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在臺灣喊的震天價響,但究竟該如何轉型?是否應該學習對面的大陸,來個騰籠換鳥、掃除低端產業?拚經濟有這麼重要?臺灣缺少的是什麼?這篇
【經濟科普】何謂產業轉型?從製造業迷思看臺灣經濟現象
從很多面向對臺灣的產業結構進行討論,結論我也非常認同:
假如這個社會能產生真正受人尊敬及愛戴的企業家,使勞資不再永遠對立,才能令企業與政府攜手處理社會問題,共同帶動社會成長。臺灣真正缺乏的資源其實是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而這纔是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

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進入失落的二十年,而產業、成長模式都與日本類似的臺灣,也無法避免的步上其後塵,且臺灣的產業外移比日本更為迅速。其實全世界看來看去,成功從製造業轉型的案例,就只有一個美國而已。美國雖然經歷網路泡沫、金融海嘯的重創,但憑藉著獨特的優勢:全球以美金為通用貨幣,使美國得以以鄰為壑,拚命印鈔而不產生大規模通膨;矽谷的高科技聚落,科技公司羣聚形成生態圈,新創公司容易取得資源,又有激烈競爭的環境,大大縮短了企業、產品的成長週期。美國有著廣大內需市場、獨特的矽谷經驗以及美元身為國際貨幣的多重優勢,都是臺灣難以複製的。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研發;一流企業訂標準」走在產業最前端,訂定標準的美國企業光靠權利金就賺得缽滿盆滿,得以將大筆資金投入研發及品牌行銷,維持其技術優勢並賺得更多資金,進入正向的循環。關鍵技術掌握在他國手上的臺灣企業,靠購買模組或支付授權金的方式生產終端產品,直接承受工廠跟市場起落的風險,大浪來時首當其衝被打下船。美元近年遭到人民幣挑戰其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中國也有著不輸美國的廣大市場,想要保持美國的優勢地位,鼓勵創新、促進技術發展,是美國以及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的目標。

 

發明家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養成的?

Childhood surroundings matter more than genes for would-be inventors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一個五人的經濟學家團隊,追蹤、分析了一百萬名(!?)美國發明家之所以有創意的原因,包含稅務、專利、學術表現、父母背景、成長區域、就讀學校等等各種生活面向。結果顯示,其中三項因素對一個人能否成為發明家,有著巨大的影響:收入、種族跟性別。家庭收入位於前 1%的孩子,取得至少一項專利的機率,是家庭收入低於中位數的孩子的十倍。男孩取得一項專利的機率大概是女孩的四倍;白人小孩則為黑人的三倍。這些數據或許會讓人覺得,創造力是命中註定的;但作者們指出還有強烈證據顯示,孩子的環境比起基因更為重要。

美國家庭收入越高的族羣,發明家比例越高


這羣經濟學家們的論點脈絡如下:首先,以紐約市公立學校三年級孩子的數學考試成績,作為一個粗略的智力評量指標(閱讀成績完全無法預測未來是否會取得專利)。統計結果顯示,智力的確對孩子將來是否能成為發明家有所影響,但預測能力有限;此時智力影響程度只有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且無法解釋性別間的差距。但隨著孩子年紀漸增,智力成績逐漸能夠準確預測誰能成為未來的發明家。數學成績最好的這羣孩子中,低收入、少數族裔的孩子,儘管天賦不輸人,未來還是很難成為發明家(亞洲人除外)。作者之一的 Raj Chetty 表示:「資料顯示低收入、少數族裔及女性,跟有錢的白人男性小孩立足點差異不大,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彼此逐漸拉開差距。」

左圖:三年級的數學成績以及家庭收入對未來是否能成為發明家的預測能力

右圖:三年級的數學成績以及種族對未來是否能成為發明家的預測能力  亞洲人真是太神奇了

大多數類似主題的研究,會把原因歸咎於少數族裔及女性就讀較差的學校跟居住在糟糕的環境,但作者們提出有力的證據,指出創造力背後隱藏的機制:孩子從小能否接觸到各種新發明,甚至是接觸發明家本人,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父母持有專利的話,孩子有非常高的機率也能成為發明家;此外,孩子多半取得跟父母同一領域的發明專利。這也證明瞭創造力不僅只來自遺傳,因為就算創造力可以被繼承,它也無法影響孩子會發明功率放大器還是調變器。除了父母的效應非常顯著,鄰裏也對未來的發明家有很大的影響;例如說從小在矽谷長大的孩子,就算他們長大後搬離矽谷,仍然特別容易在電腦科技上做出創新。多接觸父母持有專利的同事、鄰居,也對孩子的未來有深遠的影響。
作者表示,與其設計複雜的邊際稅率制度,來設法消弭孩子們因為性別、父母收入造成的差異,倒不如讓孩子們有機會多接觸發明家,這樣對整個經濟體創造力的提升還比較有幫助。
不意外的,就讀理工科系比例高的學校,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哈維穆德學院 這 3 所美國最有競爭力的理工大學,最有機會成為發明家。不過再一次,天賦以外的因素又產生重大影響:生產出全美第四多發明家的大學,是一所位於密西根州弗林特、默默無聞的凱特靈大學(Kettering University),還贏過大名鼎鼎的史丹佛跟卡內基美隆等大學。凱特靈大學之所以能在學生 SAT 成績跟父母收入都輸人一截的情況下,在發明上贏過其他學校,主要源於學校特殊的產學關係。(直到1982年這所學校都是通用汽車的一部分,而現在也跟汽車產業保持深度合作)校長 Robert McMahan 本身就持有五項專利,而且學校要求學生在學期間持續進行產業實習、輪調。
在男孩身上,環境因素對創造力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家庭平均收入跟種族可以解釋男性間專利率大約 30% 的差異,卻只能解釋女性間大約 10% 的差異。找到正確造成差異的因素,讓整件事情明朗起來:Chetty 指出,只要在有很多女發明家的地區長大,女孩也有很大的機會成為女發明家。作者們計算,如果成長環境中,女孩認識女發明家跟男孩認識男發明家的機率一樣高,那麼女孩成為發明家的比率,將飆升至現在的 164%,弭平 55% 的性別差異。
在經濟學家的模型中,長期成長的主因是技術創新,勞動力、資本的變化影響較小。看來,在評估促進創新政策時,建立導師制度比財富重分配來的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