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豆瓣上正在討論這個,突然想問問一樣在拿稿費的人,你們第一次拿到稿費是什麼時候,那時候是什麼感覺。


謝邀~

我就是在豆瓣發了第一筆稿費,突然就增粉了七百的作者。

非常感激豆瓣給我的曝光機會。

我拿稿費就在今年4月,心情簡直就高興壞了。

作為35歲的「樣樣都喜歡,什麼都熱愛,但理想無處安放,青春早已沒影的尷尬文藝女主婦」,寫作原本是遙不可及的另一個世界的夢,突然就有了一絲貌似可以實現的希望。

於是決心用十年積蓄,換三年時間,來拼一拼我內心的夢想。就在下決心的檔口,就收到了簽約通知(這讓我激動得哭了),然後在自由職業第一個月就收到了一篇稿費。

這心情能不激動嗎?

這意味著我更換了人生的跑道,這個跑道前面不再是迷霧重重分不清有沒有路,而是煙消雲散,遠遠看到一條蜿蜒的道路伸向遠方。儘管蜿蜒,但能清晰地看到路!這個意義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的那篇文說,我比拿第一次工資還興奮。(詳見:我的第一筆寫作稿費)當然了,這絕對比拿第一次工資還要興奮。

要知道,人生的航道要換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呢?

要實現一個夢想,有多困難呢?我為此付出的努力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而更換航道,不但是實現夢想的問題,還要和家庭和現狀和內心做各種鬥爭,其中的艱辛,真的是冷暖自知。

不過,當然,我肯定不是最努力的那個人,還有那麼多比我更拼更努力的人,也是他們激勵著我,不顧自己的年齡、現狀,可以投身自己喜愛的事業,為實現自我滿足而過這一生。


2018年3月底簽約有書,4月中旬拿到了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稿費,4位數的,接近兩千塊。

在發稿費當天,我完全沒有心思干別的事,就是一直捧著手機,等稿費的進賬簡訊,直到看到稿費確確實實打進了卡里,一顆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才算是重新落回了肚子里。

第一筆稿費到賬,不僅意味著多了一份收入,更意味著,從此以後,我的生活,有了一種全新的可能。

我不用再每天看著領導臉色工作,也不用總是擔心領導會不會哪天看我不爽把我給辭了。我可以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在下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以此賺錢。

而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足足等待了兩年。

我是從2016年6月份開始寫作的,當時我懷孕了,在家待產,每天看著錢嘩嘩地花出去,卻沒有進賬,很焦慮。機緣巧合下聽了一個大V的微課,然後開始在簡書上寫作。

因為自己本身寫作基礎也還是可以的,所以寫了一個多月之後,文章頻頻上首頁,也被一些大號轉載過。更幸運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認識了鼴鼠的土豆老師。

後來經歷了生孩子、坐月子、換工作等一系列事情,但我還是一直堅持寫作,希望五年後,自己能寫出名堂來,發表點作品什麼的。

17年底,土豆老師的史詩級課程「人生補習班」開課(現在已經不收人了),我也報名了,但在一開始,其實我是持觀望態度的,因為總覺得10000一篇的稿子,這麼好的事情怎麼會落到自己身上呢?

後來有一次,下班等公交的時候,天氣很冷,然後打開手機,刷到課程里的消息,說XXX毫無寫作基礎,學習四個月之後簽約了。

好吧,我承認我心動了,我想的是連毫無寫作基礎的人都能簽約,那麼我作為一個已經寫了一年多的人,難道會比他差嗎?

於是我認認真真通讀了飯糰,找老師領了資料,然後對照著樣稿開始寫。

第一次寫了篇說書稿,投給某平台,沒想到那邊很快就回復郵件,說樣稿雖然口語化還欠缺一點,但總體不錯,算是通過了。

將在近期安排試寫,讓我等著,這一等,就等到了過年。年後我再給這個平台發郵件,卻是石沉大海,再無回復了。

然後我又把這篇說書稿的樣稿改了改,投給另外兩個平台,在經歷了充滿煎熬的等待後,都被拒了。也許確實是寫得不好吧,估計是第一個平台說我的樣稿通過了的消息,給了我勇氣讓我投其他平台。

這時已經過年了,有兩個新的大平台招作者,要求低,報酬高,但是需要拆書稿。於是我在說書稿被拒三次的情況下,選了一本比較熱門的書,寫了十篇拆書稿,發了過去,結果又被拒了。

好在老師說這個平台可以接受修改後再投稿,但是截稿日期已經快到了,所以我,完全沒有參考別人是怎麼寫的,只是憑著自己的想法,把拆書稿稍微修改了一下,趕在截稿前十幾分鐘發了過去,然後,又被拒絕了!

