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次戰役中,第一階段我們是以打美軍,第二階段是以打偽軍為主,但都是從戰役上選擇敵人的弱點,打開缺口而後,將敵人分割,一股一股的殲滅,在兩個階段的作戰中,不論戰役的大分割與戰術的小分割,有些部隊打的很好,完成了任務,殲滅了敵人,有些部隊沒有完成或沒有完滿的完成任務,殲敵不多而遭到相當大的傷亡,所給予我們的經驗與教訓是很多的。現將已收到的幾個部隊的檢討資料,略作歸納供參考。

(一)對分割穿插戰術的認識與具體運用的戰例

在第五次戰役開始前,志司對分割穿插作戰的戰術思想,曾經已有明確的指示:「美敵在戰術上採取靠攏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方法,但無戰役縱深配備,只要我們緊緊掌握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消滅敵人的原則,在戰役上以足夠的兵力火力迅速分割殲滅敵人,我們就一定能取得勝利,反之如把敵人趕到一堆,啃不動嚼不爛,更喫不下,那就可能打成消耗戰,甚至於敗仗,因此關鍵在於各級指揮員善於運用堅強的部隊,從敵側翼進行大膽迂迴,實行穿插分割包住敵人,同時運用精幹的偵察部隊,在戰役開始時滲透到敵後,將敵前後割裂,以及善於組織優勢兵力火力 (特別是炮兵)迅速消滅被包圍的敵人,並在敵被打亂的同時使用優勢兵力層層分割包圍層層堵截敵人,這就是實現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消滅敵人的基本打法」。

部隊中有不少的幹部對穿插分割戰術的體會認識是很不夠的,還沒有從思想上弄懂,在第一階段擔任突破臨津江直插議政府行戰役分割穿插的一九一師一九二師幹部,誤解為「穿插不要攻擊」「有空隙纔可穿插」「軍只給穿插任務未給攻擊命令」故「未組織鋒利的尖刀,邊打邊插,迅速打開一條通路,插入敵後,而只想找空隙鑽過敵之縱深,以致遭到敵之阻擊,形成平推戰術」。二十七軍的檢討中提到「對突破分割包圍敵人是殲敵有生力量的主要關鍵認識不足」因此「部隊還不夠大膽,穿插不夠猛」。十二軍有些幹部「不敢主動插到敵人心臟去 ……怕喫虧 ……所以就形成了被動捱打的架子」。

其次「老一套的打法是嚴重的,戰術思想被舊的經驗所束縛 ……不會打縱深分割穿插的仗」「不大膽顧慮多,不敢大膽運用穿插迂迴戰術」「接受新的事物不快,不善於組織火力,不講求戰術,而專靠勇敢硬拼,致造成傷亡大戰果小 ……如三十五師僅師團幹部即傷亡十七人之多,該師在完成切斷洪川楊口公路,割裂美偽聯繫任務中,部隊搶佔公路後,即有兩個團失卻戰鬥力。三十四師在奪取慄石裏協同二十七軍殲滅豐巖裏守敵的戰鬥中兩次穿插未遂,兩個團又失去戰鬥力 ……」

由於思想上「對滲透作戰的戰術接受不深刻」因而「進展遲緩」「形成平推」「不少單位是正面硬頂」「 ……由師到營連都未用迂迴穿插戰術,只正面平推,佔領了陣地不能殲滅敵人,而自己的傷亡則很大」。第一階段十九兵團「使五個師被迫擁擠在臨津江以南狹小地區,雖然部隊表現很英勇,但由於指揮上的錯誤,不但未達到殲敵目的,結果自己傷亡很大」。第二階段十二軍亦因「對分割穿插戰術領會不深刻,因而缺乏物資準備與充分思想準備 (三十一師較好些)致使在連續的穿插攻堅中,部隊傷亡增大,有的連隊幾乎已全傷亡,而不能按期達到預定地點」因此不敢使用主力進行迂迴穿插斷敵退路,而放過戰機的例子是不少的,現將已得書面報告的材料列舉數例如下:

