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貝的掏心話:當初只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只會為了求職而求職,殊不知其實求職是一個既講究策略也需要體力的活。我們總得先了解這份工作所在的行業和崗位是幹啥的,多加實踐,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足夠打動面試官。

1、總得先搞懂券商是如何賺錢的

相比於銀行的「土財主」氣息,券商好像更洋氣一些。不過,洋氣都是唬剛入行的小朋友的—畢竟在這個靠實力說話的年代,賺錢才是王道。

券商的賺錢最主要的不外乎幾條:資本中介(投行)、代人理財(資管)、代辦炒股(經紀條線)、自營投資(自有資金)、其他(直投、期貨及衍生品、公募牌照業務、海外業務等等)。

(1)資本中介:投行是券商最核心的業務:說白了就是協助企業直接融資,如發股、發債、併購重組,券商作為資本中介,賺的是傭金服務費或者撮合費。相比於銀行,券商的優勢在於與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端的連接。

(2)經紀業務:券商的老牌業務:大家日常所看到的營業部便歸屬於這個序列,也是券商的創收大頭。日常我們炒股都需要找一個券商開戶,所發生的每筆交易都得給交萬幾的傭金。只不過這塊競爭實在太激烈,萬5以上的傭金率已再難尋,萬2的白菜價倒隨處可見,甚至虧本先搶來客戶。

現在每一個券商幾乎都成為了全業務條線的承攬部門,是券商最前線的銷售窗口。

(3)資管業務券商實力不容忽視:平常所看到的券商推出的「大集合」、「小集合」便為此類。券商既有強大投研體系作為後盾、又有營業部深耕的個人及機構客戶資源,產品設計靈活,是大資管時代的重要競爭者。

(4)自營投資:自有資金的投資:券商自營團隊一般不大,但對最後券商的凈利潤影響卻不小,因為以上的業務都是中介業務無風險的,唯有這塊,是券商用了自己的真金白銀去投的。

券商的自營投資以絕對收益為主,既投向於股債等二級市場,也會做些股票質押融資等非標類業務,當然以資本市場方向的資產為主。

(5)其他業務業務種類繁多:除了以上四大主要業務,券商作為所有金融機構里產品及業務最為齊全的,還涉及券商直投、期貨、公募牌照業務等等,但相對都不是創收的大頭,所以不是文中的重點。

2. 券商的行業特點:靠天、靠監管

(1)靠天吃飯比想像中更嚴重

券商這個行當最大的特點莫過於:看天吃飯。

這是受政策及監管影響最大的金融細分板塊。

IPO一停,投行部門瞬間歇菜。

資管新規一出,券商的通道業務被堵,規模便大幅萎縮。

熊市一來,經紀業務便是大蕭條。

所以,行情好的時候要瘋狂做業務,可能後面三年都要靠這一年活著;行情不好的時候只能耐得住寂寞,使勁折騰也是沒招。

我想在2014、2015年券商日子過得舒爽的時候不會想到,沒過兩年,2017年、2018年寒冬就這麼突然來臨。

(2)券商幾乎是金融行業創新的發源地。

金融賺錢的方式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靠資金賺錢,例如銀行放貸所掙的息差、股票投資的低買高賣,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靠資金賺的錢體量往往很大,但同時也有風險存在。

一種是靠撮合賺錢,提供的是中介服務,投行、經紀業務不外乎如此,賺錢的體量肯定沒那麼大,但風險極低。

除了自營投資部門,券商賺的大多是第二種錢。

因為天天浸淫在訊息萬變的資本市場,券商的能人異士們幾乎是所有金融人里對市場、政策及金融工具里最為敏感與熟悉的,自然也創造了最多的金融創新,以賺到監管還沒管到的錢。