說真的被拒絕了這麼多次,都有想放棄的衝動了,但是因為我實在是很討厭現在的工作,所以我沒有放棄。

領了一本新書後,又把課程和資料全部複製下來,對照著資料,重新寫樣稿。從拿到書,到寫出樣稿,大概花了一星期的時間,又對照著樣稿修改了幾遍,發了過去,自己心裡覺得應該能過。

但是真的看到老師在群里說樣稿通過的消息時,我是非常震驚的,感覺像做夢一樣,那個中午連午覺都沒睡,一直盯著手機,就等著編輯加我。

後面的事情就比較順利了,正式進了簽約作者群,每個月都能通過寫稿子賺錢,閱讀量、知識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還認識了十分優秀並且厲害的渭水徐公老師,在徐公身上,學到了很多。說起來也是十分慚愧,雖然都是同一個平台的簽約作者,但徐公在閱讀量、知識量,以及思考問題的深度等各個方面,都全面碾壓我,也讓我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與大咖的差距還有多遠。

狄更斯說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新媒體的出現,讓每個人都有了發聲的機會,也使我們這些熱愛寫作的人,有了用武之地。

我很清楚,如果沒有新媒體的出現,沒有知識付費的興起,沒有搭上聽書稿這個風口,光憑我自己,想要在我所在的這座城市,僅僅畢業四年,就達到月收入過萬,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現在,我不但達到了,而且還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小夥伴,每天一起讀書寫作,一起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當風口來臨時,連豬都能飛起來;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雖然現在聽書的風口已經過去了,但好的內容永遠是稀缺的。

在新的2019年,也會繼續努力寫作,希望能早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筆來自紙媒的稿費是80元,來自網路寫文的第一筆稿費是3000元。

第一筆紙媒的稿費應該是10年吧,不,或許還要早一些,我想想,大概應該是2005年左右記不得了。當時真的是非常激動,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文字真的可以變成錢。

那是一篇短短的散文,關於一個網友的真實故事,我至今都記得那篇文章的題目是《把你的記憶交給我保存》。嗯,一個網友的愛情故事。

當時寫了以後投到《寧波晚報》的編輯郵箱里,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所以就把這事忘了,突然有天晚上編輯加了我的QQ,一開始我竟然以為是騙子,想想也是有點搞笑的哈。

再過了兩天就收到一張郵局匯款單。那種感覺特別奇妙,之前總是在書上看到別人說收到稿費(郵局的匯款單),沒想到我也會收到。當時甚至差點打算不去兌換錢了,想把那張匯款單保留下來。但想想畢竟是一筆錢,還是去了郵局,哈哈哈。拿到錢感覺真好。

編輯老師人很好,後來還向我約過稿,從約稿開始稿費就漲到了120元,在當時晚報里稿費應該不算低的吧。

但後來工作非常忙,做銷售,有時候晚上10點多才下班回家,每天都累癱寫字很少。

來自網路上寫文章的稿費是10年之後,稿費是3000元。

2015年,偶然間發現自己關注的一個公眾號在搞一個徵文比賽,於是寫了篇文章投過去。過了兩天正上班呢,接到編輯電話說我的文章入選了,而且是整個徵文比賽的首發文章,當時高興壞了。

結果也是我意想不到的,獲得了第一名,獎金3000元,微信支付的。後來還繼續給這個公眾號寫過幾篇文章,普通的文章稿費是200元/篇。

2015年下半年開始我又放棄了寫文章,迷上了手工,開始玩布藝,玩日式刺繡,玩牛仔褲改造。

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沉迷在手工當中,直到2016年下半年吧,也不記得當時是什麼契機,我又開始寫文。但當時寫得很爛,機緣巧合,在2017年的時候認識了一位老師,我報了她的寫作課培訓班,開始寫書評。(具體什麼課程就不在這裡說了,免得有做廣告的嫌疑。)

嗯,到後來簽約平台寫稿(平台這個問題豆瓣上也有人問過我,我想具體的平台還是不說了,是的,不止一個)。到現在,真的確信自己是非常熱愛寫作的。喜歡寫作帶給我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雖然寫得還不夠好,但還是真心的,願自己不是在製造文字垃圾,而是讓文字能夠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也希望能夠帶給別人溫暖。


第一筆稿費是在知乎拿到的。

某雜誌說要轉載我的一篇回答,給300元稿費。我很震驚,心想祖國已經國富民強到隨便寫點什麼不靠譜的文字都能換錢的地步了?!又想不會是個騙子吧,結果加了微信人家還真二話不說發紅包了。

當時我就覺得很高興。不是因為賺錢,而是因為:這說明國內開始有著作權、版權的意識了,這對大環境以及其他那些真正有寫作才華卻不被肯定的人都是好事。至少在我還沒出國的十幾年前,人們對待寫作——尤其是網路寫作——的人總是或多或少帶著點「不入流」的有色眼鏡。

後來陸續有其他媒體或者公眾號要付費轉載,少部分言辭懇切的我應允了,大部分則都婉拒或者無視了,純粹是覺得自己寫的東西不著調,小範圍讓人看著消遣一下得了,哪能滿世界去禍禍人呀……


2011年,大學三年級,嘗試著寫了第一本小說,30萬字。

沒有收入,稿費需要200才能提取。

那時候也沒錢打賞自己,宿舍里的兄弟們也都苦哈哈的。

最後大家發現,手機號的積分可以換充值卡,然後我們寢室的學霸張景林、大哥潘紅洋、逗比潤神一起把自己的手機號積分換成充值卡,給我打賞了200多塊錢。

這事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如今潤神在上海,景林和紅洋在北京,我結婚的時候他們有人坐了十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參加。

我其實不喜歡我的母校中原工學院,但我生命里確確實實有很多最美的片段發生在那裡。

謝謝兄弟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