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敘利亞政府軍在圍殲「東古塔」反政府武裝的時候準備使用的「拆遷利器」俄制2S4鬱金香240㎜迫擊炮!

再仔細看看這個牛高馬大的傢伙!由於口徑大、炮彈也重到達130㎏!並且射程也遠,使用火箭增程可以發射到20㎞,這個炮由於可以80°仰角發射,炮彈幾乎是垂直落地!這樣一來打擊一棟5,6層的樓房一發彈就能摧毀!但是該炮射速太慢了,2-3分鐘才發射一發炮彈,所以火力投射量略低,不過多門這樣的迫擊炮集火射擊會彌補這點缺欠的。

迫擊炮60-82/81㎜仍然是各國軍隊當中營連分隊的主要火力壓制和支援武器,由於重量輕可拆卸機動性非常好,還由於它仰角大可覆蓋的目標點也多,甚至可以「隔山打牛」!現代迫擊炮配用的彈種也得,除了常規的榴彈、榴霰彈外還使用「精確制導」炮彈,也就是說給迫擊炮彈加上 激光制導組件或者GPS組件,它的精確度就提高了許多,甚至可以打移動目標和專門打擊坦克裝甲車輛的頂部薄裝甲,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近些年隨著軍隊機械化、摩托化的普及,自行式迫擊炮大行其道,甚至出現變種的「榴迫炮」,就是既有榴彈炮可以直瞄射擊的性能,又具備迫擊炮大仰角射擊的性能,這種炮不是傳統迫擊炮那樣炮口裝填炮彈,而是採用後膛裝填,並且使用彈莢供彈,射速非常高,基本上達到了15發/分鐘,6-9門這樣的自行榴迫炮集火射擊一分鐘,那麼對方一個加強連,連同野戰工事就都會被消滅了!

所以,迫擊炮經過現代技術改造以後,仍然是陸軍營連(60-81/82-120㎜)作戰單位首選的壓制火器,它發貨的作用仍然強大。


迫擊炮,未來戰爭不敢保證,因為未來軍事武器變革還不知道要發展成什麼,是不是單兵機甲或者裝甲滿地都是,激光武器人手一把。但是從現在到未來一直沒有軍事武器變革之前,迫擊炮的作用還是無法取代的。美國,俄羅斯,中國各個國家都把迫擊炮視為不可缺少的武器!

圖為美軍迫擊炮小組

不要管他是不是大口徑小口徑的!小口徑就沒用了嗎?不是車載的就沒用了嗎?有誰敢噴迫擊炮的嗎?由於其特殊的彈道,在山地和城市作戰,更能發揮他的重要作用,敘利亞包括局勢不穩的中東,他可以兩個人甚至一個人,這就是一個迫擊炮小組,一個急速射投彈完畢馬上抱起迫擊炮就跑,找都找不到。現在正規軍一般都已經升級成自行迫榴炮,繼續發揮它的作用。所以說現代戰爭中迫擊炮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美軍山地部隊迫擊炮

中國車載迫擊炮

中國自行迫榴炮


迫擊炮的實用性使其至今依然風光依舊

迫擊炮由於操作簡單、便於保養,且因其適用於機動靈活的作戰狀態:能夠快速改變打擊方向,並可根據射擊諸元迅速調整身管仰角以修正彈道,打擊遠近不同距離的目標,尤其是可以自由靈活地打擊三百六十度範圍內的所有可視目標,包括可以打擊一些被障礙物遮擋的目標。而且以多炮打擊的規模,還能夠形成一定範圍的威懾性壓制火力,以覆蓋敵方的突擊步兵群。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晉察冀軍區司令員楊成武率部在黃土嶺戰鬥中,利用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座岬口,將日軍混成第二旅團包圍,並壓縮在一條長約二三里,寬僅百十米的山溝里。敵酋阿部規秀中將等人亦被逼進一所農家大院的正屋,遂將此屋作為指揮部指揮日軍負隅頑抗。山峁上八路軍的迫擊炮居高臨下,炮手通過目測計算好射擊諸元後,指揮迫擊炮向大院開火。前兩發炮彈一發比一發接近正屋,第三發炮彈飛出後準確落在正屋屋脊:屋脊被貫穿後炮彈就落在敵酋阿部規秀等人中間,飛散的炮彈破片迅速要了幾個敵酋的命:所謂『』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之死成為了當時日本報紙的首版新聞。

由於迫擊炮具備的方方面面的優點,從而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實用性與適應性。所以二戰後,外軍紛紛對迫擊炮進行了升級換代的技術性改造,從而使迫擊炮較之以前具有更強大的火力威懾,以及更加先進的作戰性能。


或者題主是把迫擊炮認為都是下圖這玩意了吧

這是小型的迫擊炮。由三個或更少的士兵攜帶。目前小口徑的迫擊炮的確會和近炸榴彈由功能交疊的部分。但在戰場上還是有自己的作用的。

迫擊炮的特性基本上決定了它們在戰鬥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從彈道特性上看彎曲的彈道更加容易攻擊障礙物後面的目標,例如山後面的指揮所或者是屋子後面的敵人戰鬥小組。往往這類目標緊緊靠著遮擋物,普通的榴彈炮是無法攻擊的,在這個時候迫擊炮接近於垂直下落的特性就可以得到發揮了。

而且目前各國還是在對迫擊炮進行現代化升級。例如芬蘭的這門nemo自行迫擊炮就屬於相當科幻的武器了吧。


(謝邀)迫擊炮,尤其是小口徑的,分解後士兵都能背的動。做為步兵的支援武器,迫擊炮還是有價值的。而且迫擊炮是曲射武器,彈道彎曲能打擊障礙物後面的目標。這也是大多武器做不到的。

迫擊炮到了現在,也有末制導的炮彈了,打擊精度還是不錯的。

我記得瑞典還有用壓縮空氣發射炮彈的迫擊炮,雖然射程很近,但是隱蔽性好,特殊場合適用。

雖然,武器發展到現在了,迫擊炮好像沒聽說被淘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