「十二軍四月二十二日夜攻擊土耳其旅時,敵人戰力不強,我所處態勢很好,三十五師攻擊部隊在敵前沿陣地隱蔽一天,未被發現。三十四師出擊道路雖有敵三十餘輛坦克堵擊,但妨礙不大,因一O三團長猶豫不前,推遲攻擊時間。後再打亂跟角洞之敵時,又停止不前。一O四團穿插動作遲慢,未迅速進到指定位置,包圍斬斷敵之退路。當其與與一O三團合殲法化洞之敵時,因天亮即停止不前進,致使法化洞長承川之敵得以逃跑」。

「一O六團雖進攻英勇頑強,但只正面進攻,無迂迴動作,也未全殲五OO高地之敵。一O一團插東幕裏之部隊,聞一O六團付團長說:「已有部隊去,你們可以不去」,該團即行停止,結果一O六團也未趕到,致使富興洞,東幕裏之敵,也得以從容撤退」

「四月二十四日美三十五團在永全公路上正由西向東撤退,我決以三十四,三十五兩師由亦峴,古文裏渡江多路出擊,情況對我非常有利,但一O三團於二十三日夜軍令其渡兩個營,抓住敵人,而該團顧慮過多,僅過一個連,出擊時又遭敵火阻攔,部隊失聯繫後,便擅自停止。一O四團見一O三團不前亦停止,不按命令由側翼出擊」。

「一O六團雖在炭洞將敵打亂,但未迅速向大田裡,哨城裡前進,也不向師報告情況,致使二梯隊不能及時投入戰鬥,殲滅敵人,這個戰機也就喪失了」。

「四月二十四日因敵全線撤退,為殲敵一部,十二軍即令各部向南進尋求戰機。二十五日一O六團在向槍炮聲推進時,於三時佔領了鳩峴之三一三及西南山高地,當時也未派部隊搜索,於拂曉時發現於山下寺谷裏至松峴裏 (議政府東)有敵汽車三百餘輛,西南有敵一個營的掩蔽部隊,是時該團即未組織部隊或火力向敵攻擊,亦不向上級報告求助,相反致遭敵坦克及步兵反撲,使部隊傷亡很大」。

在第二階段作戰中,十二軍「在自隱裏地區,已將美軍一個團及法國營偽軍一個營退路截斷,但由於力量單薄 (三十五師傷亡慘重,三十一師有插下珍富里任務,一OO團又中斷聯繫,軍僅控制了三十四師的兩個團)而不能將敵團團包圍,十七日夜雖發起攻擊,但因準備不足而失利。次日敵第一次突圍被我截回,以後終於在空炮掩護下突圍跑掉」。

六十四軍一九一師為尖刀部隊 ……過江後於彌陀寺地區逗留三天,失去戰機。六十五軍一九三師,二十三日拂曉過江,二十四日本應將主力全部推進至馬智裏二一O點九及一八O點O高地,但因顧慮多不大膽,只將一個營推進至該陣地,使於義洞北巖裏敵有機會逃走。五七七團二營在彌陀寺南山上見到北巖裏附近敵沿公路向南潰逃,而未積極組織自己兵力火力截殲敵人。一九三師五七九團對二四O高地攻擊,本應派部隊去迂迴,但對三OO高地之敵有顧慮,怕三面受敵完不成任務,也回不來。即只從正面攻,對二O一點九高地敵也是隻有正面攻,敵人逃跑了,仍然是尾追。 ……都未殲滅敵人。五七八團對彌陀寺敵人的攻擊,也是缺乏大膽迂迴,斷敵退路的措施,結果敵人逃跑。

