯的水平。

有研究顯示大量攝入糖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這些又都是心血管系統疾病風險因。,一些研究還顯示這些現象都和一些炎性標誌物的升高有關,甚至高糖分還會影響肥胖基因的表達。

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少喫糖。其實這裡我們指的主要是各種含糖的加工食品以及精製糖,包括像含糖的飲料、糕點、果汁、甜點、乳製品、糖果發酵麵包等等。

要是水果和100%的純果汁一般就不涵蓋在其中了,當然了,人體是分辨不出來究竟這個糖分是來自於人工添加的還是天然含有的,水果我們更看重的是它除了糖以外的其他的成分,相對來說果汁的健康效應就會差很多。

有些人可能不覺得自己平時喫了很多的糖,但如果我們大概瞭解一下,會發現很多的甜飲料,每一百克里含糖量都在十克以上,你喝一瓶就相當於喫了十塊以上的方糖,而且糖也是分種類的,很多的糖會快速升高我們的血糖,甚至就算是不快速升高血糖的那些糖,還是會增加肝內脂肪代謝負擔,因此我們都建議大家不要去喫這些添加糖,盡量改善自己的口味,選擇一些血糖反應比較低的食物。


文:許相攸

糖,是一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給身體帶來多種健康隱患,有人甚至認為糖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敵人。關於糖,你知道的夠多嗎?

你比你想像中更喜歡甜味,四分之三的包裝食品裏都會加糖

人們通常不會覺得自己特別特別喜歡喫糖,然而 「柳葉刀」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現在有四分之三的包裝食品和飲料含有甜味劑。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糖也不是一天加上去的。19世紀和20世紀,製造高甜玉米糖漿的甜菜和玉米產量不斷增加,政府對玉米等農作物還有補貼,高甜玉米糖漿使「甜」的成本大大降低, 在13世紀,一磅糖的成本就相當於大約360個雞蛋,而今天相當於2個雞蛋。隨著糖價的下降,巧克力、蘇打水、糖果和冰淇淋行業也開始興起。

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展了低脂運動,倡導低脂飲食,而低脂飲食的味道往往很差,怎麼辦?加糖。食品公司把越來越多的糖加入穀物,酸奶、餅乾等食物裡面,早餐也慢慢變成了甜點。

卡夫,可口可樂和雀巢等食品公司的市場戰略也讓我們越來越喜歡甜食。二戰期間,可口可樂與陸軍合作,向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士兵提供可口可樂,到了戰爭結束時,可樂簡直成為了一代人的標誌。

關於糖與肥胖,2型糖尿病,齲齒和心臟病的關係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有關體重和糖的研究可以發現,食用更少糖的成年人和兒童往往體重更輕。

同時,食用的糖的熱量超過每日攝入總熱量10%以上的人羣齲齒率較高。

此外,高糖的飲食還可能造成心臟問題。糖會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這也可能導致動脈壁增厚和動脈硬化,從而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

最後,有充分證據表明,喝含糖飲料的人無論身體脂肪如何都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我們能喫多少糖

最新的「美國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入的糖的熱量不應超過每日卡路里的10%。所以如果你每天喫2500卡路里食物的話,你不應該攝入250卡路里以上的糖,大概是一罐半蘇打水或者一杯半甜麥片的量。

以上還是比較寬鬆的標準。美國心臟協會最近建議兒童每天食用的糖不宜超過100卡路里或約6茶匙(25克)的糖,並且2歲以後才才能開始喫甜品。

食品中的「糖」藏得很深

你以為配料表裡寫了「糖」纔是含糖食品嗎?不是的。糖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它們都由碳和氫原子組成(因此命名為碳水化合物)。這些分子天然存在於果實,一些蔬菜,草(甘蔗是一種!)和乳製品中,這些天然的糖分並不會使你對糖的攝入量超標。

但是「添加糖」的數量就很嚇人了。 「添加糖」可以在食品標籤上偽裝成許多不同的名稱,食品行業使用這種策略來混淆消費者,並且掩蓋了食物中真正含有多少糖。甜味劑(蔗糖、果糖、玉米糖漿)被廣泛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使其更加美味,還能延長食品保質期。

