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民族英雄左懋第

左懋第(1601-1646),字仲及,號蘿石,萊陽城裏人。

崇禎三年(1630年)左懋第參加山東鄉試中亞元,翌年聯捷成進士。

歷任陝西韓城縣令、戶科、刑科、兵科給事中。

左懋第忠直有名,才幹過人,南明政權建立後,晉升爲兵部右侍郎。順治元年(1644),奉旨入京祭奠先帝崇禎,被清廷扣留,欲勸其降。

順治二年六月,左懋第寧死不屈,血灑北京菜市口,壯烈殉國,被時人譽爲“第二個文天祥”。

姜埰爲他做傳記,稱讚他“從容就義,俯仰無愧。”

幾百年來,因左公祠裏左懋第與僕人左夏、王聯州平起平坐,萊陽民間則傳說他是和僕人左夏一同跳入油鍋而死的,成爲婦孺皆知的忠義佳話。

在陝西韓城縣,古代有一座五賢祠,祠裏祀奉着司馬遷、蘇武、郭子儀、白居易與左懋第五人。

司馬遷與郭子儀是韓城人,蘇武墓在韓城,而白居易與左懋第則都在韓城當過地方官,韓城人能把左懋第和這四位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同樣看待,可見左懋第真是一位不同凡響的民族英雄。

左懋第的墓原來在岔道口村西的蘿石山上。

左懋第的父親左之龍,曾經做過西華縣令,去世時左懋第還很年輕。

左懋第在蘿石山上安葬了父親,依照古禮,又在墓旁廬墓三年,兜土築墳,以至於哀毀骨立,被膠東士人稱爲左孝子。

甲申以後,身爲兵部侍郎的左懋第在北京以身殉國後,也歸葬在父墓旁。

1953年因國家建設的需要,左氏家族將左懋第和其父其子的墓,原樣搬遷至沐浴店鎮北旺村北山上。

左懋第的原墓冢直徑3.2米,高75釐米,墓前有碑,碑首爲二龍戲珠浮雕,中間“恩寵”二篆字。

碑身銘文曰:“皇清賜諡忠貞前明贈兵部尚書兵部右侍郎左大諱懋第字仲及號蘿石配一品夫人劉氏庶張氏”,上款爲“嘉慶十三年九月穀旦”,下款爲“敕授文林郎萊陽縣知縣延君壽敬題王室孫寅立石。”

墓後左側4米處爲其父之龍之墓,東5米處爲其子左敏生之墓。現在這裏是萊陽保護得最好的名人墓地之一,被列爲煙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者:王建華 趙松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