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界媽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兒科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爲星標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該說淚中帶笑,還是笑中帶淚?總之,千萬看護好孩子!

作者丨顧小花

來源丨醫學界兒科頻道

1

又一個娃磕到了……

我(難以理解):您這樣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孩子現在才1歲半,我們得摁着她縫……”

熊家長:縫!你們只管縫!需要我幫你們摁着不?!

我:啊??啊……不用了不用了,家屬在外面等着吧……

看着眼前這個被玩具磕到“眉開眼裂”一歲半小娃娃,深可見骨的傷口讓我不忍“下刀”。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科裏規定,小孩子手術需要全身麻醉

如果只是局部麻醉,給孩子縫臉的時候,明晃晃的手術刀(修整皮膚邊緣)、針往那一放,別說1、2歲的孩子,7、8歲的都會哇哇哭,還會瘋狂甩頭……到時候隨便一刀下去都會偏,妥妥的醫療事故!

而全身麻醉,需要禁食禁水6~8小時,否則術前氣管插管、通入氧氣時,一旦引起乾嘔,所導致的食物反流會使孩子窒息,有生命危險。

是的!縫合一個傷口哪有那麼簡單!

而廣大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的常規做法卻是孩子碰着了哪了,只要一哭,馬上好吃好喝的零食奉上安慰——簡直是添亂

這位熊家長,也意料之中地剛給孩子“進貢”過果凍,包裝紙還在手裏攥着。

聽到全麻手術要等6~8個小時,家長一下子急了眼,強烈要求局麻縫合,這纔出現了開頭的這段對話……

所以

各位觀衆姥爺們,以後孩子受傷、尤其是決定要送到醫院縫合時,一定別急着靠“大開吃戒”來安撫啊!

2

強行“下刀”……

但,我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局……

這次局麻縫合結束後,孩子有沒有心理陰影我不知道。

但這次手術變成了目前最大的心理陰影!全程如同親臨4D《咒怨》片場!!

整個手術室立體環繞播放着慘烈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音調飈高)”

她一邊死死地盯着我們,一邊躁狂地驚叫、暴怒地蹬腿、撕扯、狠狠地摳我們摁着她的手……我甚至一度意淫着恐怖電影裏“眼球爆出、神祕生物撕開肉身大開殺戒”的詭異畫面……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手術以後,也絲毫沒有影響她嚎叫的力氣,與頹然倒地、心力交瘁的本“老阿姨”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一次接連處理完兩臺急診後的“擺拍”

3

“整形科”變成了“兒科

按理來說,

我這樣一個整形科的“農民工”

才過完18歲生日(不要臉ing)、未婚未育

應該對“孩子”這種生物體會不深

但是

一提到“孩子”這兩個字

我瞬間變咆哮體啊啊啊!!!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別看我們科牌子上

像模像樣地寫着“整形外科”幾個字

一到晚上分分鐘變成“兒科”……

晚上的急診科,就像是一個穿破次元壁的橋一樣,早中晚、凌晨,源源不斷地向我們輸送着需要“不留疤”的美容縫合的“急診娃娃”(but不留疤是不可能滴):

孩子們不是被狗咬了,就是被貓抓了、打架了、磕桌角了、撞門框了、筆扎皮裏了……

看着深深嵌在一張張混着血、眼淚、口水和大鼻涕的臉上扭曲的傷口,“老阿姨”實在佩服!這種對自己下得去手的精神,這羣孩子是狠人!

即使龜縮在廁所裏,也能聽到360度無死角、響徹整個樓層的連環急診催命call。

急診(一氣呵成,不留任何插嘴餘地):“老師您好請問是整形科嗎?這裏有X個小朋友臉上受了傷,讓他們現在去您那看一下好吧! ”

我(懵):“啊……”

急診:“行,我讓他們現在就去了啊。”

我(死豬不怕開水燙):“好的……讓他們先打破傷風、再帶雙氧水上來啊!!”

這裏也提醒寶爸寶媽們

如果小朋友不幸被金屬劃傷深層組織,記得最好在急診打一下破傷風抗毒素,之後再買一瓶雙氧水,方便醫生沖洗、探查傷口,殺死進入到深處的厭氧菌。

如果說急診電話用“催命”來形容的話,那半夜裏坐在醫生辦公室裏的娃們的哭聲絕對是“奪命”!此起彼伏、如雷貫耳、長江後浪推前浪……

昨天晚上值的班更是一言難盡,下樓取血,讓同門在科裏替了我一會兒,結果一瞬間辦公室被急診娃娃們坐滿了……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苦不堪言的同門催我回來,真滴辛苦了!抱團痛哭!

