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人都在說自媒體矩陣,遍地都是大咖,那麼如何科學、系統的打造一個自媒體矩陣並盈利?

無論是做自媒體,還是做其他項目,需要靠自媒體來引流,搭建好一個自媒體矩陣都可以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媒體矩陣是什麼?

多個自媒體平台組合在一起,為同一個企業或者個人打造品牌進行產品營銷的營銷手段。

自媒體框架為兩微一端(既微博、微信、移動端)和其他分支框架也很多,如騰訊的,頭條的,百度等平台構成了自媒體矩陣。

自媒體矩陣的意義何在?

搭建一個自媒體矩陣,首先,我們推廣可以多元化,而且廣告費都可以介於,通過多平台展示,就好比一個門面和多個門面,哪個銷售的較多?

很多平台都要求的是原創,我如果發很多個平台,那麼就不是原創了?

錯了,很多平台發布,但是你一定保證是同樣一個人註冊的,都是在原創的範疇之內的。

自媒體矩陣的搭建,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發展情況,每一塊平台的展現渠道,都需要不同的框架。

每一個自媒體平台的搭建,內容填充,行業動向都需要進行特定的編輯,如果定位沒選擇好,那麼矩陣中的平台也浪費了你的推廣時間,甚至你的內容發布出去,還沒有人看,你可能還要再這個平台上面花錢買推廣位也是浪費錢。

搭建自媒體矩陣不是簡簡單單的事,你想要獲得1+1>2的效果,還是需要了解矩陣的完整搭建流程。

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解析一下,如何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自媒體矩陣。

1.矩陣的作用

矩陣一詞,原本是數學上的一個概念,但這裡被我們拿到現在的自媒體中。

當然自媒體矩陣肯定沒有數學矩陣那麼複雜,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通過多個媒體渠道共同觸及到我們需要的精準用戶。

如果還不明白,那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估計有很多喜歡美食的用戶都會關注x食記這個公眾號。

這個公眾號的更新主要以圖文為主,圖文更新也能吸引或留存一部分用戶,但圖文對美食的展現力有限,如果還想引誘用戶進行變現操作,那就需要長時間的更新對用戶形成一種轉化。

所以,x食記也開通了抖音賬號,就是利用視頻對於食物的展現力,在抖音上快速吸引對美食感興趣的用戶,並借用購物櫥窗功能,讓看見視頻內容產生消費衝動的用戶直接下單成交。

但是短視頻能展現的內容有限,用戶粘合度,信任度不過,如果用戶想了解更多的內容就需要轉移到公眾號上。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就能看到,矩陣的效果不僅僅是從兩個渠道獨立引流,更是讓流量在兩個平台之間互相轉換,利用平台特性對用戶進行更好的轉化。

還有,自媒體矩陣的第二個重要原因——狡兔三窟。

做自媒體的,其流量當然都留存在相應的平台上,而做互聯網其他項目的朋友,我們的流量其實也大多留存在各個線上平台中。

而每個平台都會有一陣嚴打期,在這個期間內,我們很容易因為違規、誤操作被封號,就比如最近幾個月,林神數據也遇到這種情況,所以早早就搭建了自己的個人網站。

雞蛋不能放在同個籃子里,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

而自媒體矩陣,就是搭建,創建多個籃子,把雞蛋分散開來。

2.平台的選擇

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媒體平台不外乎就公眾號、大魚號、百家號、微博、知乎、抖音、快手、微視、趣頭條、鬥魚、虎牙等一些我們經常會使用或者聽到的平台。

但實際上,我們找平台不能只從我們記憶里知道的平台中來找。我們需要從自己需要的用戶類型出發,來找到泛流量多的平台和做對應垂直領域的平台。

例如我們要做一個情感自媒體項目,從我們自身選擇的領域出發,那我們可以初步選定這幾個平台。

微博:因為上面的女性活躍用戶多,女性恰好是情感項目的主要用戶。

簡書:因為簡書上幾乎都是女性用戶,對女性,故事,電影,影評類的垂直度教高

知乎:因為我們可以通過相關領域的問答,直接吸引到精準用戶。

抖音:因為上面泛流量足夠多,我們可以從中篩選出不少我們要的用戶。

公眾號:我們可以將用戶留存在上面,持續對其進行轉化。

了解第一步之後,我們就要開始第二步篩選。

第二道篩選的規則也非常簡單——從用戶的年齡和行為習慣上來選擇。

就如同,你在B站上能找到一個16歲的年輕用戶,但你無法在B站上找到他爸爸,不過在百家號上,你說不定就能找到30到40歲年齡段的用戶。

不同年齡段的人,使用的平台也是不一樣。

如果我們的情感項目專註的是家庭情感方向,那精準用戶的年齡基本都在30以上。

處於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暫時放棄貼吧、微博這類年輕用戶居多的平台,去選擇喜馬拉雅平台上的家庭情感分類。

