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禮滑雪場上的遊客)

文|王一然 編輯|馮翊

張家口崇禮,這座雪期長達五個月,常住人口十幾萬的小城正在被更多人所知。

3月9日剛剛結束的滑雪節,歷時101天,這座位於北京西北方的小城共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被《紐約時報》評爲2019年全球52個值得前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兩個月前,北大第三醫院崇禮院區還被掛牌爲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定點醫院。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關注崇禮近二十年。大概十年前,崇禮要發展風力發電,他給市裏寫了信,“發展風力發電,崇禮的生態資源優勢就會被廢掉了!”他建議利用滑雪產業鏈帶動全季節的旅遊,打造一個“東方達沃斯”。最終,建議被採納,山頂的發電塔都搬走了。

崇禮正悄然發生蛻變。一百多年前,這裏還是旅蒙商人的貿易中轉站,被視爲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結合部,更早前,還是與蒙古騎兵交戰的兵戈之地。而今,崇禮做的更多的事是搞旅遊,建滑雪場,發展會議經濟,逐漸成爲環首都經濟圈內不可忽視的旅遊熱點。

以下是搜狐後窗和李鐵的對話:

崇禮原本要搞工業經濟

後窗:之前的崇禮是怎樣的,是否具備發展滑雪經濟發展的要素?

李鐵:過去崇禮的發展依賴兩樣東西,一個是農業,一個是金礦。

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頭10年,金礦每年平均大概給縣裏貢獻財政1.2億;崇禮地勢高,風電資源穩定,搞風力發電,能給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每年增加2700萬元左右的收入。當時已經投資的幾個滑雪場老闆就緊張了:如果山頂都是發電塔,滑雪場就無法生存了。

大概十年前,我找到當時的縣委書記,建議不要在崇禮未來的滑雪場地區搞風力發電,希望把已經搬上來的發電塔搬走,縣裏不同意。因爲對一個貧困縣來說,這些稅收是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而已經投資的滑雪場,對縣裏財政影響不大。

我又給當時的張家口市委書記直接寫信,提出,可以引用“東方達沃斯”的概念,通過滑雪產業帶動會議經濟,增加旅遊人口流量,在崇禮形成新的消費熱點,“如果崇禮發展風力發電的話,所有山頂都建了發電塔,周邊200米之內不可以有人畜活動。這樣的話,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滑雪投資和旅遊發展的上升勢頭就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當時,建發電塔的路已經修到山頂。幸運的是,時任市委書記贊同我的提議,崇禮縣的領導最終接受了我的思路,調整了發展戰略,風力發電塔都搬到了五十公里以外。

(2015年7月31日,河北張家口崇禮,村民在羊圈中拎着水。)

後窗: 崇禮第一個滑雪場是怎樣的,後來的滑雪投資順利嗎?

李鐵:崇禮第一個滑雪場在塞北,90年代修的,特別簡陋,沒有吊椅式纜車,只有最傳統拖拽式纜車。如果想要到山頂,只能乘坐北京傳統的212大吉普,一次可以拉20個人上山現在看來都是嚴重違規的。當時駕駛室坐4個,兩邊座椅一邊坐4、5個,中間堆起來的雪板和雪仗上邊趴2個,後面擋板站4個。10塊錢上一次,沒有造雪,全是天然雪。

現在崇禮比較知名的萬龍老闆和雲頂滑雪場的老闆,就是當年從這兒滑出來的。

2002年,萬龍雪場建了起來。之後雲頂的老闆也特別喜歡在這裏滑雪,也有強烈的投資意願。他最擔心的就是崇禮的交通,當時開車走高速到張家口,穿過城區以後走山路,每次大概四個小時。真正決定他投資到位的就是張承高速崇禮段的開通。投資雪場之後,雲頂又投資了一個號稱超五星級的豪華酒店,大幅度提升了崇禮雪場的接待水平,也奠定了崇禮申辦奧運的基礎。

後窗:您基於哪些因素的考慮,提出要把崇禮打造成“東方達沃斯”?

