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挑戰百里奇當天,梅長蘇在門口和靖王、霓凰郡主等人相遇。寒暄之後霓凰看到梅長蘇微微笑了一下,便好奇詢問為何。

梅長蘇說,是因為看到三人如此神采奕奕。或許,他心裡其實是因為曾經兩個最為親近的人都站在面前,也成長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不自覺的就很開心吧。

蒙摯給梁帝以暗示,但是又沒有打包票。不過他都已經是大梁國第一勇士了,表示都能被困住,那麼打敗百里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梅長蘇提醒霓凰郡主當心後宮。

而且特別提了一句,引起霓凰驚異。我想以他的能力,這麼多年不致於一上來就控制不了情緒,他一開始就沒想過隱瞞霓凰,所以根本不擔心說了什麼不應該說的話。

總覺得有一種內心戲是:我都暗示這麼明顯了,你還沒有認出我來么?

當三個孩子有模有樣的擺架勢時,百里奇翻了個白眼一副唉我去就這個呀……的表情,也是萌萌噠。

記得梅長蘇讓飛流訓練三個孩子時,說過要快並且更快,這樣才會有贏的把握。

所以真正比試的時候,的確表現的非常之快讓人看不清招式,迷惑了一般人的觀察力,看不清孩子們是怎麼贏的也看不清百里奇是怎麼輸的。

不過這一般人里不包括蒙摯和霓凰。至於靖王,我也不是很確信他能不能看出來。

這是很經典的一段。

三個孩子贏了之後,梅長蘇幾乎是立刻就開始謝恩,即使梁帝並沒有表明要賞什麼,但是他不停頓的讓孩子們也跪下謝恩了。這樣一來,就把梁帝架到了怎麼賞的問題上。而霓凰郡主馬上打配合,和梅長蘇爭執起誰帶走孩子,這下問題又變成了賞給誰。實際上樑帝還一句話都沒說呢,他們已然給事情又上升了一個高度。梁帝心情不錯,又在眾人面前,倒是也樂得大手一揮遂了人意。最主要的還是他其實也沒那麼在意掖幽庭的幾個孩子,即使沒有贏,被百里奇打的血濺當庭他也不在乎,反而是丟了臉面更讓人憤怒。

可是對於梅長蘇來講,救出庭生是非常重要和謹慎的一件事,他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其實他搞的這一招我在帶孩子的時候經常用。

小孩子非常不聽話,也沒有什麼喜好的概念。比如吃飯的時候問她:你想吃什麼啊?她就會懵圈,而告訴她媽媽要做飯了,你是想吃麵條還是餃子?她就會很快速給出答案,而這個答案必然是我滿意的,因為不管是麵條還是餃子都是我計劃給她吃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小孩子也get到了自己所謂的選擇權,她會很高興媽媽聽我的話,今天的飯菜是我自己決定的!

霓凰郡主就疑點發問,梅長蘇也太敷衍了。

我之所以說梅長蘇似乎一直在暴露,就是因為他總是隨便胡謅幾句對付霓凰,導致本來就細膩敏感的郡主處處可見端倪。其實細細回想一下,百里奇的出現並非是為了幫霓凰更順利的完成比武招親,而是為了幫助靖王救出庭生,其中蒙摯也在協助。兩年前江左盟的人又曾經無條件的幫助過她。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同時可以和他們三個人有友好的共同交集,並且值得信賴呢?答案幾乎可以呼之欲出。

皇后派人來請郡主,梅長蘇和蕭景睿等人一起出宮。可是他一直憂心忡忡,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一時又想不到。

直到豫津說他約了廖庭傑在宮外打馬球,才意識到原來哪裡不對。

皇后是派好幾個人在殿外面專門來邀請郡主的,如果是皇后要用對霓凰郡主不利,至少也要低調一點,而不是大庭廣眾之下明目張胆的相邀,畢竟情絲繞也不是什麼光明的事情,到底陰謀還是要避著點人的。

所以他一直覺得不對的地方就應該是忽略了這一點。當然也有可能是危險來臨之前的第六感,越是擔心就越容易發生意外。梅長蘇反應過來過來之後,蒙摯及時雨似的出現,接到暗示馬上支開了蕭景睿和言豫津。

梅長蘇迅速做出了幾步安排部署,以蒙摯在宮中禁軍統領的地位,撒出人手應該是各部分同時進行。

首先靖王直接去昭仁宮解救霓凰郡主,他是習武之人腿腳又快,在皇宮裡雖然不受寵但是去貴妃宮裡行事皇子的名頭也是要比蒙摯和穆青等人方便的多。另外靖王是個直心眼,聽聞霓凰遇險不用梅長蘇提示不惜一切代價他也一定會全力以赴的救出郡主的。然後報信給皇后,即使靖王及時趕到他的身份並不足以壓制住太子和越貴妃,皇后就不同,她向來就和越貴妃不對付,有此機會不僅打壓太子還能賣霓凰郡主的好,簡直就是一舉兩得,就算是個假消息她白跑一趟昭仁宮也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是真的,那麼有她以和母后的身份至少可以牽制一下越貴妃和太子。再之後讓穆青守在昭仁宮外活捉司馬雷現行,是以保證人贓俱獲(沒贓)。

整個過程蒙摯應該是沒有自己出現,否則就明顯是和太子對著幹了。梅長蘇之前也特意囑咐過不要讓人知道他們相識。

但是最後霓凰郡主問到的時候,他還是老老實實的說出來了是蘇先生告訴的。這麼看蒙摯和梅長蘇相識是根本沒有瞞著霓凰的,那麼也看得出梅長蘇的身份對霓凰並沒有戒備的那麼深。