減少飲食中的糖分是減肥的最佳方式嗎?還有爭議

糖能導致肥胖基於「碳水化合物—胰島素假說」。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精製穀物和加糖)驅動體內的胰島素,導致身體存住脂肪並抑制卡路里燃燒,最終導致體重增加。

根據這個假設,減肥需要你減少碳水化合物卡路里的數量,降低胰島素水平,提高卡路里燃燒,並幫助脂肪融化。

這種減肥方法代替了傳統節食法。飲食不只是要減少卡路里,還應該改變飲食中卡路里的來源,即少攝入碳水化合物。但是低碳水化合物方法仍然是一個未經證實的科學假說。

不過添加了糖的食品容易讓人過度消費,從而導致肥胖。比如給冰淇淋添加更多的糖,冰淇淋口味更好,然後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多喫一點。

與脂肪和蛋白質相比,糖在人體內分解更快,所以它不容易膩,你更容易喫多,尤其是添加在飲料中的糖分,你總是根本感覺不到自己已經喫了很多糖。

人造甜味劑既美味又沒熱量,可以用它來替換糖嗎?

人造甜味劑,例如蘇打水中的阿斯巴甜,沒有卡路里還有甜味,是不是可以代替糖呢?

有研究表明,無論是真實的還是人造的,甜味的味道都能促進食慾,並使人們多喫東西。如果你下午喝了一瓶健怡可樂,然後你很可能覺得自己糖喫的不多,可以用一碗冰淇淋來獎勵自己。而且這種情況下,你很難注意到自己多攝入糖分了。

還有研究表明,當人們服用三氯蔗糖時,他們的胰島素水平急劇上升,但血糖水平卻不會下降,好像人造甜味劑能夠阻止胰島素髮揮作用。這是胰島素抵抗的標誌,也是糖尿病的先兆,雖然還未被證實,但感覺並不很安全啊。

此外,從嚙齒類動物進行的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劑中的化學物質會引起與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相關的腸道菌羣失調。也就是說,假糖可能會觸發我們身體對真正的糖的反應。當我們嘗到含糖的東西時,我們的身體會釋放像胰島素這樣的激素來代謝糖分,然而你攝入的是人造甜味劑不是糖,腸道就會紊亂。

許多人用低熱量替代含糖飲料,希望能夠藉此控制體重。但長期的觀察性研究發現,飲用蘇打水的人傾向於比不飲食的人更重。 (不過觀察研究只能說明相關性而不能證明因果關係。)

總之就是,糖很危險,代糖危不危險我們還不能確定。

如何少喫糖

有三種非常簡單的方法來立即減少你的糖攝入量。

首先:停止喝蘇打水,加糖的咖啡和其他含糖飲料。

其次,確保你的早餐不是甜點。含糖麥片含糖酸奶都是甜點,建議你還是喫雞蛋和蔬菜比較好,營養豐富,喫了不餓。

有些水果有很多糖(比如葡萄和芒果),不過想控制糖分攝入不必太過擔心水果的問題,一來水果有營養,二來水果裏的纖維也可以讓糖分分解的不那麼快,所以危害比食品中添加的糖小很多。餡餅,糖果,蛋糕和餅乾纔是飲食中添加糖的主要來源,一定要少喫這些東西!


今天你喫糖了嗎?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5年發布了《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其中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遊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如能控制到5%以下更好。這份關於「遊離糖」的指南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為實現《2013-202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確立的目標所做的部分工作。

