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文 明 密 碼

直升飛機自西南重鎮成都出發,從低空掠過中國大地的腹心,目的地是東北的一座小城。

在開闊的四川盆地上空飛行了一個多小時後,視野中突然出現一條不尋常的山嶺,從空中俯瞰,這條山嶺呈半圓柱裝扣在地面上,頂部基本等高,沒有凸起的山峯,山體很窄,但很長,綿延看不到盡頭。

奇怪的是,當飛機越過這座山嶺,不足四五分鐘,眼前又出現一條幾乎一模一樣的山嶺,我口瞪目呆地看着飛機向它靠近,又把它甩在身後,一扭頭,又是一條又細又長的山嶺!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等飛過第三座山嶺時,我才猛然醒悟過來,這肯定是四川盆地東側的那一片波浪紋。

曾經在查看衛星地圖時被那片規則的波紋吸引,當時想當然地認爲,四川盆地在遠古時期不是一個大湖嘛,那麼這些紋理一定是湖底波浪狀的淤泥形成的化石。

四川盆地▼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當飛臨這些“波浪化石”的上空時,才知道當時的想法有多荒謬。這些山嶺的垂直高度大多在500~1000米之間,連低空雲朵都要先爬升才能路過,從地面上看絕對是一座高大的山脈了。

其實,這些波紋狀的山脈是地殼在水平方向相互擠壓時形成的褶皺,地理學稱其爲“平行嶺谷”

川東平行嶺谷算是地球上形態保存最爲完好的褶皺山地。

飛躍平行嶺谷,就像跨過一塊剛犁好的耕地,山脈就是地壟,山谷就是壟溝。因爲雨水向谷底彙集,每條山谷中都有河流穿過,這些谷地就成爲川東的富庶之地。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但谷地中並非一馬平川,而是緩緩起伏的丘陵地貌,人們便依地勢開墾出不規則的梯田,選擇依山傍水的高地建造房屋。

受地形所限,房屋只能零散分佈,難以聚集成片,這就是丘陵地帶的村落形態。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說起盆地,腦海中首先出現的是一個盆的形狀,四周高,中間低,而且底部應該是平的。

實際上,在最出名的四川盆地中,除了成都所在的川西壩子擁有千里沃野的平原外,大多數地方是崎嶇不平的丘陵,無論是村落、湖泊、還是河流,都只能彎彎曲曲繞着山丘分佈。

川中丘陵▼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出了四川盆地,飛行在武陵山和巫山的上空時,一片片外表渾圓、排列均勻的小山包抓住了我的眼球。

這是另一種丘陵形態——喀斯特丘陵。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重慶、湖南、貴州三地交界處,是一個喀斯特丘陵集中帶。從衛星地圖上看這些排列密集卻又相互獨立的山丘,就像用顯微鏡觀察樹葉的表皮細胞。

喀斯特丘陵▼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巫山山脈地形起伏劇烈,有很多規模龐大的深谷和陡崖,崖頂的平臺上往往發育有成片的喀斯特丘陵。

巨大的垂直落差讓谷底和崖頂看上去像兩個互不相干的世界。谷底散落着人類的村莊,而崖頂更像是天兵的墳場。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長江切開巫山,造就了舉世聞名的三峽,然而三峽兩側的山地卻是世人最陌生的區域之一。

這裏生存條件苛刻,守着長江卻用不到江水,人們只能看天喫飯。

喀斯特地貌又像是一個漏斗,降落的雨水會很快滲漏到地下暗河裏,並從懸崖上的山洞流失。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我們都知道“巫山雲雨”,但實際上乾旱纔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絕壁橫陳,也讓崖頂和山谷中的居民相聞相望卻難相及。

但溝通往來的努力一直在進行,凡有房子的地方就會有公路抵達。若地勢稍有緩和,人們就鑿石穿壁,築起從谷底直達崖頂的棧道甚至公路。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三峽大壩的上空是禁飛區,很遺憾,直升機只能繞行。