等我回去的時候,她們已經“粘”了3個急診娃。

這裏順便說一下“粘”這種騷操作

隨着科技的發展,現在有一部分複合條件的傷口已經不需要縫合了,直接用堪比強力膠水502的組織膠水粘合即可。

而符合的條件就是:傷口邊緣整齊、傷口較淺、傷口較乾淨、傷口較短。

下面這樣的顯然就不行啦↓↓↓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同門走後,我持續發揮着“連牀頭貼賀銀成(醫學生男神)照片都救不了的”急診體質,連夜又招來3個急診娃。

圖中每個娃眼角的淚滴都在詮釋我的絕望。一進辦公室和家屬講話的時候簡直像是打啞謎,明明兩個人都在用力嘶吼,可仍然什麼都聽不清楚。娃們哇哇的哭聲像是月夜孤狼之間交流的神祕暗號一樣,一聲“哇”會立即引起無數共鳴。

接下來纔是最恐怖的,爲了對傷口一探究竟,還需要和“小惡魔們”正面交鋒!

小惡魔?

沒錯!

他們撓我的臉、踹我的腰、扯我的頭髮、口中還會歇斯底里的叫着:“不要!!不要!!啊啊啊啊啊啊……(海豚音)”

只是因爲不想讓我用浸過碘伏的棉籤幫他們擦乾淨傷口。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強行消完毒之後,還會瞬間拿沾滿細菌的小髒手往臉上一糊、更大聲地哭——白消毒了!

4

終於做完手術了

全麻做手術的過程倒是相對省心,但做完手術纔是娃們大展拳腳的時候!

一般值班的時候,睡前我都會去各個病房裏溜達一圈,確定沒什麼事了再睡。

有小朋友的病房總是充斥着一種別樣清奇的畫風:

黑黢黢的房間內,所有患者都齊刷刷的睜着猩紅的睡眼直直的躺在牀上。這些在牀上抽泣到驚厥的“夜場小鋼炮”們,讓空氣都渲染上了“睡什麼睡,起來high”的狂躁氣氛。

第二天清早查房的時候,看到熊孩子活蹦亂跳,而家長們和其他患者們一個個掛着大眼袋補覺的歡脫場景,讓“老阿姨”也十分理解,又不小心苦笑出了聲。

5

終於到了出院說再見的時候

出院時,除了交代藥物的使用,我也一定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千萬看護好孩子!”

家裏的桌角、牆角都最好包上厚厚、柔軟的海綿;平常多放放“大悲咒”什麼的,讓孩子戒驕戒躁、避免其尋釁滋事;玩具切勿選擇堅硬、銳利的,因爲你們永遠想象不到孩子玩high了會幹出來什麼啊!只能未雨綢繆、以防萬一!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另外,家長們似乎總是有種錯覺:來到了整形外科縫了傷口就不會留疤了。

事實上,不留疤這件事,目前只有騙子做得到。

我們整形科的線,有的比頭髮絲還要細,而且還有對應的抗瘢痕藥物,術後的瘢痕確實可能相對其他科室小。但破鏡重圓中間也有裂痕,我們只能做到儘量地讓瘢痕不那麼大,卻不能逆天改命地讓它消失。

你的一個不注意、孩子的一個不小心,不但一晚上1萬塊錢沒了(美容縫合需要按釐米來計價,並且由於追求盡善盡美,小孩子需要全麻,總費用較高),還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相伴的印記。

一旦留下瘢痕後,需要長達半年的抗瘢痕治療,這些抑制瘢痕增生的藥物不能消除瘢痕,只能有限地減輕瘢痕的增生,使其看起來不太突兀。另外也要注意防曬,紫外線的照射會使色素沉積,讓皮膚留下較爲難看的暗沉;也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刺激瘢痕的增生。

駐紮在兒科頻道的我,一直都致力於科普,以大衆的視角來讀、寫東西。這是我第一次站在醫護人員的視角發聲。

以上種種,恐怕比不上一位兒科醫生1/50的工作量,但有時我們真的覺得疲於奔命。

與孩子們的“合作”,總是充斥着無法溝通、家長的壓力和偶爾的傷害。連做個完全不疼不癢無創的心電圖,都需要先下個十幾集《小豬佩奇》來誘惑、安撫一下。

所以

1.兒科的同仁們,你們真的辛苦了!

2.金屬劃得深,先打破傷風,備好雙氧水。

3.孩子小,決定來醫院手術,記得禁食禁水。

4.出門前身份證、錢都要備好(先往1萬湊,以備不時之需)。

5.爲人父母,不但要爲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也要問問他們的意見,一旦留下心理陰影呢?

又一个娃磕到了,医生都不忍下刀手术……

醫護人員的心理陰影也是陰影啊,人家還是個寶寶啦,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