二十七軍八O師二三九團看到長明星之敵逃跑未能堅決的打下去,而放走敵人。更有八O師對麝香山攻擊一晝夜,尚不知敵何時逃走了。二十軍五十八師四月二十七日在坪莊 (清平川西北)圍攻美二十四師二十一團一部,上午敵以飛機及密集炮火轟擊我蓋路里以北一七四團陣地,該團一營被殺傷剩三個班,陣地被摧毀,敵又以戰車羣及步兵猛撲接應,使敵突圍逃竄 ……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敢於大膽穿插分割而成功的例子亦是不少的,因為「敵人戰役設防縱深配備較差,空隙較大」 (六十三軍)因此只要「指揮動作機智靈活大膽是可以成功與獲得較大戰果的」。如「一九O師五六九團第三營與十九兵團偵查支隊由於精心計劃,執行命令堅決積極勇敢大膽滲透,勝利的完成了任務」。「一八七師五六O團一個營攻擊雪馬裏以西以南高地時,即是從正面抓住敵人,主力插到側後攻擊,俘敵三百餘,以很小代價取得了較大勝利」。如「五五九團九連插至紺嶽山脫離主力三十餘裏,擊毀敵坦克四,汽車六,俘敵十餘」。「五六一團插至空房北山全殲敵一個連,俘敵一百六十餘」「十五軍一三一團二營大田裡戰鬥中堅決果敢插入敵後,以一個營兵力全殲菲律賓營兩個連,俘連長以下四十餘」,四十軍第一階段突破偽六師後迅速果敢的進行穿插,打開了戰役的缺口。尤其是一一八師三五四團參謀長所率之第三營四月二十二日十六時開始由多木裏向南穿插猛進,到二十四日晨即攻佔加平以北高地,將敵防禦部署打亂,有力的保證了主力作戰。第二階段二十軍六O師,五月十六日黃昏開始突破,至十七日晨七時即插至叔裏西南後坪裏,將偽三,九兩師西逃之退路割斷 ……等這都是一些成功的戰例。

(二)情況的掌握與指揮

各級指揮員與司令部對情況與上級作戰意圖精心的研究是很不夠的。第一階段中六十四軍「認為敵主力橫跨臨津江兩岸,對突破臨津江估計過高,對縱深連續突破的具體指揮不夠」。二十七軍亦「對情況發展的估計與研究不足,對下缺乏明確的指示,軍只有突破與分割的方案,而無預計到敵人迅速後撤我分割不成的對策」。

更嚴重的是有些部隊對上級命令不細心研究,且不堅決執行。如擔任尖刀任務的一九一師「作戰意圖與軍命令相抵觸,經軍糾正不改。師指揮所位置過遠,戰場指揮中斷,過江後於彌陀寺地區逗留三天失去戰機」。「一九O師五六九團無命令即全部後撤」。「二十七軍八十一師四月二十三日晚亦未按原定路線出擊而與八十師擁擠一起,影響行進速度,其師指示未到達預定位置,軍指出後令其直插萬世橋亦未按時到達」。甚至還有右傾怕死不負責,如:「一九四師五八二團二營營長裴永在牛耳洞戰鬥時,不看地形不選擇陣地,沒有具體佈置和防禦方案,給連的任務也不明確,結果遭敵攻擊時驚慌失措束手無策使部隊混亂,遭至不應有的傷亡」

「對當面情況掌握多不確實 ……情況急驟變化缺乏分析」。六十三軍此點影響指揮很大。十二軍亦因「對情況研究掌握不夠,有些幹部指揮就不夠大膽,例如一O六團在鳩峴南三一三高地上發現山下有敵,也未主動佈置出擊。一O一團幹部提議反擊三街裏向我反撲之敵,而師部未準,一O六團營幹提議出擊打亂敵人而付團長也未準,以致遭敵有組織的反撲,在敵優勢火力下傷亡很大」。這教訓了我們對高度機械化的美敵作戰,越不敢接近敵人,怕傷亡怕喫虧而與敵對峙 ……則喫虧越大。