霓凰郡主很是提防皇后,得越貴妃解圍,然後被邀至昭仁宮。

之後越貴妃先是直接提出希望郡主支持太子並且推薦司馬雷,但是暗中卻預備了情絲繞。這就像之前梅長蘇在殿上一樣,增加環節以達到模糊重點的目的。

不過,在喝酒之前,有霓凰郡主特意回想梅長蘇給予她提示的鏡頭,我覺得她當時是明明白白知道越貴妃也可能有詐的,不然也不會這樣刻意去回憶一下。

所以個人覺得倒是有可能霓凰郡主打算賭一把,一方面她覺得自己應該不至於那麼容易就被人控制,另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想驗證一下自己心中的疑惑。

靖王果然不惜一切代價要救出郡主。

他可能壓根就沒有想過,如果梅長蘇事後沒有安排譽王去收尾,就單單以他脅迫太子一條罪,皇帝就不一定怎麼對待他。

看來能動手就不吵吵這個習慣是遺傳來的。

第一集太子覺得鬥不過譽王就派人去刺殺他,然後試都沒試就覺得可能得不到梅長蘇也是計劃殺掉,這裡對待靖王和郡主也是如此,弄不過就全部滅口。這種硬碰硬其實在挺多時候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實力不夠就是添亂了。譽王沒死成,梅長蘇也連頭髮都沒碰到,靖王則直接把刀架到了太子脖子上。所以說光有一顆勇敢的心是遠遠不夠的,最起碼得身體力行啊!

霓凰郡主去告狀了!

她大概是太獨立了,哪有受了委屈告狀的人這麼精神奕奕的呢?當時應該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衣服頭髮亂成一鍋粥再在皇帝面前面前尋死。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否則誰會真的相信你是被陷害了啊。所以後來被越貴妃三句兩句就給反駁掉,雖然動手總是不成功,但是越貴妃吵架還是一個頂幾個的。

越貴妃真是能言善辯的高手,霓凰和皇后兩個都打不上平手。

針對霓凰郡主的控告,她不急又不慌的一條條反駁回去,不僅撈得自身無罪,還把皇后和郡主都拉下水變成一起陷害她。司馬雷行事未遂,霓凰無傷,皇后沒有親眼所見,就憑一言之口憑什麼要她認罪?還直接把矛盾上升到黨爭,換成是我也會覺得是皇后拉攏霓凰郡主憑空臆造陷害太子,以達到譽王上位的目的。更何況是一直忌憚雲南穆府和疑心病甚重的梁帝?不過事實也畢竟是事實,越貴妃不是要證據么?好噠,求仁得仁,要實錘也是沒問題。

要幾錘就有幾錘嘛。

誰看見啦?靖王:我看見了。郡主你不是好好的嗎?靖王:我去的時候不太好啊。誰看見司馬雷來了?靖王:我看見司馬雷了。你胡說!蒙摯:皇上,我抓住了司馬雷……

但是越貴妃也不白給,幾乎在瞬間就找到了應付對策。而且敢於取捨,直接把太子推的一乾二淨。

這一幕和《風起長林》裡面荀太后差不多,最後居然都變成了只是一個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譽王在不久的將來說過一句話:你的兒子是兒子,人家的就不是兒子了嗎?所以說,難道一句母親就可以解決問題嗎?但是你別說,此時此刻也算解決了。至少梁帝那裡是過關了,尤其太子俯在他腳底下痛哭流涕的時候,至少他覺得這個兒子的確需要人去保護啊。最後越貴妃就只落得了一個降位的懲罰,而太子,就這麼輕飄飄的置身事外了。

本集結語:

其實就越貴妃陷害郡主這一事件里,幾乎是沒有任何一方真正得利的。最遭殃的莫過於打醬油的司馬雷。本以為抱著太子大腿總可以撈點什麼,但是不成想差點命都丟了。說來說去司馬雷也是個極蠢的主兒!換成謝玉,這件事就不能幹。即使謝玉答應了太后的事情,也是清晰的認識事情根本的。如果不是太后,換成一個嬪妃連同他去給一個本不相干的人下藥,他肯定不肯。你看事後梅長蘇想搬到謝玉只能牽連蕭景睿才能達到目的,而不是樓之敬等人要害一抓就一把,可見謝玉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非常聰明且不露痕迹的。而太子此事應該沒告訴謝玉,否則我不相信謝玉會同意。雖然原著小說中蒞陽公主是從謝玉那裡得到的消息,但是我覺得電視劇做得改編更為合理,不然這件事策劃的著實不夠完美啊!所以事敗後司馬雷就成了那個頂缸的。被人打斷腿不說,還落了個大罪。而太子,此時還顧得上他是哪棵蔥啊。我筆記本里有段話,我覺得挺符合的。皇宮如職場,現代生活中做錯事不僅丟工作也是會出人命的。該做的事情,一樣也不要少,不該做的事情,半樣也不許多。千萬不要因為臉皮薄,推不開情面,去違心做一些根本不應該由你來做的事情。即使是頂頭上司的威逼利誘,你也要要緊牙關頂住原則。你想呀,不是你職責範圍之內的事,為什麼偏要你來做?如果是好事,別人爭著做還來不及呢,怎麼會輪到你,難道別人傻呀?如果是壞事,你當然更不能沾染,做多錯多,一碰上就甩不掉,黑鍋以後必定是你背了。職責外的事情,你推掉,誰也無法說你什麼。一旦接了,萬一出事,你可是長上一百張嘴都說不清楚的。

(本集完)

更多文章可關注公從號「獨自歡喜」,輸入《琅琊榜》可得全部目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