在巫山的裂谷裏還流淌着許多長江的支流,這一帶水量充沛,河道深切,很適宜建壩蓄水。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這是清江水布埡大壩,看起來其貌不揚,卻是世界上已建成的唯一一座壩高超過200米的面板堆石壩

高達233米的大壩,其混凝土外殼包裹着的是就地取材的碎石,這是一種便宜且高效的築壩方式,人力對自然的改造似乎永無止境。

水壩的存在,讓水位擡升100乃至200多米,流水沿着山谷倒灌,原本奔湧的河流,就變成了一條細長的水庫。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直升機飛過巫山,長江亦從狹窄的三峽躍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氣勢迎面撲來。

宜昌城外並排停放着數百艘等待通過三峽大壩的船舶,爲確保大壩的絕對安全,這些船在進入閘門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查。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從宜昌跨過長江北上,是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帶

山崗、丘陵、平原雜糅相間,讓這一片土地看起來格外可愛。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平地用於耕種,油菜和小麥黃綠搭配,凹地則挖成堰塘,即可養魚,又能灌溉。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山崗下營建房屋,綠樹環繞,花海相擁,“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派怡然自樂的桃源景象。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則築起土壩,攔河蓄水,河水填滿丘陵間的縫隙,讓水庫變成了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丘陵地帶的沃土依然是沿着山谷與河牀分佈,金黃的油菜花順勢生長,宛如流動着的黃金。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這金色的河一直流淌到漢水的西岸才止住。

發源於秦嶺的漢水是長江的第一大支流,絕大多數中國人和這條江水的淵源基本可以用這樣的一組關係來概括:漢水—漢王—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字……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漢水環抱的地方是郭大俠的襄陽城,在南北對峙的朝代,這裏是最重要的戰略據點。

飛過襄陽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地理單元——南陽盆地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盆地被秦嶺、大巴山和大別山合圍,在北側留有連接中原的孔道,從南側通過漢水進入長江可直抵江南,西側則可以沿丹江河谷上溯至關中,所以這裏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再者,不同於四川盆地,南陽盆地的底部是真正的一馬平川。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平整的土地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地塊,並分配給不同的居民耕種,播下的種子和播種的時間不同,讓這些地塊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從空中看就像寫在大地上的電碼,傳遞着關於收穫的訊息。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在平原上,有足夠開闊的空間供人們規劃住所,但北方人還是更喜歡把各自家的房子緊緊挨着,連樣式都近乎一致,甚至樓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也成爲各家的標配。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與南方丘陵區不同的是,北方平原區的村落都是聚集成片的,但這些聚居區不會無限制地擴大,每一個村落又都有自己明確的邊界。

這些或大或小的村落隨意散佈,毫無規律可言,它們就像是寫在密碼紙上的註腳,掌握着破譯密碼的密鑰。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穿過南陽盆地,飛越伏牛山脈,一簇高大的山峯毫無預兆地出現在地表。

我看了一眼地圖,山下的城市是登封,那麼這簇山峯便是有着“天地之中,萬山之祖”稱號的中嶽嵩山了。

曾經在登封城區裏穿行,一擡頭總能看到一排綿長的山壁將城市環抱。從空中才看清了緣由:嵩山好似一把太師椅,登封城穩穩地端坐其中。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過了嵩山,黃河便遙遙在望了。

與長江截然不同,黃河的河牀極爲寬廣,但河道卻是破碎凌亂的,無法通行大的船隻。

河牀上的灘塗,也在汛期的間隙中被人們種上了莊稼。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頻繁氾濫的黃河攜帶巨量的泥沙,在華北平原上淤積出一片膏腴之地。

這裏沒有一塊兒閒散的土地,人們辛勤勞作,把自家的耕地打理得井井有條。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當黃河決口成爲歷史,這片土地上的生活也變得從容穩重。

遠處村莊的邊緣新蓋起一片樓房,或許那裏正在萌生一座嶄新的城市。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然而城市並非總是讓人心生嚮往。

在華北平原的最北端,座落着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羣——京津冀城市羣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飛過這些城市的上空,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如樹林般密集的高樓,而是籠罩在高樓上空的霧霾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當飛機飛的更高一點,更能感受到霧霾的可怕,它像一個巨大的鍋蓋,牢牢罩住整個城市,城市中的居民無一人能逃脫。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霧霾一直持續到燕山山脈的南麓。

