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為霓凰郡主比武招親,除了緊臨雲南的南楚,其他周邊幾國都有人參與其中。

霓凰執掌南境大軍十年,戰績無數,如果其他國家娶到她,要遠遠比娶到一個正牌公主要划算得多,而且霓凰可以稱得上女中豪傑軍事奇才,就算刨開雲南的軍事力量,光這個人已然值得爭奪一番。但是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梁帝不可能讓這樣的機會落到外人手中,估計北燕是梅長蘇給那個已然成為太子的人出了主意來碰運氣,別人大概是娶不成郡主也可以試著來攪攪局,趁著光明正大的機會來探探大梁的狀況也未可知。

最遭心的莫過於梁帝。

他倒不是正經操心霓凰的婚事,而是南境的軍事力量。說起來,他對南境的擔憂就如同當年對赤焰軍的擔憂一樣,只是沒辦法再重來一次赤焰逆案。一則雲南太遠,二則距離外邦太近,如果一旦有了什麼風吹草動恐怕遭殃的是整個大梁。所以最好的好辦法還是讓她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控制起來,但是真正實施還是非常難的。

這些話,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梁帝卻也能和高湛推心置腹,其信任程度可知。人一旦到了至高位置,常常都是聽一句實話都難,國家也好,職場也好,就算有高湛這樣的傾聽者,也只能是聽聽罷了。

謝玉和譽王在看禁軍統領蒙摯和人比試。

很難得看到他們倆站在一起,此時譽王還不知道謝玉是太子的人。兩個人一起看著場下,表情都很凝重。

比試之後,蒙摯受邀去寧國候府議事。

梅長蘇獨自在院中看書。

這個側面看上去,胡歌右眼因為車禍而留下痕迹十分明顯。雖然不至於像劇中林殊容貌大變,但是也和十幾年前意氣風發的少年李逍遙相距甚遠。倒是挺符合林殊向梅長蘇的轉變。他做為演員本身也應該比別人更能體會主人公的那種情緒和心態,而不是僅僅的浮於表面的演技。

飛流獨自出去玩(後面看來也無非是在房檐間跑來跳去),豫津表示擔心,蘇兄則說無須擔心。他倆擔心的是完全相反的方向,豫津沒見識飛流真實水準,所以擔心的是小孩子出門會不會不安全或者走丟之類,而蘇兄則說不用擔心飛流會欺負別人。

話將至便打臉了,院外傳來打鬥聲音。

梅長蘇立刻起身跑了出去,可見還是非常擔心的。

蒙摯和飛流相遇,肯定不是刻意安排的。

蒙摯也是實在耿直,或者他並不需要對謝玉加以拂照,這裡直接埋汰了謝玉幾句。

我相信梅長蘇肯定也不甘於安靜的不為人知,但是也應該對如何表露身份有所安排。他不知道蒙摯會出現在侯府,也不知道飛流會無意間撞上,所以起初也是有些意外的。

只不過這場意外反倒讓他加速了透露身份,本就是計劃中事,意外反倒顯得更為恰當。看謝玉當場的反應,就差不多能猜到事實了。而謝弼是他順勢故意說出來的,這樣雙方几乎同時可以知道他已經來到京城了。因為謝氏父子隸屬兩方陣營,可能也是梅長蘇接近蕭景睿的目的吧。至少此時,梅長蘇還不是徹底了解蕭景睿的。

夏冬出城,霓凰郡主相送。

夏冬也很直接了當,也是彼此推心置腹之人,所以一點也不含糊。直到偶遇靖王,也側面點出了二人矛盾的核心。兩個人就像小孩子打架了一樣,見面互相瞪眼睛找茬。也能想像得出十幾年前關係之好。

初見夏冬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眼熟,一直想不起來是誰。後來去查了一下演員表,才記起是《父母愛情》裡面的小辣椒江亞菲。我也沒看過其他的電視劇,這兩個角色倒也有相似之處。

靖王蕭景琰此時才正式出場。

回想一下多年之前的娘娘腔,王凱不知道是感謝那段無奈的歲月還是想格式化所有有關信息。我能說,我真的看過全部的《醜女無知》么……

想來,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但是不能輕易放棄。或許他同很多跑過龍套的人一樣,因為想留下來,所以接受很多不可能。

我很敬佩這樣的人。

靖王回宮,因為梁帝父子三人在欣賞書畫而被攔截在了宮城口。內外三人的身影對比鮮明。若不是高公公提醒,恐怕梁帝已然忘記了。

通過霓凰郡主的言語,能看得出來靖王平時是沒少幹活的,卻因為性格問題吃力不討好。倒不是說這樣堅持己見不對,但是這個世界上我們為什麼要努力呢?不就是為了有所回報么!

