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測試市面四十四款乾香料樣本,發現有二十三款含有黴菌毒素。

【星島日報報道】乾香料是很多菜餚中不可或缺的調味配料,消委會測試市面上四十四款乾香料樣本,發現超過一半測試的香料樣本都驗出可致癌物的黴菌毒素,當中有十五款香料樣本,更驗出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有機會影響胎兒的致癌物;在各樣本中,黃麴黴毒素含量最高的兩款樣本,更超出香港法例上限,消委會已經轉交食安中心跟進。食安中心確認其中一款香料的樣本超出法例上限,並指令該公司停售受影響產品,若有足夠證據將會提出檢控。

消委會測試市面四十四款乾香料樣本,發現有二十三款含有黴菌毒素,分別為十五款辣椒屬香料、六款肉豆蔻及兩款薑黃樣本。黴菌毒素可細分為黃麴黴毒素及赭麴黴毒素A,因應食品內黃麴黴毒素含量受本港法例規管,加上該毒素有機會影響胎兒,因此較受港人關注。

測試結果顯示,在四十四款樣本當中,有十五款樣本驗出黃麴黴毒素,當中有四款香料的總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其中兩款肉豆蔻樣本驗出的黃麴黴毒素,總含量分別達每公斤十七點七及十七點五微克,超過香港法例每公斤含十五微克的上限,消委會已經轉交食安中心跟進;另有四款驗出的赭麴黴毒素A超出歐盟標準。

食安中心亦有即日跟進,發言人指,於上環一商店抽取有關樣本作檢測,結果顯示樣本每公斤含二十一微克黃麴黴毒素,已知會涉事商戶上述違規情況,並指令該公司停售受影響產品,如有足夠證據將提出檢控,並且正追查有關產品的來源及分銷情況。

食安中心發言人呼籲,市民如曾購買受影響產品,應停止食用,為避免攝入過多黴菌毒素,市民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減低因偏食某幾種食物引致的風險,並避免食用發黴或受損的食物。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表示,雖然在正常膳食下,港人使用香料分量很低,因此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風險不高,但因應在香料內發現黴菌毒素比率較高,因此消委會期望當局檢討會否修改現行法例的規管。她同時提醒市民,購買香料時要查看包裝是否完整,以及香料表面有沒有異樣,在開封後亦應密封存放於清涼乾爽的地方,並且要盡快食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