其次,像寶寶樹等母嬰平台,也能找到已經成家的女性用戶。在這些平台上發布內容,也能有助於我們篩選出有情感需求的女性。

當然,如果我們專註於年輕人的情感資訊,那微博、貼吧、抖音,快手這些平台就成了我們的首選。

3.平台內劃分矩陣

我們熟悉的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平台下都存在著不同類型的賬號,而它們對應的功能也不一樣,再加上我們選擇的領域下還能細分出更垂直的領域。

所以在一個平台上,我們還能用多個賬號來搭建一個小矩陣。

比如美麗x在微信端上就有多個賬號針對不同的用戶,以及她們不同的需求。

下面拿兩個帶貨賬號為例子,給大家講講。

這個賬號為團隊的主體賬號,我們從其簡介就可以看出,這個賬號主打美妝領域的內容。

但這個賬號更多是輸出能讓用戶學習、提升的領域優質內容,附帶接一些品牌投放的廣告。

當這麼一個賬號靠著優質內容吸引大量精準用戶後,這個團隊就會開始考慮提升項目的變現能力。

所以他們在之後又培養了一個專門向用戶「種草」的賬號。

而種草的含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給用戶推薦各種商品,也就是淘客。

除了導購、淘客類項目外,如果我們做知識、內容付費項目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根據知識以及內容分類的不同,準備同平台的多個賬號進行矩陣搭建操作。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種操作並不是無腦多備號。如果一個方向的內容不足以支撐一個賬號對用戶進行輸出,那我們再培養一個賬號只不過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4.按需分配

很多互聯網創業者都是單獨作戰。

因此在涉及到自媒體或者引流方面時就會遇見一個問題——我沒有精力去做如此多的內容,在沒有團隊幫助時,內容創作效率會對我們產生重大影響。

以至於很多人在搭建矩陣時,被迫將同一內容搬運到不同平台上就草草了事,但實際上,我們其實可以在生產內容的時,將有限的內容按需分配。

在說說自媒體矩陣擼收益。

實際上,一旦你在垂直行業做成矩陣,那麼收益就不止是所謂的擼平台補貼那麼簡單,矩陣盈利我就簡單的說有幾個途徑吧。

第一、平台收益。最開始,平台收益是我們的主要收益來源,就是發爆文,靠流量賺取收益。

第二、平台獎金。當平台過了內容成長期,它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政策吸引優質原創作者,在這個階段,拿到平台的獎金分成就是我們的目標。

第三、廣告收益。廣告收益主要是與主機廠合作,這塊收入很多自媒體沒有涉及,其實這才是收益大頭。

從這我們就可以發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生產內容,但內容卻以多種形式傳播到了多個自媒體平台上。

而我們在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不過就是對內容做了轉換,讓其表現為不同的形式,這就是合理使用內容帶來的優勢。

自媒體矩陣在本質上跟新媒體矩陣相差不多,但因為我們更多是個人作戰,以及我們對於引流、變現的需求更加強烈。

所以我們在搭建矩陣的時候,要更有針對性,在挑選平台時,就要從項目需求、用戶屬性。

在開始著手搭建時,我們為了增加變現容易度就需要對平台作用再進一步細分。

只要掌握了這幾個關鍵點,無論單獨做一個自媒體項目,還是為我們其他項目做輔助,都能起到一個非常好的效果。

個人認為現在做自媒體矩陣,機會應該是有的,一般來說,團隊協作優於個人創作者,原創內容優於非原創內容,不一定必須要做原創內容,不會寫內容的做「偽原創」也是可以的。

「偽原創」往往先做好選題,再進行素材收集,一篇「偽原創」文章大多綜合了多個平台不同作者的內容,大家應該都知道一些偽原創技巧,這裡就不做詳細闡述了。

作者:林神

來源微信公眾號:林神數據

個人網站:shuju26.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