李鐵:達沃斯是世界著名滑雪聖地,全季節都可以旅遊,平均每年能接待五六百萬人次。因爲滑雪和旅遊帶動了達沃斯的發展。在中國,全季節旅遊特點的地區,雲南算一個。但它主打觀光旅遊和養生旅遊,且距離我國經濟發達的都市圈較遠。隨着我國消費升級,城市中等收入以上羣體的消費內容發生了變化,人們更關注深度參與性旅遊,特別是與戶外運動有關的參與式旅遊。

而滑雪是世界發達國家最普遍的戶外運動,逐漸從歐洲和北美向亞洲比如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蔓延。滑雪自上世紀末進入中國的大衆消費市場以來,改變了很多城市人羣的消費習慣。我們叫它“白色鴉片”,會上癮。這種參與式的運動休閒度假遊是針對中高收入羣體反覆、持續多次往返的運動性旅遊。

就目前已經開發的滑雪場來看,亞洲雪期最長的滑雪勝地之一就是崇禮。每年11月份始到次年的四月初,曾經有一年甚至延伸到五一。每年的雪季初和雪季末,日本、韓國、俄羅斯的隊伍都要來這兒訓練,崇禮也成爲著名的國際滑雪運動訓練基地。

後窗:會議經濟對崇禮來說有什麼價值?

李鐵:會議經濟對於旅遊點來說非常重要。

像達沃斯,它相對封閉,適合會議討論,又適合度假休息,能吸引各國政要、各行業專家等羣體到這個地方來開會。與此同時,來開會的人又會帶來龐大的信息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另外,對崇禮來說,酒店的利用率可以通過會議經濟帶動提高。達沃斯雖然早就是全球知名的滑雪度假勝地,但是真正使它揚名天下的還是冬季達沃斯論壇。這就是會議經濟的作用。

後窗:崇禮是否會像日本長野等城市一樣,有“奧運後遺症”?

李鐵:崇禮離北京200多公里,坐高鐵不到一小時就能到。新開的京北高速通了之後,開車不過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它還對應着京津冀幾千萬人口中的高消費人羣,不只具備簡單的滑雪功能。

冬奧會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幾百億的投入,一定會帶來市場要素的跟進。而同時,崇禮自身的優勢就是距離京津一個小時交通圈的區位條件,自然的景觀優勢以及滑雪產業帶動的夏季避暑、秋季賞紅葉、全季節避霾和冬季的滑雪度假等,這些都是京津冀都市圈消費升級很重要的內容。

而且北京周邊就一個崇禮,至少目前還沒有可以與崇禮在各方面條件上具有競爭力的滑雪度假旅遊地。日本長野之所以出現了奧運後旅遊人口下降的結果,原因是同類區位條件和景觀優勢可選擇的旅遊度假地區很多,例如北海道。日本的雪期比崇禮短一至兩個月,多一個月的雪期就多一個月的利用價值。最重要的是,崇禮的夏季避暑和秋季度假的可選擇性要比長野多得多。不存在說,冬奧完了崇禮就不發展了。

2012年,我當時建議萬達進入崇禮開發,當時去那兒投資還是屬於喫螃蟹的階段,畢竟冬奧會申辦還沒有提上日程。王健林建議我幫他推動長白山萬達小鎮的發展。我認爲時機還不成熟,關鍵在於滑雪人口和區位條件,特別是與北京的距離。時隔7年過去了,長白山將來會是我國以及世界最著名的滑雪以及全季節旅遊勝地,但至少從目前崇禮和萬達小鎮的發展結果來看,我認爲崇禮應該是當時投資的最佳選擇。

(崇禮的奧運氛圍濃厚)

北京“反哺”

後窗:2012年時任河北副省長的宋恩華曾呼籲,希望能給予像張家口這種爲北京生態“奉獻”的城市一定補償,這種“奉獻”得到“回報”了嗎?

李鐵:張家口恰好是一個得到“回報”的城市!張家口的地理位置對北京來說是“上風上水”,要保證生態,要保證提供給北京的一汪清水和一片藍天。假設搞工業,大部分污染就直接影響到北京。所以這些年,張家口因爲承擔了保護生態職能,也限制了張家口的經濟發展。這是一個相對痛苦的過程。長期以來張家口的GDP一直上不去,成爲困擾當地政府的一塊心病。

十幾年堅持不懈的生態保護和綠水青山的培育,張家口終於等來了機遇。北京的逆城市化旅遊度假消費開始反哺了張家口。以滑雪產業帶動崇禮的旅遊經濟發展,使得崇禮成爲消費升級的旅遊熱點城市。

後窗:相比其他環京小鎮,崇禮具備什麼特點和優勢?