什麼是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糖」是對碳水化合物類產品的統稱,糖分子從1個到多個不等。一般中國老百姓所說的糖,主要是在食品烹調和加工過程中添加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食糖是純能量食物,容易消化吸收,除果糖外,其他的幾種糖都具有較高的血糖生成指數(GI)。我國的飲食習慣中,除了南方地區多喜歡在烹調時加糖來提鮮,其他地區的烹調時糖的添加並不多,但加工食品中很多隱性「添加糖」,如各種甜味飲料、餅乾、蛋糕等,這些往往會被大家忽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過量攝入糖類產品,容易造成齲齒及增加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忽視了存在於包裝食品中「隱性糖」的存在,比如市售果汁、乳酸菌飲料、烘焙食品以及調味品等,甚至於蜂蜜,此類產品大多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存在,但殊不知,有很多產品含糖量並不低。比如我們常喝的果汁糖含量約為每百毫升10克左右,隨隨便便喝下去一瓶就可能攝入60克的糖,遠超過指南50克的推薦量,如果當天還喫了小麵包、小餅乾,那麼糖的攝入量更加不可控制。

糖的危害

糖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容易造成齲齒及肥胖,特別是青少年兒童。肥胖是糖攝入過多、能量過盛的最直接危害,不過從目前研究來看,過量攝入精製糖還會增加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血壓升高、心血管系統疾病風險,同時大量攝入糖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而這些又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如何控制糖的攝入量

1、日常盡量不喝各種甜飲料。

2、直接喫水果,市售果汁和榨的「原汁」應當控制在1杯以內。

3、喝咖啡盡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漿也不要加糖。

4、如果某種產品號稱「低糖」,那麼要看看它是否達到營養標籤上說明的低糖標準(100毫升液體或固體當中的糖含量是否低於5g)。

5、日常家庭調味,盡量食用食物的原味,減少糖的使用

另外,有些人擔心不喫糖,能量不足,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澱粉就可以在身體當中轉化為葡萄糖,足夠身體代謝使用,即便有低血糖,只要餐間適當加一些澱粉類食品也能解決,因此糖不是必需品,能不喫還是不喫吧。


溫馨提示:本文約1900字,閱讀時間6分鐘

最近,在《奮鬥》裏演華子的朱雨辰火了,因為他那位神奇的媽媽。

在湖南衛視的《我家那小子》裏,朱媽媽為我們展示了什麼叫「無微不至」的母愛:兒子的劇組走到哪,她就跟到哪,連兒子發微博,她都會逐字地抄下來…

結果,朱雨辰今年39歲了,依然未婚。不少網友感慨,朱雨辰怎麼變成這樣了?綜藝裏看,朱雨辰的狀態確實不太好。工作上一年多沒接戲,想當導演,非常焦慮。外表身材失控,皮膚狀態差。

(今昔對比)

相反他媽媽的狀態卻很好。而朱雨辰,滿臉痘坑不說,臉上還莫名透紅,和朱媽媽形成了鮮明對比。

節目中,朱雨辰說心疼媽媽,每天四點起牀給自己熬梨湯。朱雨辰的日常生活裏,朱媽媽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給兒子熬梨汁,至今十年了。

然而朱雨辰每天的任務不僅僅是喝梨汁,大概一天還要喝掉朱媽媽親手熬得各種果汁,每一瓶都熬成精華,光梨湯就要燉一個半小時,而且一天灌好幾大瓶!朱雨辰一天下來可能都喝不到幾口白水。

喝這麼多果汁,攝入大量糖分,怪不得顏值下將!到了40歲還在長痘,留痘坑。你知道喫糖的危害嗎?其實!喫辣並不會長痘,真正的boss是糖!

和朱雨辰截然相反的是張韶涵,沉浮了多年的她又重新活躍在公眾的視線裏,闊別十五年卻絲毫沒變...

於是大家都坐不住了,紛紛都問怎麼樣才能實現逆生長?而她自己是這麼說的...

(戒糖對抗氧化佷有效)

反正小匠是很服氣了,對自己這麼嚴苛,怪不得能一直那麼好看,那麼今天小匠就和大家嘮嘮「糖」這個壞蛋!

不知不覺攝入的糖

很多女生喜歡早起喝一杯蜂蜜水,但其實喝了這杯蜂蜜水,一天內就不能再喝其他飲料,以及要少喫甜食。否則你這一天就糖超標了。

並且普遍認為對身體很好的鮮榨果汁,其實也不能多喝。

攝入過量的果糖,危害來的很快,而且也很大。

現在肥胖流行的原因,其實是飲食中的糖攝入過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攝入糖控制在25g,最好不要超過50g,一瓶可樂含糖就64g!

