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德地圖導航,預計出來的時間是根據什麼計算的?

首先,不同公司的地圖導航,計算方法都大同小異,具體的演算法相當複雜,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優化,也不會向外公佈的,不然程序員們靠什麼喫飯啊?

導航地圖預計出來的時間主要是根據道路的等級,不同等級的道路限速是不一樣的,再根據測量的道路數據進行計算。

城市道路等級分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各級紅線寬度控制:快速路不小於40米,主幹道30—40米,次幹道25—40米,支路12—25米。(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2012),對於道路的紅線寬度並沒有作強制性要求,僅對道路的路幅要求、橫斷面組成及各功能帶最小寬度進行了要求)

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設有中央分隔帶,具有四條以上機動車道,全部或部分採用立體交叉與控制出入,供汽車以較高速度行駛的道路。又稱汽車專用道。快速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60-100km/h。

⑵主幹路 連接城市各分區的幹路,以交通功能為主。主幹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40-60km/h。

⑶次幹路 承擔主幹路與各分區間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務功能。次幹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30-50km/h。

⑷支路 次幹路與街坊路(小區路)的連接線,以服務功能為主。支路的設計行車速度為20-40km/h。

具體導航地圖的道路分類會比這個還細。

另外在聯接互聯網的情況下,道路計算的條件還有交管局的實時路況,以及大數據統計的平均速度等等,這樣計算出來更準確一些。

總之地圖導航預計出來的時間只是個參考,並不可能是準確的時間,不同的人開不同的車不同的車速在不同的時間和路況條件下都是不一樣的。


首先,地圖導航軟體如何測算一條線路的行駛時間,是保密的。因此一下言論全是猜測。

我累積用高德地圖跑了有五萬多公里,主要都是自駕遊。可以肯定的是道路限速、車輛的平均速度是會提供一個基礎速度。很可能還要加上你自己的平均速度。

比如電腦版高德和手機版高德對同一條路給出的預計時間是不一樣的。可能是因為手機有我的駕駛數據,而電腦沒有。也可能只是版本差異,這點無法肯定。

高德地圖不會計算的是你中間停頓的時間,比如在服務區休息,它就回把時間延長。

越長的線路高德預估的時間越不準。因為它沒辦法知道你中間會停留多久。


這個我認為高德導航用的人羣非常多,這樣人多了用,就一計算出每個線路的平均速度,還有根據路段的限速等估算出時間來的,我認為是比較準確的,畢竟在當前大數據下。


這個時間供您參考,是根據起止點之間的距離,規劃的所走路線的紅綠燈數量、實時路況等綜合考慮的。

而且時間會隨著你的速度,擁堵情況隨時調整


高德地圖有眾多的用戶,通過手機用戶在相同路段通過所使用的時間,再結合實時的路況信息,計算出來的時間。總體來說是非常靠譜的。

如果是長途高速的話也會考慮疲勞駕駛,司機休息的時間,本人手機上一直都是高德地圖,好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