李鐵:崇禮是北京周邊爲數極少的能形成體育特色小鎮的地方,圍繞滑雪和各種山地戶外運動,可以發展各種相關產業。比如與冬季體育運動有關的裝備製造業的品牌營銷,過去重點是在東北。例如原來很多滑雪服裝和滑雪用具的品牌銷售商都在哈爾濱,現在都在崇禮開辦經銷店和商店。未來可發展的還有滑雪教育培訓。

另外,伴隨着假期學生的冬令營、夏令營的開辦,各種相關的服務機構、教育培訓機構和醫療機構也會到這裏紮根。

後窗:崇禮的經驗是否可以複製,它的成功對周圍的城市有哪些影響?

李鐵:崇禮在北京偏西北的城市中起到了龍頭的帶動作用。

比如,來崇禮的很多遊客以家庭爲單位,孩子學滑雪,大人不會或者老人不會。夏天在崇禮避暑度假,圍繞着崇禮周邊可以遊玩和觀光更爲豐富的景觀。像張家口的張北、沽源、蔚縣等地的旅遊經濟就被帶動起來了。圍繞崇禮和張家口,還形成了1-2小時交通半徑的旅遊圈,甚至影響到相鄰的內蒙古一些旗縣。

但崇禮不可能容納過多的項目,所以在崇禮放不下的產業,只要不違背生態和環境的限制,在周邊的其他縣區還是可以擺放,這樣也會帶動張家口其他縣市的工業的發展和獲得其他項目投資的機會。

(崇禮縣某樓盤)

核心區房價仍會上漲

後窗:崇禮目前的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哪些問題,對比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們有哪些可以借鑑的地方?

李鐵:崇禮最大的問題是發展模式:依靠旅遊經濟帶動房地產。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旅遊熱點城市房地產業重點表現在酒店地產,說白了就是“你在這裏花錢和消費,但別在這買房子”,因爲買房意味着土地資源和空間資源永久的提供,而且當地政府還要解決公共服務供給問題。房子買了,如果人不來,資源就會被閒置、浪費。

所以未來崇禮房地產包括旅遊地產發展,要考慮到如何把閒置資源調動起來,增加旅遊消費的流量,減少既定的公共服務和政府資源的供給。

雖然上級有關部門一再強調崇禮不能過分開發房地產,但還是遏制不住地產商的投資。目前看,房地產的發展十分活躍,會影響到一定的資源利用。但是市場會主動發生調節的作用。當買房子的人不在的時候,中介和酒店物業可以自動跟進,將房子出租出去,提高房產的利用價值。

崇禮不能過度發展房地產,主要原因是空間資源的限制,山地多。森林資源豐富,可建房的空間嚴重稀缺,不適合大規模發展地產。而且這裏是缺水乾旱地區,房地產發展過快,會導致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供給短缺。

後窗:崇禮掀起了新一輪“文旅地產熱”,核心景區的房價已經漲過兩萬每平米,這會影響崇禮的發展嗎?

李鐵:冬奧會的基礎設施投資,肯定會給崇禮的公共服務資源加分。全世界滑雪勝地核心地段的房價和大都市核心區的房價都差不多。原因在於滑雪場地的核心區地段土地資源極爲稀缺。因爲資源稀缺、土地利用價值高,就像曼哈頓的房子貴一樣,不可能無限供給,因此價格會保持在高位。支撐價格的還是中產階級以上的高消費羣體,而核心景區地方就這麼多,價格也會居高不下。但是縣城裏房價就不會那麼高,包括滑雪場核心地段之外較遠的地方,房價也不會太高。

後窗: 打造“滑雪小鎮”是否能成爲獨立的經濟模式?

李鐵:以前北方人有錢去三亞,現在我們說“南錢北花”,提出了一個“冰雪經濟帶”的概念。隨着中高收入階層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形成深度旅遊的消費習慣後,會不斷選擇新的雪場開發。中國目前有700多個雪場,與日本差不多,但是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所以滑雪運動的開展和普及,還會激活甚至帶動像吉林的北大壺、松花湖,黑龍江的亞布力等傳統雪場進入新的發展高峯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吉林長白山和新疆阿勒泰地區是我國天然降雪資源最爲豐富的地區,雪期長,是世界最好的潛在的雪場資源,未來都可能建設以滑雪產業來帶動“滑雪特色小鎮”。雪場的建設數量也會大幅度增加,開辦滑雪場的省份和地區也會越來越多。例如成都附近的西嶺雪山和陝西的秦嶺都已近、開辦雪場。

相比之下,崇禮優勢巨大,背靠的是京津冀這個超級大都市圈形成的消費市場。如果去阿勒泰,就要坐六七個小時的飛機,交通運輸和時間成本就很高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