而且各種飲料奶茶、烘培甜點、冰淇淋、甚至醬料和低脂酸奶中,添加的糖比你想像中多得多,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攝入的糖量真的很驚人。

攝糖過量的危害

BBC的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就專門研究了相關問題:

結果發現糖除了讓人肥胖之外

還有不得不說的六宗罪

01

糖會上癮

因為進化的緣故,喜歡喫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並且研究表明糖攝取得越多越讓人上癮。

習慣性攝入甜食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可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這種依賴性在心理和生理上簡直和毒品上癮一毛一樣。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研究還發現,比起毒品,94%的老鼠更傾向選擇糖。

02

糖會讓人變醜

皮膚變老:攝入糖分過量,代謝剩下的糖會通過「糖化作用」讓蛋白質變質,膠原蛋白流失,肌膚彈力下降。

長痘痘:甜食含有大量糖類,刺激胰島素分泌,破壞體內其他胰島素平衡,使雄激素增加,而雄激素會刺激皮脂腺。

美白殺手:糖和體內的酪氨酸酶會活化生成黑色素,所以嗜糖的人更容易皮膚變黑。

03

糖會加速衰老

一個人變老的過程是細胞氧化衰老的過程,而糖份過多,氧化現象伴隨著糖化現象發生,所以攝入糖分過多會加速人體衰老。

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23個國家死亡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嗜糖的人羣壽命普遍比其他人更短。

04

糖會讓人變笨

多喫甜食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於血液循環,還會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讓人思維和活動反應遲鈍。

而且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多餘的胰島素能跨越血腦屏障,可能引發神經元產生特殊反應幹擾我們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

05

糖導致營養缺乏

精製加工的糖純度高達99%以上,含有大量的卡路里,攝入太多會導致影響其他營養的吸收。

而且體內白糖代謝還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就導致身體維生素、鈣、鉀等微量元素缺乏。

06

糖導致各種疾病

喫糖可能並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甜食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減弱免疫系統。

進而促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的發生。

我們該怎麼辦

大米飯和麵食這種澱粉類食物,本質上也是糖,而且糖分含量不低,屬於精緻碳水,喫多了也不太好。

但並不是說所有的糖都要遠離,需要結合GI來看,GI就是升糖指數,即糖分吸收的速率。GI>70的就屬於高碳水了,請少喫。

查數據很麻煩,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只要喫第一口就覺得特別香甜的,基本就是含很高的高糖高碳水。

雖然糖能使人快樂,但節制更能帶來成就感,希望小仙女們戒糖成功!

歡迎各路質檢大神投稿,一經採用稿費優厚,回復「投稿」即可瞭解詳情

▍來源:圖文整理自眾評眾測,侵權請聯繫我們。

眾評眾測專業專註於

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

請大家也積極關注我們吧~

http://weixin.qq.com/r/hCj27pPEFc5qrdeN932W (二維碼自動識別)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刻關注眾評眾測


