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

  清人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中有一句:“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據明人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記載:“我朝宣宗曾密詔蘇州知府況鍾進千個,一時語雲: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語至今猶存。”

  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裏載爲蟋蟀還鬧出兩過條人命:宣宗酷好鬥蟋蟀,就向江南索取上品,動輒每隻數十金。當時楓橋一個糧長被郡督派遣去尋找,終於尋到一隻“最良者”,他馬上用自己所乘的駿馬交換了過來。

  回家後,他非常小心的放在蟋蟀罐裏。他的的老婆聽說了此事,非常的好奇,便打開蓋子想偷看一下這個值一匹馬的小玩意。沒想到,這隻“神奇”的蟋蟀一下子從罐中跳將出來,還未等追上,便被院子裏的雞給啄死了。

  他的妻子一看惹了大禍,非常恐懼,便上吊自殺了。糧長回來發現妻子已自盡,悲傷不已之餘,更害怕因蟋蟀之死而受到法律制裁,於是也自縊身亡。

  《促織》

  有了以上記載,明宣宗朱瞻基的“太平天子,促織皇帝”的名號就給坐實了。這些記載,文學作品進行了藝術加工,野史也是進行了誇大,使其成爲歷史上被黑的皇帝之一。

  其實,鬥蟋蟀的遊戲是從唐朝開始的,到了宋朝蔚然成風,而到了明清時代,達到最爲鼎盛的時期。既然明清時代鬥蟋蟀已經十分的風靡,那麼作爲一個皇帝來說,有這麼一個獨特的愛好,也就不足爲奇了,這和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背景有着極深的關係。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耽誤正事。

  鬥蟋蟀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歷史上爲數不多、很有爲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實施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仁政,比如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家撥專款給災區農民贖回被賣兒女,嚴打貪污腐敗,特別是強化御史監督,打造廉潔政府,這些政策都得到迅速落實。

  虛若懷谷是他的一大性格特點。對於大臣的諫言會虛心聽取,不會一意孤行,君臣關係非常融洽。明人王琦曾記載這麼一件事:

  宣德中,駕幸少師楊士奇第,夜已二鼓,士奇驚起朝服而迎。但見儀從塞屋,香氣絪縕,不知上所在,惟面北而拜不已。上方倚東闌看月,笑而呼曰:“士奇,朕在此。”(《寓圃雜記·宣宗幸楊文貞公第》明·王錡)

  這個故事是說朱瞻基偏好微服私訪,又是夜貓子,一天都深夜凌晨3點多了,他帶着4名隨從來到楊士奇府中。

  當時的夜黑黢黢的。那時沒有電燈,只有燈籠,照明效果很差,人在院子中,不走近了看,看不清誰是誰。楊士奇本來眼神就不好,不知道皇帝在什麼位置,只好按禮儀向北面拜輯。朱瞻基大笑:“士奇,朕在此。”

  原來,楊士奇年紀大了,腿腳也不那麼利索,皇帝有話想與大臣說。此時的皇上完全可以宣詔令其進宮,而他卻主動跑到手下的大臣家裏去了,並且在深更半夜。

  試想,如果二者沒有較爲親密的關係,這一點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句“士奇,朕在此”,明顯表明君臣關係相處的十分和諧。

  楊世奇

  宣宗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勢頭。

  當時的周邊環境,除北元還有些麻煩外,大明出現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哈密回回、滿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數十國前來朝貢明朝,幾乎是每年都來。

  鄭和下西洋共7次,最後一次就是在他的宣德五年由他下令出洋的。這次下西洋的船員和明軍,共有27550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遠洋艦隊了。

  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被史學家譽爲守成之君,將仁宣之治與文景之治相媲美。

  但是大家可能還不知道,他還是一位掃黃天子。

  青樓女子

  明朝初至中葉娼妓業非常爲發達,許多達官顯貴不問朝政國事,沉溺於歌舞昇平、燈紅酒綠之中;名流賢達狎妓冶游、尋歡作樂。後來,還出現了研究、評價妓女的《嫖經》,成爲當時的狎妓指南。當時妓女滿布天下,大都會有數以千計之多,就是窮鄉僻壤,也不乏其人。

  看到國家政綱鬆弛,官員日益腐敗淫逸,終日紙醉金迷,縱情享樂。朱瞻基終於無法忍受了,於公元1429年秋天,下詔在全國裁汰官妓,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掃黃運動。他下令將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經營了數十年的官營妓院全部革除,嚴令御史糾察官員德行品性,膽敢違令狎妓宿娼者,必然罷職,永不敘用。

  而士子嫖妓,也要受處罰,甚至在科考中不予錄用。對明代開國即繁榮兩京的國營妓院酒樓來說,這一禁令無疑是災難性的。其後不久,曾經繁華靡麗的教坊女肆半行拆毀,歌樓舞館,化爲廢井荒池。

  明宣宗

  當然,這項舉動就是專門針對的朝廷官員,對民間娼妓業卻沒有什麼限制。當時掃黃的主旨,是爲了鞏固帝業不被顛覆,官吏不嫖娼,使所謂“父母官”的形象更爲正面。因此,此次掃黃對官員們的威懾作用效果顯著。

  然而明宣宗在位的時間卻並不長,他駕崩的時候不過才38歲。明宣宗的遺詔充分表現出他的明君風範:

  “……喪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遺詔,毋改山陵,務儉約。宗室親王藩屏任重,謹守封國,各處總兵及鎮守官及衛所、府、州縣,悉心盡力,安撫軍民,勿擅離職,赴闕進香者,令佐貳幕職或遣官代行。”(《明宣宗實錄》)

  他要求勤儉節約辦喪事,身處外地的高級官員不得擅離職守,要安撫好老百姓。

  具有這樣覺悟的皇帝,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來看,也爲數不多吧?

  參考資料:

  《明宣宗實錄》

  《寓圃雜記》明·王錡

  《明史》清·張廷玉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