拱衛京都的燕山,阻止了霧霾繼續向北擴散,也攔住了來自北方的風,反而成爲消除霧霾的障礙。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高大的燕山山脈曾經是抵禦北方入侵的天險,仔細分辨,陡峭的山嶺上還有殘破的野長城,那是農耕和遊牧兩種文明對抗了數千年的產物。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越過長城就是關外,空氣驟然變得清朗通透。

居住在燕山河谷裏的人們沿河兩岸搭建塑料大棚,在漫長的冬天供給新鮮蔬菜。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當長江流域已是鮮花遍野,黃河兩岸的麥苗也開始返青,東北大地上依然是一片沉寂。

屯子裏的瓦房一家挨着一家整齊排列,但卻絲毫不顯得擁擠。因爲每戶人家都有一個大院子,房前屋後都是菜地,等到春夏之交,一個院子就是一座花果園。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每座房子都修有兩個煙囪,這裏沒有集中供暖,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天裏,只能靠自己燒火炕取暖。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東北三省是我國第一個重工業基地,在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的時期,它們扮演着重要的“造血“和”輸血”功能。

1953年8月,瀋陽、鞍山、撫順、本溪、旅大(今大連)、哈爾濱、長春——東北七大城市都成爲中央直轄市,佔據了中國直轄市的半壁江山。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隨着經濟重心向沿海轉移,東北的經濟活力已大不如從前,從城市上空飛過,俯瞰那些已經運轉了半個多世紀的大型工廠,卻並未察覺到蕭條和衰敗的跡象,它們依然在爲國家建設輸出能量。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東北的冬天很長,大地從五、六月份纔開始煥發生機。

玉米這種適應力強、產量又高的農作物在東北平原上得到了最廣泛的種植,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因爲玉米葉子呈深綠色,面積廣闊的玉米地就像深沉的大海,小小的屯子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頁扁舟。

17世紀清王朝在東北推行的封禁政策影響深遠,時至今日,這裏依然顯得地廣人稀。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東北多風,玉米高大的植株很容易被吹倒。

人們在田野間種上防護林,用以減弱風勢。遠遠望去,一排排的樹林就像海面上的波浪,而散佈的村莊則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艦隊。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在更爲開闊的草原地帶,風也被加以利用。

成百上千的巨型風車被種在地上,把草原上無形的風化作電流輸送給城市裏的千家萬戶。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地上的白色斑點是土地鹽鹼化的徵兆。

因爲過度的開墾和不合理的灌溉,鹽鹼化正在大口吞噬着東北的黑土地。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鹽鹼化嚴重的土地,只能棄耕,即使有人力幹預,也無法恢復成以前的樣子了。

而鹽鹼化的下一步就是沙漠化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在大興安嶺的東側曾經是水草肥美的科爾沁大草原,而如今這裏己很難找得到一塊完好的草地了。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如果說南極太遠,冰蓋的消融我們無法感同身受。那麼北方草原的退化卻是真真實實發生在我們國土上的事情。

中國963.40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在生活中的一個小舉動,若加以十億級的放大,就能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

如果我們對各自腳下的土地多一點關懷,或許長江上就能少築一座大壩,工廠裏也可以少排一些煙霧,也不需要開墾那麼多耕地,森林、草原、河流和湖泊就都能保持原有的樣子。

從南到北,透過直升機的舷窗,我看到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中國以其寬厚偉岸的土地孕育出一幅幅壯麗的風景,在每一場柔和的更替之間,時節總是會將那些古老的生長,交還給大地上千年秉持的文明。

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氣概在山河與平原間坦露無遺。

從南至北跨越大半個中國的飛行,我似乎看到時間用不同的顏色在大地上繪製着華夏的圖騰,那是一張歷盡滄桑卻依然慈祥可親的母親的臉龐,在山河間靜靜守望。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各平臺賬號,搜索“地球旅客”

⬇ 更多好文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