甜甜蜜蜜就是糖。人類天生就會被糖的甜蜜味道所吸引。糖——碳水化合物。廣泛的存在於穀類、蔬菜、豆類、水果中,為我們提供熱量。隨著科技發展人類進步糖被從天然植物中提煉出來精製成各種濃縮糖——白糖、紅糖、蜂蜜、糖漿等。添加糖會造成肥胖肝臟中的酶會將多餘的糖轉化成脂肪存儲在細胞中。脂肪細胞存儲脂肪的能力幾乎是無限的。如果你攝入了大量的添加糖而不運動那麼就會變胖。肥胖和慢病的發病率相關。所以,在肥胖以及其相關疾病的關係中,添加糖的攝入過多是其中一個原因。添加糖會引起糖尿病嗎?糖尿病會損害血糖的調節作用。雖然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糖喫多會引起糖尿病,但是多餘的體脂(胖)與糖尿病關係密切。也就是說如果每日熱量攝入量沒有超過需要,即輕體力勞動女性1800千卡、男性2400千卡(《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時添加糖攝入與糖尿病沒有相關性。果糖還是葡萄糖?葡萄糖和果糖是精製糖中常見的單糖。人體所有細胞都能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肝幾乎會吸收全部的果糖並轉化為其他物質。果糖。當總熱量保持不變時,用果糖代替其他糖時,腹部脂肪會增多。而腹部脂肪與患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相關。大量果糖進入肝臟時,肝會合成脂肪,脂肪囤積在肝中就會發展為非酒精類脂肪肝病。糖和大腦葡萄糖為大腦和神經細胞提供能量。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除外)會在肝中被轉化成葡萄糖為人體供能。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是人類廉價易得,最好能量來源。糖的攝入量天然食物中,比如水果、蔬菜中除了含有果糖、葡萄糖還有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化合物。需要關注的是精鍊後的添加糖,除了熱量幾乎不含有任何營養素。《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添加糖每日攝入量為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天。所以有害的不是植物中的天然糖而是被提取出來的精製糖。糖果、含糖飲料、糕點、冰淇淋、調製乳飲品以及酸奶中的糖都屬於添加糖在每日50克限量內。 作者筱赧高級營養保健師王興國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大連營養師俱樂部編輯

糖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它是構成細胞和組織,調節生理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糖類食物在人們的飲食中佔很大的比重,糖對人體具有重大的生理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糖也成為了一個甜蜜的代名詞,一提到糖,各位腦海中想必會回憶起一顆糖在口中慢慢融化的滋味,甘之如飴。

但是有些含有糖或者相關含義的詞語未必用來形容好的事情,比如糖衣炮彈,口蜜腹劍等。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也成為了我們的負擔。拿兒童來說,過多的食用糖果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後果,比如導致齲齒,引起厭食,降低營養素的吸收,引起肥胖,引發糖尿病等。在英國,成人的遊離糖攝入量佔到能量攝入的11—12%,而在兒童中這一比例接近18%。也有大量研究表明與極少飲用高糖飲料的人相比,經常飲用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高20%以上。各種科學論文,紀錄片,政府聲明以及近3000萬的google搜索結果都表明,我們正在發動一場針對糖的戰爭,糖已經從我們的夥伴站到了對立面,成為我的敵人了。

先友後敵

如果要發動戰爭,必須有敵人,哪怕是假想敵。但是糖似乎是個兩面派,它顯示我們的朋友,只是後來才成為了敵人。

糖給我們提供了能量,怎麼會是壞事呢?一小包糖的卡路里不算太大,所以我們食用我們可以找到的任何甜食,草莓做甜點,加幾勺糖的咖啡「溜溜縫兒」。但是近期以來,讓我們的饕餮美食秀色可餐的糖卻成為了敵人,它被看作是我們日常飲食的一大敵人。如今糖被看作是各種慢病的起因,從糖尿病到阿爾茲海默症。2014年《美國醫學期刊》(JAM)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發現含糖的飲食會增加死亡的風險——即使這些人並沒有超重的問題。

一部電影引發的「血案」

Damon Gameau是一名澳大利亞演員,他拍攝了一部《關於糖的紀錄片》(That Sugar Film)並於今夏在美國上映。該影片認為零食企業將所有的罪過都推到卡路里身上,卻忽略的了糖分的危害,因而它將糖帶給我們的危害全面地展現出來。

在電影中,為了精確地展示糖上癮到底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什麼,Gameau本人充當了試驗品。為了拍攝電影,Gameau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每天食用40小勺的糖——這相當於澳洲青年人日均消費量(而美國男性的日均消費量為23小勺,雖然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男性每天添加糖的消費量不超過9小勺,女性不超過6小勺,世衛組織則建議成人和兒童的日均消費量不超過5小勺)。這個有關糖的恐怖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影視類型,而實際上這部電影「追隨了」2004年出現的《超大的我》(Super Size Me)的樣式。在這部2004年的紀錄片中,獨立製片人Morgan Spurlock每天只喫麥當勞且連續喫了一個月,其每天消耗的能量相當於9個巨無霸漢堡,該電影記錄了Morgan Spurlock生理和心理上遭受的損害。