二十七軍亦認為戰鬥中的偵查工作不夠,情況掌握不足,各級不能將情況上報,如八十師對麝香山攻擊一晝夜尚不知敵人有多少及何時逃走的。八十一師二四二團對金谷裏之敵對峙一天亦不知多少敵人,致影響及時的指揮。第二階段十二軍亦深感到「對敵之縱深配備 (每一陣地約為兩個連至一個營之兵力扼守)瞭解不足,戰役開始前瞭解自隱裏之敵為偽軍,但實為美軍二十三團及法國營,偽軍一個營,並布有縱深防禦。而我任務仍不變,打法不變,致我以三個團連續攻擊,傷亡大而未將敵殲滅」

不僅對敵情況不瞭解,而且對我情況瞭解也很不及時,如「一九三師攻彌陀寺等高地,一九四師在武建裏都是攻擊,結果以後才知道。戰前根本沒有具體的指揮,形成等聽報告的現象……」。還有如「五七九團四,五連幹部對攻擊位置不瞭解,或是瞭解不準確,幾次報告全部佔領,結果都只佔領一半,遭到地雷和地堡即無法處置」。

(三)作戰指揮和作戰組織

從第五次戰役中可以看出各級幹部與司令部對如何技巧的組織部隊開進,投入戰鬥的能力還是薄弱的。

因為開進與接敵過程組織的不好,暴露企圖,使部隊混亂增加疲勞與傷亡的事件是很多的。例如第二階段三兵團在開進中擁擠在抱川至華川加平的小公路上,很多的師團報告「每夜只走二里,五里,水壺擠壞,人擠倒了就從身上過去,白天也走,飛機來了也不管,因而使飛機過早發覺我大軍東調」。

在開進中「幹部不會對照地圖,掌握方向,找不著嚮導,司令機關只指示目標,不告知路線,因走錯路而不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影響協同動作,失掉戰機。如六十四軍五八一團四月二十六日晚插基由裏,即因走錯路未到達指定地點」。

由於「管理不嚴沒有具體指揮,部隊擁擠混亂,互不讓路,時常半天走不動,失聯絡或因此遭受傷亡的數字是驚人的。如一九三師過臨津江時為敵三個炮兵羣封鎖,野炮營過河時南岸部隊擁擠,轉動不開,前面的陡坡拉不上去,除拉上一門外,餘者全部損失」。「五七九團過臨津江時,有的連隊掉隊四十餘人,失去戰鬥力。五八一團在插向間洞時,全團掉隊近半,一夜走二十里,其三連全連掉隊七天」。六十五軍「全軍失聯絡,掉隊者一千一百餘人」甚至有些部隊還發生「私下火線臨陣脫逃,和謊報軍情」的現象。

第一階段十九兵團「突破臨津江後,部隊弄錯了攻擊方向,搞亂了隊形,失去了火力支援。在高浪浦裏以南的三角地區,六十四軍擁擠了四個團另兩個營,部隊很亂,而兩個師的指揮所未能趕去迅速指揮部隊突破敵主陣,打開缺口,致受敵機及排炮封鎖轟炸,給我傷亡很大。僅一九四師即傷亡六百餘人 (而正式戰鬥傷亡僅七十餘人)五七七團未正式參戰亦傷亡一百七十三名」。第二階段十五軍,十二軍向昭陽江以南敵攻擊時,亦因擁擠遭敵炮火殺傷很大,僅「四十四師十六日夜通過勿老裏時,即被炮火殺傷約三百餘人」「四十五師五月十九日夜及二十日白天在攻進中遭敵交叉火力封鎖,傷亡一千七百餘人」。

