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離夢境觀照現實

──2013/08/31國光劇場崑劇摺子戲〈藏舟〉〈琴挑〉劄記

 

  20138月暑假的尾聲,和好姊妹GM一同到國光劇場看戲,這是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計畫好的行程──這天的午場戲中有兩折〈藏舟〉和〈琴挑〉是由我們都喜歡的崑曲小生溫宇航主演。

         photo

  

  溫宇航原是北京北方崑曲劇院的小生演員,1999年赴美於林肯中心參與由陳士爭導演的55折全本《牡丹亭》。這個版本可說是湯顯祖著成《牡丹亭》以後,在當今人們記憶中演得最全的一次,備受矚目。而打造並預備演出該劇的上海崑劇團,卻在臨行前輟演,此次「《牡丹亭》事件」引發後續風波不斷……底下就我所知,小小地來說一下這個事件(……NO,才開篇就離題了Oliver-2 (1)  

 

 

  55折的《牡丹亭》在19983月初於上海崑劇團(以下簡稱上崑)落地排練,原本預計是年7月赴美參加林肯中心藝術節,但演出前夕的62日起在上海雲峯劇場預演的卻是6本簡本的《牡丹亭》。隨著開幕日期的逼近,演出道具裝箱,林肯藝術中心的宣傳海報亦已張貼……臨行赴美之際,上海卻單方面突然宣佈:以較簡約的版本取代55折的全本演出,否則將取消紐約之行。

 

  當時的理由是:55折導演陳士爭用太多其它戲劇手法,使得《牡丹亭》失去了歷史原貌,那樣在世界舞臺上展現的就不是中國文化遺產樣貌。而上崑已有的《牡丹亭》簡本保留了歷史原貌,道具和演員等等都是現成的……

 

  熟悉上崑演出風格的人們,絕不會相信這樣的理由。《牡丹亭》的歷史原貌是甚麼?追求所謂崑曲的「原汁原味」一向不是上崑的風格,在2000年之前,除了小全本的輕喜劇之外,上崑重新編排的大型劇目,通常是離傳統能多遠有多遠,具足海派大膽創新的風格。這樣的劇團以此理由,去反對一場演出,讓人匪夷所思……所以明顯地,這僅是檯面上的說法──實際上,則是因為當時中美關係動盪,因政治之故影響藝術。

 1302384717257911027.jpg   
(2000年之前,上海崑劇團演出創新的幅度,一向大於其他崑劇團)
《一片桃花紅》劇照/源自【這裡】
 

 

  話說,林肯藝術中心得到這個消息,驚懼非常:55折《牡丹亭》若不能上演,不僅巨額投資付諸東流、整個藝術節將會大為遜色,甚至藝術中心的聲譽亦將受到相當大的損害。於是兩肇開始談判,終是破局。

  與上崑的合作破局,但演出終究要繼續進行。最終在導演陳士爭的勸說及幫助之下,55折《牡丹亭》的女主角,飾演杜麗孃的錢熠,為了實現全本牡丹,寅夜赴紐約,從此再也回不了上崑;而原來的男主角張軍則堅持留在上海,他的角色也就被溫宇航取而代之。於是乎足本,前後長達18小時的《牡丹亭》歷經波折,仍舊風風光光地在紐約開鑼~

 

Qy1  
牡丹亭風波,使得上崑失去了當時力捧的年輕旦角--工閨門旦的錢熠(後)
;此其在
五十五折足本《牡丹亭》〈遊園驚夢〉中的繁複造型。

 

     張軍1.JPG     
(五十五折足本《牡丹亭》中,原本飾演柳夢梅的張軍;當時是上崑最出挑的小生,
    亦於2008年離開上崑,於上海自立門戶組建「張軍崑曲藝術中心」)

 

  小紅沒趕上沒有趕上那時候,年紀太小不可能就這麼跑去紐約看戲(就是現在也還是不可能972264_631263803559669_2020057888_n.jpg  ~)只是在聽到這個事件的當兒悄悄地幻想:一生一旦、一北一南,為了成就理想,雙雙奔赴異鄉,有點浪漫,有點神祕。

 