以身犯險

而Gameau也試圖做同樣的事情,他在飲用水和烘烤的雞肉中都加入了糖。其中最驚險的一幕是他在機場的然巴果汁(Jamba Juice)店吞下了一杯含有139克糖的冰山,這相當於推薦日常糖攝入量的5倍。他半開玩笑地說「這真是倒時差的良藥」。這個糖的攝入量相當於他喫了四個桃子,九個酸橙,三十個檸檬以及三十個草莓。

食物有自己最恰當的調節系統,四個蘋果的含糖量相當於16小勺,這遠遠超過添加糖的日均推薦攝入量。但是很少有人能喫下這麼多蘋果,因為水果中含有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它們會告訴我們的身體什麼時候我們已經喫飽了。但是如果把這四個蘋果榨成蘋果汁並一飲而盡,那麼它就有可能會設法避開身體發出的信號,並把多餘的糖分直接輸入到血液中。

所有的糖,無論以什麼名字稱呼,它仍然是糖並都有類似的效果:比如龍舌蘭(agave),蜜,細白砂糖,甚至是果葡糖漿。無論是哪一種,喫多了都會讓胰島素的負擔過重,而胰島素是負責在體內對我們不需要的糖分進行分解、代謝和儲存的。這將會導致糖尿病,肝病和其他疾病。

如果取消糖的攝入,一切都會好起來,為了證實這個觀點,Gameau跑到了一個原住民城鎮進行證實。在1973年之前,這個鎮子的人們幾乎不消耗加工食品和現成食品。後來可口可樂和其他食品供應商紛至沓來。由於鎮子上的人們沒有接受過營養教育,他們便出現了西方食譜所帶來的糖尿病和其他慢病。

確定無疑的是,在這個問題上糖是受到責難的首要因素,但是還不確定的是糖在多大程度上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在針對糖攝入的戰爭中存在著兩個陣營:一方認為糖應該對糖尿病,肥胖和其他慢病承擔責任,而另一方則主張對於攝入很多熱量的人來說,糖只是這個更大問題的一小部分而已。(實際上還有一個極左派,他們對大量數據和證據不管不問,堅持認為糖無害。)

僅僅兩個月,Gameau攝入的糖使他身體發福,很多指標變得異常。對這個過程進行追蹤的醫療團隊在試驗結束後發現Gameau已經出現了代謝問題,並將可能引發糖尿病。在恢復正常飲食後,他的身體指標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了。

幾份與糖有關的報告

2012年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發現,6800萬美國人都存在肥胖問題,而6500萬人體重超標,近期的一些小型調查也發現這個數字並沒有減少,肥胖儼然成為了一個公共健康危機。

2015年2月,「限糖行動」(Action on Sugar)發布了《2015能量攝入調查》,其中就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了含有糖分的能量飲料問題,該調查認為:含糖飲料中過多的能量(卡路里)與肥胖和糖尿病風險存在著相關性,而這些飲料中過量的糖分對於兒童和孕期婦女來說都是不適當的(unsuitable)。同時含糖的能量飲料大多以年輕人為消費對象,而它引發的問題卻往往逃避了監控,家長及孩子對此的認識也較模糊,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保持清醒或者在某些場合表現的更好(比如體育賽場)會給孩子提供能量飲料,該報告可以說對這種做法敲響了警鐘。

世界衛生組織也於今年早些時候發布了《遊離糖攝入指南》,對遊離糖的攝入提出了分層指導意見,並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需要採取的措施。但是要將指南落到實處,還要取決於人們如何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食品行業如何幫助人們實現指南中的目標等。比如在改變行為方面,人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健康教育,比如Change4Life項目,同時在改變現有的「過甜」的食品環境方面,食品工業,政府和決策者需要共同努力。WHO認為以糖飲料形式存在的遊離糖增加了總體的能量攝入量,並且減少了更有營養的充足熱量食物的攝入,並會讓消費者體重增加,患慢病的幾率增加。有一種觀點認為減少含糖飲料是公共健康和政策行動「可輕易實現的目標」(low hanging fruit)。

英國營養科學諮詢委員會(SACN)於今年7月份發布《碳水化合物與健康》最終報告,就糖、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提出了建議:將遊離糖的攝入量控制在總攝入量的5%。但鑒於目前英國各年齡層的糖攝入現狀,要實現這個目標並非易事。

糖真的是我們的敵人嗎?