主要因為運動道路選擇的不好,未能避開敵炮及飛機封鎖地區及要路口。如五八O團較靈活,幾次都是走山坡稻地或小路,避開敵炮封鎖阻攔,減少了傷亡,又能按時到達位置。五六四團二連主力沿公路運動與敵坦克相遇,增大傷亡」,以及「部隊缺乏對山地運動長距離的穿插包圍迂迴經驗,因此突破後部隊擁擠遭敵空炮殺傷,且夜間道路不熟,又無嚮導走錯了方向,失掉聯絡,致遲滯運動速度」錯過戰機。「且作戰地區狹小 (第一階段二十七軍正面寬度僅二十餘裏)山大路小,我無直接出擊道路,致八十師八十一師出擊時擁擠於一途,插不出去」。

在戰鬥中「很多下層幹部怕部隊不好掌握,不敢使部隊疏散開,戰士則嚴重的表現了羣膽 (不能怪戰士)幹部在停止或運動中缺乏具體指揮和劃分地區,使隊形擁擠疏散不開。加上運動道路選擇不適當,一遭敵人火力射擊傷亡即大,結果仍不便掌握而混亂。所以我們很多攻擊部隊,未到衝鋒位置,即傷亡近半就是這個原因」。 (六十五軍檢討)這種現象是相當普遍存在的,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另外一方面則是「慢慢來」不盡量向前靠因而趕不上戰鬥發展,掉在後面。如十九兵團擔任二梯隊的六十五軍「在思想上認為是在執行兵團預定的第四方案(即六十三軍,六十四軍先過江,我們是第二梯隊)產生了慢慢來的思想,所以一步趕不上而步步倉促,又加對情況發展估計不足,以致形成缺乏主動性,造成被動的現象」。二十七軍的「二梯隊亦未曾盡量向前靠,縮短運動距離,以保持部隊體力,增強持續的突擊力。如八十一師為防空防炮部隊隱蔽,四月二十一日晚部隊未全部進入指定位置,雖經軍再三督促,執行仍不堅決」。

(四)白天作戰問題

要求將分割穿插作戰任務勝利的完成,在突破將敵打亂後,必須不停的不分晝夜地猛烈地向敵縱深穿插,纔可能包圍與割裂敵人,要貫徹白天作戰,取決於指揮員的勇敢機智,有些部隊是解決的比較好,有些部隊則不敢白天作戰,因而錯過戰機,放跑敵人的例子是不少的。

這是由於「白天作戰的思想還未解決,不是堅持白天作戰連續突破,打開通路插入敵後,而是夜進晝停,使敵利用白天向我反擊或撤退,或組織新的抵抗線,我則形成被迫作戰,始終被阻於敵陣地之前,受敵反擊及炮火威脅」。 (六十三軍)。有些部隊不管敵情如何,到早晨兩點鐘即要宿營,每天與敵保持一定距離,防空第一,控制陣地殲滅敵人第二。例如十五軍二十九師四月二十二日插君子山 (漣川西)斷敵退路。八十六團三營打到玉女峯還只是早晨三點鐘就考慮白天作戰問題,而將部隊收回到上三里。三十五師一O四團,師令其插板橋洞渡漢灘川,一夜走了三十餘裏,到三峯洞還只是午夜四時遭敵炮火射擊,團長即下令停止挖防空洞,該團與其一O三團合殲法化洞之敵時,因天亮即停止不前,致使法化洞長承川之敵得以逃跑。一九三師五七七團二營在彌陀寺南山見到北巖裏附近敵沿公路向南潰進,而未積極組織自己的兵力火力殲敵,反而帶部隊疏散隱蔽不動。

「雖敵有優勢的炮火和空軍配合,但 ……白天還是可以作戰的」。一九O師五六九團三營及偵查支隊插入敵縱深後,就是白天連續作戰的。一一八師三五四團三營也是白天不停歇的一直打到加平以北 ……等此類的例子還是不少的。在第二階段中很多部隊都是白天繼續攻擊前進的。「事實證明只要插到敵縱深白天作戰是完全可以的,敵人的飛機對我威脅很小,而我部隊運動便利」 (六十四軍)。

天國慕王譚紹光:【血灑半島】第五次戰役經驗教訓第二章 通信聯絡?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