WQ3
(溫宇航、錢熠《牡丹亭》〈驚夢〉;杜麗娘花園遊倦,夢見書生柳夢梅前來搭話,迤逗繾綣
--這張感覺挺邪惡地ε=ε=ε=ε=ヽ(* ̄∇ ̄)ノ )

Qy2    

WQ1

WQ4
(溫宇航、錢熠《牡丹亭》〈幽媾〉;杜麗娘一夢而亡,待柳夢梅進京赴試,途寓杜麗娘舊居,
杜麗娘亡魂夜會柳夢梅  ☆£ονё(○‐3‐)ε‐●)chμ☆ )

 

  實際上,那時候對這一生一旦僅是有點點兒臺上的記憶──1997年中國大陸五大崑劇團來到臺灣聯合演出,上崑《牡丹亭》臺上有個遠遠地、小小地、嫋嫋娜娜地杜麗娘,沒有甚麼印象。倒是《金不換》因為劇情詼諧而記住這個戲;印象最深刻的〈百花贈劍〉卻是為美艷無雙的張志紅驚嘆傾倒,溫宇航僅是隱隱約約一個滿不錯的小生。 

 

張志紅   

(當年的張志紅明豔非常,是不少戲迷心目中的女神。可惜他並沒有好好地照顧自己,短短幾年間,
已然耗盡了臺上美好的本錢,令人心碎。今已離開劇團,至戲校教書。)
(前)飾〈百花贈劍〉的百花公主,不過這張當是近幾年的近照;(後)飾杜麗娘。

  2006年年初,溫宇航應蘭庭崑劇團邀請來臺演出《獅吼記》,在此前後,我在既好奇又興奮地期待中,終於一睹當年傳奇人物的真容,可惜的是《獅吼記》並沒有留給我太好的印象──雖然我一連看了三場,臺北首演一場、中壢場僅看了一半,那年正好三年一度的蘇州崑曲藝術節在蘇州舉辦,到了蘇州我又陪友人從頭到尾看完;之間,並同好友NI分享了我的小小幻想,卻被斥責+譏笑道:「你總是把事情想地太天真!」我則攻擊了對方的現實市儈Σ(  ̄□ ̄;)  

 

  一直覺得青年崑生還是上海的好,這樣的感覺一直到看了2007年的《尋找遊園驚夢》,被刻意營造,又無比自然切合情境的演出空間(無論臺北或是新竹場),首先吸引了我,隨後出現的柳夢梅,在眾青年小生中又最貼近柳夢梅──那種女孩兒家夢中情人的模樣;自此對溫宇航的關注慢慢多了,持續許久的想法漸漸開始轉變。

 

XZ
《尋找遊園驚夢》的宣傳海報


 XZ-1    
(這個利用門框造出景深效果的,讓表演空間具有層次感、古雅意境的表演空間,
 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照片邊上那是貼著磁磚的牆壁)

  然後2010年溫宇航正式加入國光劇團至今,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妝容越來越好,戲也長了許多,似乎一直有在成長,越來越有看頭(但小紅必須承認,國光演出的京劇大戲,依然看得極少……)。

  落落長地故事說完了,趕緊進入正題,然後三言兩語的把話題結束,寫論文和Paeade’s End的心得去~~~

 

 

〈夜奔〉林沖/劉祐昌

 

  講的是大家熟悉的《水滸傳》林沖雪夜奔梁山。比較少進劇場看國光的戲,演員並不熟悉。這位年輕的武生演員,身手頗為矯健。但豹子頭林沖於草料場手戮小人陸謙等人以後,雪夜上梁山,落破狼狽。臺上除了唱曲時氣習短促顯得有些狼狽以外,過於俐落的身段動作,反而讓人物顯得小氣了。纔想著有點兒像馬伕,旁邊的GM便對我耳語道:像個探子;一下讓我想到〈問探〉,還真是比較貼切。戲到後半,漸入佳境,甚為可喜。

夜奔   
年輕一輩的武生演員,演來中規中矩,多歷練多演出數十次,未來想必有看頭。
以下演出圖片,全部引自國光劇團的網頁,請點:【這裡】

 

