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和 庙 埕 走 读 游

每座城市的起落  都有各自独特故事

台湾许多大大小小庙宇普遍存在每个乡镇巷弄里,甚至许多地方更以庙宇为当地景点,庙宇也是一般民众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好地方喔!

SAM_6124  

新北市中和区是台北很早开发地区之一,清朝时期中和附近称为「摆接堡」,范围包括中、永和、土城、板桥等地。当年移居来此垦拓的汉族移民以漳州人居多,而开漳圣王为漳州的当地信仰,因而兴建广济宫。长久以来香火最鼎盛,当地居民都称「中和大庙」,亦是中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庙之一。

 DSC01318  

阳光洒落的午后时光,我们在景安捷运站集合,领取户外无线导览机后,步行前往广济宫和福和宫。

985-01  

跟随著传统建筑专家-郑胜吉老师,用双脚走读方式来探索中和庙宇美学有艺思。

 DSC01000  

御路始于古代皇帝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而中轴线只有皇帝才能行走。后来为民间庙宇沿用。简单而言,御路就是给皇帝走的路,也是神明走的路,一般人可是不能随意乱走的喔。

 DSC00974  

庙宇前殿门边,我们总会看到两颗圆面石头,外型跟鼓的形状相似,我们称之为「门枕石」,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固定门板。因为形状类似鼓,亦有「抱鼓石」之称。

 DSC00969  

相信大家都有听过「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传说。因为九个龙子长相和性情皆不同,古人就按照他们的性格在庙宇的不同位置各展奇才。而抱鼓石也就是龙生的第九个儿子名为「椒图」,这只椒图形体似螺蚌,天性害羞且自闭,不喜欢往外跑,当然最适合在庙宇看门啰!

SAM_6135  

庙前为什么会摆石狮呢? 中国并无狮子,狮子也只在非洲及印度一带出现,那么中国雕刻师父怎么会创造出狮子的形象呢?相传在汉朝,安息国王带来一只狮子献给汉献帝,因为狮子是万兽之王,勇猛又凶悍,因为性格亦可驱魔避邪,达到护卫的功能。因此启发雕刻师父以狮子为创作的构想。庙前门口的狮子都是出双入对,有公母之分,怎么到底怎么分辨呢?有男左女右及开口闭口等分辨方法。

SAM_6120

传统所谓「左尊右卑」,左边是公的,右边是母的。在古代男人地位较高,所以公狮子都是开口代表主权,会借由雕刻建筑来呈现当时的社会现象。女人的地位较低,母狮子通常闭口,以表贤淑良德。如今,随著时代的变迁,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女权主义高涨,母狮的雕刻也逐渐开口了。

DSC00904  

进入寺庙欣赏传统美学建筑之前,我们好奇传统匠师如何对一面墙堵做空间主题设计? 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一句话「左青龙、右白虎」。所以我们从庙里走出来,左边会有龙的雕刻图腾、右边则为虎。自古易经:「云从龙,风从虎」。所以龙身边总有几朵云陪伴,而风较难透过雕刻来呈现,所以会雕刻些树叶飘落的意象来呈现。

 SAM_6133  

庙宇的门神到底是何方神圣呢?秦叔宝和尉迟恭都是初唐名将,他们共同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说到这里,相信许多人一定很好奇,他们怎么会变成避鬼驱邪的门神呢?

  SAM_6127

相传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残害了自己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总觉得冤鬼缠身,夜晚总不能安稳入睡,所以命秦叔宝和尉迟恭为他守门,没想到一觉到天亮。民间画师也将他们二人画像挂在门上避邪,这故事传开后,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门神。

DSC01001   

秦叔宝为文面,拿戢、尉迟恭为武面,持鞭。

 DSC00914  

另一边门神则是唐代著名的宰相「狄仁杰」。庙宇的志工说:每扇门所画的狄仁杰是在描绘他从年轻到晚的模样。

狄仁杰手拿冠+鹿(代表加冠晋禄)。

 DSC00930  

龙柱特别雕刻~三脚蟾蜍~隐藏在很隐密的地方

DSC00933  

没有郑老师拿手电筒指引,我们还真的找不到呢!

DSC00935  

藻井是装置在庙宇室内屋顶下的斗栱组合,以不断向中心交织成网状,所以又称「蜘蛛结网」。古人认为,井中有水,水火相克,将屋顶的通风口制成水井状,以防止木制建筑毁于火灾,而八卦的造型也有「镇邪、平安」之意。

 SAM_6135   

这趟金车走读台北-中和庙埕走读游,让我学会如何去欣赏庙宇传统建筑美学。以前在庙宇总觉得这些建筑物很华丽,却不知更深一层的含意。让我对台湾庙宇建筑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与认识。

DSC010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