Gameau的影片闡明瞭一個觀點:卡路里並不單純地是卡路里——我們的身體處理不同熱量的方式是不同的,而添加糖並沒有提供多少益處。,這部影片過於強調了單一食品是問題的根源,但問題絕非這麼簡單。很多營養學家認為是時候該停止對我們日常飲食中某一種或幾種成分妖魔化了——無論這些成分是脂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還是糖類。我們應該承認困擾著我們的特殊飲食並不起作用。

我們消耗了太多的加工食品,只依靠M&M巧克力或者含糖飲料生活必然會讓我們疾病纏身。但是糖是我們日常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許我們要做的只是維持均衡的飲食,但是問題在於我們並沒有那樣做。


每天喫標準限量的糖是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的。

現代營養學健康喫糖標準是:每公斤體重每天0.5克糖,即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喫糖應控制在30克以內。

過多食用糖會產生多餘的熱量,極易導致人體肥胖及相關疾病。

一:糖攝入多會引起體重的增加或肥胖

二:容易生蛀牙

三:影響食慾,導致營養失衡

四: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五:容易骨折

六:抑制免疫系統,導致抵抗力下降

七:引起過度興奮,焦慮,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孩子的偏執狂

八:引起睡意,減少孩子的活動

九:對孩子學習成績產生不利影響

十:使視力減退

十一:對腎腰造成傷害

十二:加速衰老過程,導致皺紋和白髮

十三:引起關節炎

十四:引起哮喘

因此,過量食糖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性還是比較大的,希望大家對「甜蜜殺手」高度預防,不要在生活中被所謂的「糖衣炮彈」攻潰了我們本以健康的心裡防線!最終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大家都知道糖是個「甜蜜殺手」

但生活中很多我們覺得很健康的食品

其中隱藏的糖分,更加值得警惕

澳大利亞演員兼導演達蒙·加梅烏

為了弄明白日常飲食中的糖對健康的影響

把自己當小白鼠,做了個實驗

連續60天,他每天喫糖40茶匙(約160g)

這些糖不是來自軟飲、冰淇淋等甜食

而是來自低脂酸奶、麥片、果汁等

所謂健康食品中的「隱形糖」

此前3年,達蒙一直喫得很健康

嚴格控制食物中的精製糖攝入

他是一個理想的實驗體

通過他可以清晰觀察到含糖食品對人體的影響

重新喫糖60天後

達蒙向我們展示了自己身體的變化

結果令人震驚

「實驗結束時,我體重暴漲8.5公斤

體脂率升高了7%」

肚子肥肉增多

腰圍暴增10釐米

囤積的都是有害的內臟脂肪

患上前驅糖尿病

心臟病風險增加

而且情緒和認知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變得又喪又懶

僅僅60天,身體就發生了如此可怕的變化

你也許會認為,達蒙在實驗期間除了攝入糖分

也一定大喫大喝,從不鍛煉

進入了肥宅模式......

實際上,他在實驗期間過得相當自律:

他並沒有放縱自己喫垃圾食品

他每天食用的40茶匙糖

也大概相當於一個普通的澳大利亞人

每天所攝入的糖分總和

另外,每天保持鍛煉

注意!

每天都保持鍛煉哦!!!

