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個只佔太陽系比重0.0003% 爲啥地位特殊?

有人問,地球在宇宙星球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時空通訊認爲,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很崇高,這個崇高是因爲有了生命,尤其是有了人類這種智慧生命和文明。

迄今爲止,人類還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和文明。

這就是地球在星球中的特殊之處,不但在太陽系特殊,在太陽系外也很特殊。地球之所誕生了生命和文明,是因爲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很多奇妙的偶遇。

首先,地球是在太陽系的宜居帶。

所謂宜居帶也叫適合居住帶,是指一顆恆星周圍的一定距離範圍,根據地球生命狀態分析,這一範圍的水應該可以以液態形式存在,一顆恆星恰好落在這一範圍,就有更多的機會孕育出生命並得以生存。

地球是個只佔太陽系比重0.0003% 爲啥地位特殊?

但這個宜居帶是隨着太陽光度而變化的。

40億年前,太陽光度只有現在的70%,因此那個時候宜居帶應該比現在的地球更近,地球尚不在宜居帶,也沒有孕育出生命。

美國濱州州立大學天體生物學家詹姆士·卡斯廷和他的同事將“持續宜居帶”定義爲:恆星周圍的類地恆星,擁有一個含有氮氣、水和二氧化碳的大氣,由此形成的氣候可以維持以水爲基礎的生命。

他們認爲,太陽系持續宜居帶的寬度在0.95~1.15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半徑1.425億公里~1.725公里的範圍),而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里,正好在宜居帶中間地帶。

但也有認爲這個宜居帶的範圍要比這寬闊很多,這樣會把火星也包括在內。

而我們太陽的姊妹星球金星和火星,分別距離太陽爲0.723和1.524個天文單位,因此不在宜居帶,難以孕育和存活生命。

不過隨着太陽光度的增加,未來的宜居帶將會移動到火星軌道區域,而地球則會慢慢退出宜居帶。這也是人類對火星充滿期待,把它定爲人類首選移民星球的原因。

地球是個只佔太陽系比重0.0003% 爲啥地位特殊?

宜居帶是地球最特殊的地方,但每顆恆星都有宜居帶,都可能有行星在宜居帶。比如發現了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和巴納德星都有宜居帶行星,爲什麼沒有發現那裏有生命和文明呢?

這有幾個原因。一是很可能人類的探測能力還沒有到達那個水平,還無法探知這麼遠距離的真實情況,那裏有生命或者文明也未可知;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同的星球完全不同的狀態。

比如這兩顆恆星都是比太陽小,光度低的紅矮星,那裏的宜居帶距離恆星很近,只有幾百萬公里到幾千萬公里。而紅矮星的表面活動比黃矮星(太陽)劇烈很多,這種距離被恆星耀斑高能帶電粒子殺傷很大,而且被恆星潮汐力鎖定,一面一直朝着恆星的狀況,很難形成生命。

況且探知那些所謂“超級地球”實際上都比地球質量大若干倍,重力、大氣、水等因素也不明瞭,因此這種所謂宜居帶不一定就會產生生命。

一般認爲,紅矮星只有在生命中後期,也就是說百億年甚至幾百億年年齡後,纔有可能孕育出生命。紅矮星的壽命至少有幾百億年,甚至上萬億年,和宇宙共存亡。

地球是個只佔太陽系比重0.0003% 爲啥地位特殊?

還有前面說了,生命的出現和進化充滿了偶然性,地球生命就是在這許多偶然性中誕生和演化的。

比如地球早期經歷了劇烈的隕石雨轟擊,彗星的撞擊,很可能帶來了宇宙生命的種子;忒伊亞與地球的撞擊,改變了地球自轉軸角度,使地球有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了月球這個天然衛星的潮汐力影響等等,都有可能成爲生命誕生的條件,而一些其他星球不一定有這個幸運。

但在這個廣袤的宇宙,生命的形態並不一定就完全與地球類似,甚至與地球生命完全不一樣也有可能,而且文明形式就更有可能會多種多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地球並非完全得天獨厚,只是宇宙還有很多不被人類所知,地外生命和文明還沒有被人類發現而已。

因此地球又是渺小的,渺小的不如一粒灰塵。在太陽系,地球只佔總質量的0.0003%,是太陽質量的33萬分之一,是木星質量得318分之一。

但不管怎樣,地球在太陽系都是獨特的,得天獨厚的,迄今爲止還是唯我獨尊的。這個在太陽系看似無足輕重的小小寰球上出現的文明,正在不斷攪動着偌大的太陽系。

就是這樣,歡迎大家共同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勿抄襲,轉載或引用須註明出處,侵權必究。謝謝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