〈鬧學〉春香/凌嘉臨;小姐/劉珈後;先生/鄒慈愛

  凌嘉臨的唱作不太像六旦,尤其唱的時候,更接近五旦,有點違和,但還是算是可愛。小姐拖沓緩慢而且沉重,完全沒有少女的氣息,使得一對主僕,感覺卻更像母女。──其實一直不喜歡陳長燕,得知〈琴挑〉是劉珈後演之後,有同學笑說至少視覺觀感應該會好些,當時小紅還笑著應和一番;但當演出進行至此,便發覺當初的期盼其實誤差很大。

 

〈藏舟〉劉蒜/溫宇航飾;鄔飛霞/陳長燕飾

  接著〈鬧學〉中,杜麗娘失控的慢節奏,鄔飛霞出場的【山坡羊】唱地實在是太慢太慢Q__Q 慢到溫宇航的劉蒜上場以後,仍沒有完全救回來,戲劇節奏的輕重緩急失控,較難看見驚喜之處。例如,鄔飛霞祭過父親回船,忽然發現藏在舟中的劉蒜,前後情緒的轉折富有的張力並沒有表現出來──當然這和鼓佬的掌控也有一定關係……從前看戲總是一心繫在演員身上,現在要學習多方面的聆聽觀察XD 

 

  或許因為節奏.......緣故,鄔飛霞也失去了該有的嬌俏可愛模樣,就是個平時習於勞動,手腳勇健的漁娘;與王孫劉蒜養尊處優,談吐斯文的模樣兩相恰成反比──這一點在即將下場,有點兒凌亂的行舟身段中,更是展現無疑。

 

  〈藏舟〉是崑劇舞臺上齣相對少演的戲,不曉得溫宇航是否舞臺首演,但在臺灣當是首次演出無疑。演出雖然不如其他戲的從容自若,但仍舊層次分明。


藏舟  
演出時,小生褶子太短了,搭在鞋面之上,讓身體像是分割成三段,比例很不協調。
這張照片正好將缺陷掩蓋。

 

〈思凡〉小尼姑/朱勝麗

  這算是當天下午最沒勁兒的一齣戲,不是因為演員的生澀如何嗓音如何,而是其態度之輕率,也許對戲比較熟,身段也花俏了,卻沒一個到位;一支麈尾常常到半路就開花了……戲到1/3,GM喊我說,這也是比較有輩份演員的演出,好歹也看看數羅漢數得如何,看了一陣,就緘默了……

 

〈琴挑〉潘必正/溫宇航;陳妙常/劉珈後

  潘必正的出場非常非常棒!

  「月明雲淡」先看地再望向天,羈旅淒涼,傷懷愁悶之情撲面而來。這齣戲讓小紅看了非常感動,原因是雖然陳妙常比較嚴重地影響了演出,但是潘必正仍然有足夠的能力,展現其內在波動的層次。

  崑大班一輩的《玉簪記》已為經典,不必去提;年輕一輩中黎安的《玉簪記》是小紅最為熟悉者。黎安的潘必正以清俊可愛見長;溫宇航的則是有滿懷心事不知向誰言,即使在「情挑」的歡樂中,還帶有一絲絲的清冷。也許師承的不同,導致表演風格的幾許差異──溫宇航自言此戲承自沈世華;但演出層次的錯落分明,我以為已然是溫生最擅長的強項之一了。

  不得不說一下是飾演陳妙常的劉珈後,看戲後和GM討論了一下,覺得她在演出上最大的問題有三:一是找不到嗓子,所以唱的時候大本嗓,唸白方有小嗓。二是身上不協調,肩膀總是佝著。三是神情的木然。曲友、票友在習曲、票戲的時候容易找不到嗓子,但一位職業演員也如此,試問與曲友票友的差別在哪裡?

琴挑  
〈琴挑〉潘必正的褶子配色雅緻大氣。

 

 

  深深覺得,有一個很好的崑曲演員常駐臺灣,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觀眾很開心,可以提攜後進演員也非常好。但是,如果演出始終處於「提攜」的狀態,則頗為堪慮。

 

  真希望有多些機會可以看見溫宇航與各崑劇團的旦角們合作演出~

 

  最後,還滿巧的是上崑今天(20130906)也要演出〈藏舟〉,張洵澎指導,黎安、袁佳演出。這是黎安第二次演出〈藏舟〉,真想看看會是怎麼回事呢 ≧口≦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