最關鍵的是

他每天的卡路里攝入量在實驗前後基本一樣

區別是,卡路里的來源變了:

「幾乎是把健康的脂肪直接換成了富含糖的食品」

或許減少甜食的攝入

短時間內對我們身體的影響不是特別大

但經常喫甜食,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喜歡喫甜食的寶寶們

還是控制一下自己吧

糖對身體的壞處一直以來被隱瞞

這種隱瞞來自於脂肪公司和糖類公司之間的競爭

結果就是糖類公司贏了

就開始買通各種科學家發表脂肪危害健康的言論

喫紅肉,喫大魚大肉對身體特別不好

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

更是導致你發胖的元兇

但是他們都選擇性的忽略了一個點

就是喫糖可能比你喫肉更壞

精製糖由於糖含量高,吸收快

易導致血糖升高,引發糖尿病

不僅如此,高糖飲食也會引發高血壓

大多數人們對零食的渴望

其實都是對糖的渴望

同樣卡路里的食物,不同的東西喫進

身體的反應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

如果我們喫500大卡的甜食和500大卡的西藍花

身體分別會有哪些變化呢?

500大卡飲料(約3.5瓶可樂)

當你喝一杯碳酸飲料時

身體會迅速吸收無纖維的糖分

血糖飆升,刺激胰島素分泌

然後身體得到信號,存儲更多的脂肪

體內炎症增加;甘油三酯,即血液中的脂肪

增加瘦蛋白,一種控制食慾的荷爾蒙被阻塞

瘦蛋白會提示大腦,你已經飽了

現在大腦得不到這個的信號,你就會繼續喫下去

尤其會想喫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喫完之後,又會很容易餓,餓完之後又想喫糖

以及你又想念糖給你大腦點亮那個區域的快感

還想喫更多的糖,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

另外,精緻碳水與遊離糖升糖指數高

血糖不穩定,就會容易犯困,疲倦

500大卡西藍花

首先,你根本喫不下500大卡的西藍花

那相當於3斤這麼多……

其次,高纖維的西藍花幾乎不會升高血糖

因此也就不會引發前面所說的一系列身體反應

在一部名叫《Fed up》的紀錄片裏

實驗室找來了43隻小白鼠

先讓它們可卡因上癮,之後再讓白鼠喝糖水

其中有40隻小白鼠都變成糖上癮了

最後實驗結果是:糖比可卡因上癮8倍

國外有個美食博主Arielle

公開了自己戒糖一個月對比照

身材明顯小了一個號

人體攝入糖過多,就會轉化為脂肪

並且糖還會讓皮膚加速氧化,老得更快

完全不喫糖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們可以控制糖的攝入量

這對我們的身體來說非常重要

以下3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少喫糖

1、學會看食物配料表

有的食物即使它不甜也是含糖的

比如醬油、醋、蠔油、豆瓣醬、辣醬等調味品;話梅等果脯蜜餞;罐頭食品;薯條、爆米花,甚至魷魚絲、牛肉乾也是含糖量較高的食物。

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麥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漿都屬糖類等!

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邊的成分

其含量就越高

學會看食物配料表,這樣的話

即使是包裝食物中的隱形糖,也能被我們揪出來

2、喫水果注意含糖量

因為糖是甜的,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不甜的水果

含糖一定少」、「越甜的水果,含糖一定多」

事實上,光靠嘴巴品嘗並不靠譜

水果含糖量,是嘗不出來的

火龍果並不甜,但它的糖不少,約為 11%

百香果酸酸甜甜,但它的糖比葡萄多,約為 13%

山楂特別酸,一點也不甜,糖含量卻高達 22%

還有沒啥味道的人蔘果,含「糖」其實高達 18%

喜歡喫甜,又害怕水果糖分高的話

可以選擇:草莓、甜瓜、杏、西瓜、木瓜等

糖含量其實都不到 10%

3、做菜少紅燒、糖醋

烹飪也要注意,盡量避免糖醋、紅燒等方法

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g

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像紅燒肉、魚香肉絲、糖醋排骨等都是高糖菜餚

另外,番茄醬、燒烤汁等調味醬

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隨便喫喫就超過了一天的推薦量

最後再總結一遍

健身人士的自我修養:

堅持低GI飲食,注意鑒別一切看起來健康

但糖分高得嚇人的食物

飲食清淡,盡量水煮代替高油熗炒

主食方面用將粗糧和米飯混合

多喫蔬菜和水果,高糖水果少喫

控糖!控糖!控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