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白髮王妃》,第一眼的時候,感覺場景很美,古風古韻。

光影的流轉以及濃重的原木、盞燈的對稱讓整個場景風雅閑適。

室內布置很有藝術觀賞性,看得賞心悅目,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跟我說這部劇還可以的原因。

看起來舒心、輕鬆,粽子後面要說的就是這種「偽古風」

偽古風美感

除了古香古色的建築外,還有屋內的插花、紙筆、茶酒、糕點也是很有講究的。

用花枝點綴也是極具有美感,揮筆成墨、蒸酒煮茶頗有文人之風。

美嗎?美!可是……

十幾集下來空鏡、特寫場景很好看,服化也古風,但就是沒撒感覺,在感嘆美之後,沒有留下任何的韻味。

這種感覺就像在吃一道色度好看,但沒有味道的毛血旺!

其原因就是現在古裝劇服化、布景到位了,卻偏偏少了意境!

服化道對比

我跑去又看了古裝劇巔峰作(偏服化的)——《大明宮詞》

還有前幾年的古裝電視劇:於正版《神鵰俠侶》、《鳳囚凰》、《將夜》、《琅琊榜》、《上錯花嫁嫁對郎》,總結出原因。

先看圖!

從《神鵰俠侶》到《鳳囚凰》,於正都已經明白現在人的喜好,就喜歡平淡素雅風格的。

將原本花里胡哨的顏色,換成素色簡單風代替,喜歡的人果然不少。

用許多古雅飾物做點綴,看似很具有古典雅緻,但噱頭十足,鏡頭下除了人空無一物,甚至沒有故事。

《琅琊榜》也是清淡純粹的冷色調古裝劇,從上面的圖就可以看出來:

同樣是藍色,《鳳囚凰》雖然看起來古味十足,但是顏色深淺比例大,為追求美弄得頭飾浮誇,服化與人物性格沒有關係,它更像是美圖的調色風格。

《琅琊榜》服裝不華麗,顏色清雅,有著淡淡的衝擊古意,劉濤因是女將,為人敏銳謙卑,所以色彩皆淡薄低調,背手動作也表現出武將神韻。

場景與服化的搭配不能一味追求「古風美」,更重要的是在體現古代場景的時候,與人物要緊密相連。

《琅琊榜》劇中畫面主調白色、青色、白瓷的白、青瓷的青,似水墨撩動,與山水間的一幅畫,古風韻味在,意境也在,看下面胡歌出場圖。

《白髮王妃》、《鳳囚凰》等,場景好看是好看,但是色調頗深,顏色多重,沒有古代那種韻味。

更像是現代人假裝的古代模景——拍攝影樓古風。

看下面容樂與羅雲熙飾演的容齊的飲茶圖,對比胡歌飾演的梅長蘇的看書圖。

同樣是房內的布局,對比發現,《白髮王后》雖然美,但擺件多且雜,整體顏色鮮麗,為了展示美感硬凹出閑適的造型。

要知道,就算是架空朝代,既然要拍古裝劇走,就遵循: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家居多用清淡之色,文人更甚。五色令人目盲,躲避顏色,反而使觸覺有了蘇醒的借口。

東方美學獨有留白之美,沒有高大上科技文明福澤的空間,故靜可了群動,空可納萬境。

意思就是屋內東西少一點!!

現在國產古裝電視劇越來越追求場景服化,追求浮於表面的「偽古風」美感。

在看似「古代美」的面前,你可看到一點點「意境」在哪?

意境

再者從《大明宮詞》來看,服化與場景體現出來的意境!

大明宮詞是這樣形容太平的:

長安細雨,沐浴著太平;大明宮景,多少宿命。回首遙望蒼穹下,世事浮沉,無常無情;終我一生,難尋太平。

上圖光影、背景和畫的道具,都能展示出太平的柔婉綺麗,哀而不傷的性格。

道具不華麗,色彩也不斑斕,場面也不是過度的漂白,但能看出「有我之境」,人物性格、心境。

道具本來就是為了體現人物,可惜現在的道具就是擺設,啥用沒用!

為什麼說《白髮王妃》之類的電視劇,場景好看,但是意境不在。

再看三張圖就能看明白了!

第一張圖《白髮王妃》傅籌桌前的插花、茶道?what ?一位將軍面前擺這些?

我算是發現了,《白髮》劇組是搞插花出道的、以批發茶具發家的!

你給傅籌桌上放幾本兵書、兵器,都比這靠譜。

第二張圖《琅琊榜》蕭平章在琅琊閣的截圖,道具不多,但場景大氣磅礴,能夠體現出一個將軍統領的沉思和寬廣。

重點是場景與人物心境是匹配的。

第三張圖,張易之溫文雅緻,手上的唯一道具笛子,體現出文人的憂愁萬千,燈光的明暗真的是太傷感了。(超愛這張圖)

其實《白髮王妃》這些鏡頭單看,真的好看,就真的只有!好看!

美則美矣,但場景太盛!沒有真實感!

比起浮於表面的美感,更喜歡具有濃厚意境傳達出來的畫面。

既要有好的拍攝手法,也要有人物感情的刻畫,才能真的體現出意境來。

簡單、乾淨、素雅!

  • 寫在最後

電視劇的服化道、場景這些都是為劇情、人物準備的,導演在追求古典美的時候,不要太浮於表面的「偽古風」。

更多的是去塑造人物,體現劇情!

全文自己編寫,如有侵權立刪。

如果轉載請通知,並註明出處。

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日日盡興

日復一日,持己獨見,儘力思考,興雅生活,不從眾,不攀附,孑然一身過此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