昨天有留言說了如妃在《金技欲孽》中的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我記得她還說過另一句:很多時候,人並不想改變,可是因為環境,不得不變。

林殊想改變么?他不想,他想一直是耀眼明亮的陽光少年。霓凰想改變么?她不想,她想一直是明媚單純的掌上明珠。可是,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情,沒有一個人可以還像以前一樣。他們不得不根據環境的改變而變化,林殊成了滿腹奇詭梅長蘇,霓凰成了獨立隱忍的大齡剩女。可是他們卻一直堅持著不變的本心,而不是如同靖王一樣,固執任性的堅持己見。不能說這樣不對,如果他變了也不再是林殊認識的那個人了。可是他想以目前的這種心態去實現他的夙願,那是不可能的。

靜妃。

這裡只出現了短短一個鏡頭,也沒什麼太多的內容。靜妃如同所有的母親一樣,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隨著孩子的成長,做為母親已然不知道再怎麼才能對他有所幫助,尚且能做的只好是你吃啊,一點也不胖,再多吃一點吧。

梅長蘇外出歸來,皇后受譽王之託前來打探消息。謝弼欣喜,景睿堅持。

這一段也是蕭景睿形象立體起來的重要一幕。梅長蘇從之前的漠然到最後的深思,他也許之前知道景睿是寬厚正義之人,但是沒有想到景睿會如此純真大氣。

景睿沒有委婉的謝絕,而是直接了當的說了所有的大實話,堵死了謝弼的解釋和後路。因為有了第一次還會有第二次,如若不把話說透,那麼謝弼就不會明白他有多堅持。梅長蘇是他最羨慕的江湖中人,至少在他的眼中梅長蘇活成了他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他可能也知道梅長蘇進京一定會捲入些風雲,但是他不允許是通過自己被動的陷入其中。

「至真至善至誠,至寬至厚至達。」我忘了在哪裡看到這句作者對蕭景睿的評價,想來景睿也一定是她非常喜愛的人物之一。在這部劇中,成長最大的可能就是蕭景琰和蕭景睿,景琰是慢慢打磨稜角,而景睿則是如同璞石成玉,越來越溫潤。

太子和譽王彼此牽制著一起來看梅長蘇。

我一直覺得,如果太子安穩再安穩一些,雖然不能立多大功勞,但是只要不犯錯,接立皇位的可能還是很大的。畢竟皇上當初選他當太子也不是為了立flag。譽王倒像是個防止太子過嬌過傲的陪練,只是人很難在實際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他就是覺得自己是太子應該比任何人都要強。

譽王不一樣,他想打敗太子就必須要比太子強上數倍才行,因為從起跑線那他就已經輸了,所以他想要招募梅長蘇的態度要遠遠重於太子。他會研究江左盟的的情形,他也會研究梅長蘇的底理和喜好,同蕭景睿完全相反,他想要自己的每一步都得到回報。

到後來一段時間,梅長蘇也的確在表面上站在他的陣營里。

霓凰郡主初見梅長蘇。

第一次在城門相遇因為沒有關聯所以只是提及一句便忽略過去,第二次特意和皇后一起去侯府的時候,因為景睿的阻攔也未曾得見。所以這次霓凰雖然面帶微笑卻隱雜著一絲輕蔑,大有一副「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聖」的架式。等第一眼看到,面色就凝重了起來。

人和人之間的感覺,其實是很玄妙的東西。用現代人的說法,一見鍾情其實就是荷爾蒙在作祟。反正霓凰當時應該是有點蒙圈的,林殊在她心裡從來沒有消失過,所以她等到了現在。當精神世界一直存在著的人突然和現實中某一個人的感覺相近時,就會覺得特別熟悉。就像之前和梁帝說的一樣,要是遇到了命中注定之人,其實也不必在意他是什麼樣兒,哪怕沒有英姿颯爽,哪怕沒有氣宇軒昂。

我個人覺得,第一次相見的時候,霓凰其實並不會認出或者以為梅長蘇就是林殊,她只是再次遇到一個喜歡的人而已。所以她不抗拒肢體接觸,所以她很想去探究與了解。

霓凰追將出來,也沒什麼客套的意思,很直接了當的發問。

梅長蘇問她:你對我的事怎麼那麼感興趣?

霓凰就差說:我只是對你的人感興趣而已……

(第二集完)

本集結語:

梅長蘇有沒有想過做回林殊?

我想,在太奶奶拉著他的手問他什麼時候成親的時候,他一定幻想過自己如果一直是林殊,那麼現在比肩跪在那裡,不說兒女繞膝,也至少夫妻舉案齊眉吧!

如果可以一直幸福,誰又要去辛苦呢!

我忘了看什麼電影還是電視劇,裡面有句話卻一直記了這麼多年:世界上最好的廚師,也想要家裡有一個做飯等著他回來吃的妻子。

人性都有這樣一個弱點,再強大的人也會有一個能夠被觸動的柔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穴」。

梅長蘇可以在見到謝玉時鎮定自若,也可以在見到太子與譽王時淡然寧和,可是他在遇到太奶奶和霓凰郡主的時候卻失了分寸。因為那曾經是他期待過的美好,是他為之而努力過的生活。與其說後來霓凰郡主認出他來,倒不如說是他從來就沒有掩飾過自己。

原著小說中霓凰和另一個人在一起,劇中做了改編。與其說增加了戲劇衝突,倒不如說更加的生活化,讓梅長蘇多了世俗的溫暖。其實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已經難以見到十幾年還在繼續等待的愛情了。與其說等待一個人,不如說沒有遇到更好的人。所以這樣的故事放在古代能夠讓太們感動,而如果放在現代卻著實不太讓人相信。這個時代吸引我們的太多了,感情也變得不再是生命里唯一的那抹溫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