所以,我認為券商是所有金融細分板塊里最靈活、最市場化的部門,也充斥著江湖味道、也是一個能彰顯個人實力的地方。

所謂江湖,既是包羅萬象、也是險象叢生,有正派、有歪道,所以牛人輩出,當然一不小心也會有到裡面去的,就如這個行業最貼近的股市一樣訊息萬變。

3.券商的發展趨勢

投行序列在未來十多年仍是券商的核心。不得不說,對比於日韓及台灣香港等地區,大陸的券商起碼還有十多年的黃金日子。以台灣地區為例,真正好的企業沒那麼多,好企業都已經上市完了,投行沒什麼事可做,只有一些併購重組的需求。但受益於大陸仍然蓬勃發展的經濟,仍有不少的企業等待登陸資本市場,目前IPO加速便可理解為變相的註冊制,雖然仍以合規性審核為主。

等過了十年,好企業都上得差不多了以後,起碼還有十多年的併購重組業務要火。其實在2018年,併購重組火爆的影子已經開始出現了。

整個二級市場估值體系的重塑,使得有真實成長及底子的企業能走得更快更遠,而靠概念及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必將敗北,龍頭效應下產業整合正在加劇。

券商仍會佔據資產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券商有實力最為強勁的研究部門作為後盾,但在過去幾年的資管業務中過於倚賴通道業務的短平快營收模式,忽視了內部投研的整合及投資能力的真正提升。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台,資管界正本清源回歸主動管理,這對券商系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證券行業的龍頭效應也在凸顯。這個趨勢在17年已經足夠明顯。大券商往往擁有更強的股東實力及背景,更優質的人才,更雄厚的資本金以及更多成功案例積累,在投行承攬等業務中佔據優勢。有很多中小券商一年連一單發行業務都攬不來,而一些大券商能賺得盆滿缽滿,在弱周期下便能扛過。

4.券商真的好混嗎?

券商,特別是投行、研究院等等給人一種分分鐘年入百萬的感覺

果真如此嗎?

那僅限於大券商或大佬們!

我一四大出來的哥們兒,CPA+司法,在一小券商,拿著不到一萬的基本工資,年底獎金?那是幸運兒的事兒。

小券商可能一年連一個上會的都沒有,或者上會了但沒有過會的。承銷費如何來?獎金如何來?

何況在目前這樣強監管下做成一個項目有多難?

所以,賺錢的人是有的;但大部分同胞仍然是十足的民工,馬太效應越來越嚴重。

而大公司往往也被詬病激勵機制及大鍋飯的問題,潛台詞是:你們賺錢都是公司給的資源,你拽個毛?

所以,剛入金融圈的你,請擺清楚自己的認知。不要把券商想成一個滿地撒錢的地方,你所見的,可能都有些裝逼的習慣,但是,內心那個民工范兒、那個苦逼,是掩飾不了。

而在券商工作的人兒,免不了每天接觸資本市場的訊息萬變,倒是學習能力、腦子最為靈活的一撥人。如果你喜歡挑戰、新鮮感,券商還算是很好的去處,畢竟這裡有很多的聰明人、讓你感受到資本的流轉、讓你體會啥是人性啥叫利益交換。

對於銀行,券商的特點在於更市場化、更自由化,但再學習及業務壓力也往往更大。

君不見賣方研究員們在新財富季的日漸憔悴;君不見投資經理們看著波動的凈值壓力大到失眠;君不見投行狗們趕著上千頁的材料無數晚歸的夜晚;君不見經紀業務線的同胞們看著無數的KPI發愁。

券商狗們,各有各的不容易,但也相對足夠刺激,挑戰不小。

至於去到哪,更多看興趣所然。

喜歡研究的莫過於研究所(一般包括宏觀及利率債、信用債、各細分行業的研究);資本市場基本功積累最紮實的莫過於投行序列(投行、債承債銷、資本市場部等);喜歡投資的可以去資管、自營(資管部、自營部、衍生品部門);營銷型選手可到機構銷售或分公司及經紀條線去撲騰(XX分公司、XX營業部等)。

沒有最好,只有更適合。

不過,年輕的時候,個人認為去技術性強點的崗位會更好些,因為金融到最後,說好聽點是資源整合,本質都是拉皮條、搞銷售。不過,高級銷售的內功,卻是需要長年累月對行業、標的分析、財務、法律等十八道武藝的積累的。

祝君幸運!

歡迎關注俺的公眾號「小貝人才工作室」(或搜xbcareer),每一篇都是蠻用心來寫滴,希望多點有緣分的人看到或有些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