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聽起來很有趣是不是?那是什麼原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金槍魚,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一說到金槍魚,有些人想到的是日料店裡高級金槍魚刺身,有的人想到的是方便攜帶的金槍魚罐頭,同叫金槍魚,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金槍魚也叫吞拿魚、鮪(wěi)魚,之所以叫吞拿魚,是由於金槍魚的英文名乃tuna,吞拿是諧音;而叫鮪魚,則是我國的近鄰日本漁界叫出來的。而「鮪」作為魚名,早在我國的《詩經》中就已出現了,例如「施最減減,鰾鮪發發」(《衛風·碩人》),「潛有多魚,有鰾有鮪」(《周頌·潛》)《詩經》中提到的鮪魚,原來是指黃河中體長數丈的大魚。

金槍魚是生活在海洋中上層水域的魚類,它們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水域中,金槍魚具有高度洄遊的特性,它們到處游,是無國界的魚類。

金槍魚因肉之中含有大量的肌紅蛋白,所以肉色呈紅色,不過也有金槍魚的肉色偏白,金槍魚是個游泳健將,而且不知疲倦,它們一般時速為每小時30~50公里,最高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它們是遊動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一,只有極為兇殘的鯊魚和大海豚方能與它匹敵,比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還要快,到了晚上它們也不休息,只是減緩了游速,你可能想問為什麼?因為金槍魚游泳時總是開著口,使水流經過鰓部而吸氧呼吸,若停止游泳就會窒息,所以它們一輩子只能不停地持續高速游泳。運動量大它們能量代謝的也快,吃的也非常多。

一般的魚都是冷血的,但是金槍魚卻是個熱血的漢子,它們的體溫在33-35℃左右,也正是因為它們熱血代謝的快,所以行動也比較敏捷,打遍天下無敵手。

很多魚統一稱為金槍魚類,因為它們共同有發達的皮膚血管系統,而且體溫略高於水溫,雖然同叫金槍魚,但經濟價值方面可大有不同,一般經濟價值比較高的金槍魚主要有藍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黃鰭金槍魚、長鰭金槍魚等等。

高級的金槍魚刺身主要來自藍鰭金槍魚、馬蘇金槍魚、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但藍鰭金槍魚和馬蘇金槍魚產量較低,價格非常高,所以常見的金槍魚刺身是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製成的。而我們經常吃的金槍魚罐頭很多則是用長鰭金槍魚做成的。

金槍魚高蛋白而且脂肪量遠低於牛肉、豬肉和其他魚肉,俗稱「海底雞」,不過與牛肉相仿,金槍魚也十分講究切割技巧與部位吃法。按口味比較,魚腹部分的肥腩(Otoro)最佳,脂肪豐富,做刺身入口即化,再好不過,包著赤身的中腹(Chutoro)次之,特別適合捏制壽司,赤身(Akmi)因乳酸積壓得厲害,所以發酸。無論哪個部位,都鮮美細膩。


金槍魚的呼吸方式叫撞擊式呼吸,遊動時總是張著口,通過遊動使水流經過鰓部而吸氧呼吸,如果停止遊動就會窒息。金槍魚的種類有藍鰭金槍魚、馬蘇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黃鰭金槍魚、長鰭金槍魚以及鰹魚,國內多見的是黃鰭金槍魚以及鰹魚


因為在海里,你不可能不游!因為你不游海水跟浪潮都推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