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無字碑”並不是千百年來無人能解。自從無字碑樹立起來之後,人們猜想不斷,但是還是有幾種相對有理的解讀。

  我先說說無字碑。

  在陝西省乾縣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陵,有一通高大的無字碑。碑子是一塊巨石雕刻而成,重量百噸,高七米五、寬兩米一、厚一米五,碑首雕刻着八條蟠龍。蟠龍筋骨分明,鱗甲突出,整體看去,它動靜結合,惟妙惟肖。

  有人說這通碑子是武則天生前所立,有人說是公元706年正月,唐中宗李顯爲母親武則天所立。但因爲立石的時候沒有刻字,因此一千多年來人們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歸納起來主要有幾種:一說功高德大無須說,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三是功過是非留給後人說,四是稱謂不統一不便說。

  這些種說法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的說法,沒有足夠的依據。武則天當初預製墓碑的目的,就是準備日後爲自己樹碑立傳、歌功頌德。然而,她死的時候,又改變了立碑時的初衷。

  晚年,武則天爲立繼承人使得李氏與武氏爭鬥更加激烈,朝中大臣都勸她立兒子爲儲君,武則天再三考慮(公元698年)才迎回廬陵王李顯並立爲太子。

  她既然提出死後與高宗合葬,那麼她就承認她是高宗的妻子,她的身份就是皇后了。

  假如她把皇位傳給侄子,皇位到了武家手裏,她就是開國皇帝了,以後是武家的天下了,她一定會書寫碑文的。(她一心想傳位給侄子,就是有此打算。)

  她身前又改年號,又稱帝的一番折騰,即使她自己也無法給自己準確定位,她是皇后身份呢?還是一代帝王身份呢?哎,既然快死的人了,就告訴兒子立一座“無字碑”任憑後人評說吧。

  這也是武則天的高明之處,把問題留給後人:認爲我是皇帝我就是皇帝,不認我是皇帝哪我就是高宗的皇后了。

  如果是中宗李顯立了碑子,那就有這樣的可能。

  李顯對武則天情感矛盾,歌功頌德吧,怕李唐天下出現罵聲,李顯索性不刻字,讓人們去揣測吧。

  還有人認爲當時有字,後來被人們磨平了。

  也有人認爲,李顯已經讓人撰寫好了《則天皇后紀聖文》,並在碑身上刻了三千多個方格。但是朝廷一片反對武則天和高宗李治合葬的聲音。李顯覺得再刻字就會有麻煩,所以他給反武派讓步,不刻字了。

  正因爲乾陵有一通無字碑,武則天更具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