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韜生於唐朝,傳說在他出生這天,有匪星將落在他家門口。如此不祥之兆,也正好印證了日後成就他功名的的“豐功偉業”。

  由於出生便帶着晦氣,孩子從小就品行不端,整天做一些雞鳴狗盜之事。後來隨着惡名的傳播,也交了一些“道上”的人,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岐王李茂貞。

  跟李茂貞關係搞好了之後,溫韜被封爲耀州刺史,自此,開啓了溫韜東竄西竄的爲官生涯。直到溫韜出任耀州節度使開始,他的人生達到了頂點。

  摸金校尉:曹操。

  曹操作爲“摸金派”的祖師爺,被盜墓賊供奉,“摸金派”行事詭異,其通過風水要術判斷墓穴的位置,大小,根據網絡小說的描述,這個門派的盜墓賊比較講規矩,對陵墓的破壞性較小。

  發丘派:伍子胥。

  “發丘派”的人被稱爲“發丘天師”或者“發丘中郎將”,他們的祖師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曾經挖掘楚平王的陵墓,打開他的棺木,搬出屍體,當衆鞭屍泄恨。

  卸嶺派:項羽。

  “卸嶺派”的人被稱作“卸嶺力士”,其祖師爺是西楚霸王項羽。

  當時天下大亂,黃巾軍起義,挖掘秦始皇陵,後來項羽打敗黃巾軍,也帶領部隊挖掘了秦始皇陵墓,同時項羽還火燒阿房宮,大火三個月不滅,所以“卸嶺力士”在其他人眼中,就是莽夫,他們人員衆多,或盜墓,或打家劫舍,完全不講規矩,被其他門派所不齒。

  那麼溫韜都已經挖掘了17座皇陵了,爲什麼單單放過了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呢?難不成這乾陵有什麼古怪,埋葬這兩位皇帝的陵墓有什麼不同嗎?您別說,還真的有。

  歷史上曾經有三個人想要盜掘乾陵,除了溫韜以外,還有唐末起義軍首領黃巢和民國時期國民將領孫連仲。黃巢當年用40萬大軍來挖掘乾陵,結果埋葬乾陵的梁山一半都被剷平了,深度挖了40米深,愣是沒見着乾陵的影子,無奈之下只好作罷。

  不過他能盜得了17座皇陵,可以堪稱是古今第一盜墓賊了,那麼這麼一個人,下場又是什麼樣的呢?

  溫韜是個牆頭草,誰有勢力就投誰。當初後梁強勢的時候他在後樑,等到後唐強勢的時候,他又到後唐。不過他畢竟是盜了李家的墳墓,後唐雖然不是唐朝,但人家也姓李啊,而且這種牆頭草留在身邊久了肯定對自己不利。萬一他再倒戈其他陣營,到時候再挖自己的祖墳就不好了,所以溫韜最終被後唐明宗李嗣源所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