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則案例:

某天早上,職員A上班遲到了,老闆沒說什麼;第二天早上,職員B上班遲到了,老闆也沒說什麼;第三天,職員C也遲到,老闆實在看不下去了,再這樣下去恐怕會形成散漫怠惰的工作風氣,於是嚴厲批評了C。

可C不僅沒有認錯,還振振有詞:「A和B遲到都沒事,為什麼偏偏針我?」

「別管別人,你遲到就是你錯了。」老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既然其他人遲到沒有被禁止,那就表明這是公司許可的...」 想用強權壓制,現在的年輕人可不喫你這一套。

......省略若干回合

你認為,他們雙方誰更有道理?

C遲到的確不對,但老闆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就不只是C的問題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擔任領導者的角色,如上司對下屬,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等等。

可尷尬的是,擁有權威的角色並不意味著你同時擁有權威的形象,只靠權利和是非對錯來壓制,未必能讓對方臣服,有時甚至還會受到「挑釁」。要想讓自己權威具有「合法性」,還得具備一些其他素質。

在格拉德威爾的暢銷書《大衛與歌利亞》以及中國古典名著孫子兵法

中,提出了以下幾個樹立權威的方法:

1、確保所有人的聲音你都能聽到

在管理心理學領域著名的霍桑實驗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下屬的不滿情緒沒能被上級收到或者及時排解,這種情緒就會被帶入到平時的工作當中,並在組織內部迅速擴散,形成一種集體性抵制情緒,任何政策和指令都會難以執行,使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下降。

組織中出現的執行力差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因此,優秀的管理者,往往會專門建立一些信息反饋機制來聽取下層員工的想法和意見,從而避免成為「最後一個聽到壞消息的人」。

比如,有些老闆經常會放下架子,跟員工一起喫個午飯;新聞裏報道的機關幹部走訪五保戶,對制定政策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政策穩定,有可預見性。

制度和規則必須穩定,有可預見性,盡量不要朝令夕改。

以教育孩子這件事為例,很多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都強調,對待孩子得有一個自洽的懲罰體系——你不能今天心情不好就打孩子,明天高興了就赦免。你的政策不穩定,孩子對你的情緒就沒法穩定,只有當孩子對各種行為結果有了合理的預期,他才會真正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以下是付費內容

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政策總是來回變,只能說明你自己對這件事沒有真正地理解到位,別人也會覺得聽你的還不如聽自己的,進而藐視你的權威。

3、執法必須公平。

你對這個人怎麼要求,對那個人也要這麼要求。

根據破窗理論,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在本文開頭的案例中,對於職員C遲到的問題,老闆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C叫板的,並不是遲沒遲到的問題,而是公不公平的問題。

來看一個發生在歐洲的例子:

在北愛爾蘭,曾經有人鬧獨立,雖然英國政府竭盡全力鎮壓,可騷亂還是持續了30年。為什麼?

根本原因是,英國的兩個信仰教派,天主教和基督新之間曾發生過暴力衝突,當時英國軍隊在維持秩序的時候並沒有做到不偏不倚,而是幫助新教信徒打壓天主教徒,使得英國政府在民眾面前的權威形象嚴重受損。當英國政府軍在平叛其他暴亂的時候,就缺少公信力。

一碗水端不平,是領導者的大忌,沒有公平也就意味著失去權威性。雖然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公平,但在管理制度上,要儘可能做到一視同仁。

4、發自內心地關愛你的下屬

同樣是頤指氣使、吆五喝六地指揮別人做事,有的領導者能讓部下令行禁止,鞠躬盡瘁,甚至不惜捨身取義、死而後已;而有的領導者得到的卻是下屬的陽奉陰違、出勤不出工。兩者之間差別的關鍵就在於,平時對下屬有沒有切實的關愛。

戰國名將吳起,在一次艱苦的行軍途中,看到一個士兵腿上長了濃瘡,就親自用嘴去吸瘡毒。士兵的母親得知此事後竟然悲傷地哭了起來。

別人問她,你的兒子有這麼好的上級,你為什麼還哭啊?

士兵的母親說,吳起將軍以前就曾為她丈夫吸瘡毒,後來她丈夫心被恩感,以命為報,死在了戰場上,現在又為自己的兒子吸瘡毒,恐怕他也要戰死沙場了。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就是這個道理。

愛這種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裝是裝不出來的,即使裝出來了,別人也能感受到你的虛假;相反,如果平時看似嚴厲、苛責,卻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即使對方當時不理解,過後也必會感受的到。

5、與下屬同甘共苦、身先士卒

《聖經》裏有句話:「你們中誰願意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僕人。」這也是「僕人式領導」這一說法的出處。

古今內外,幾乎所有偉大的領袖,都是用做僕人的心態來做領導的。

那什麼僕人心態,僕人式領導呢?

就是有好處避讓,有困難先上,面對危險你要走在前面;別人沒飯喫,你要跟著一起挨餓;下雨了,別說讓下屬給你打傘了,其他人沒打傘,你都不能打;天冷了,別人披單衣,你也不能穿棉服;不搞特殊優待,與眾人打成一片,這樣才能讓團隊在關鍵時刻心歸一處,眾志成城。

帶兵的關鍵在於管好自己,只要你先去做,不用威脅、不用逼迫,別人自然就會跟著去做;所以,下屬執行力差,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句古話說得好:「你永遠不能讓別人幫你做到你做不到的事。」

6、柔中帶剛,恩威並濟

管理下屬就像教養孩童一樣,如果只講慈愛和恩寵,不講原則和規矩,他們就會變得放縱、嬌慣,人心渙散、怠惰成性;一旦養成這種習氣,再想改變就困難了。

因此,作為領導者,不僅要有慈愛,還要有威嚴。那要威嚴到什麼程度呢?唐朝大將軍李靖說,要讓下屬對你的懼怕大於對敵人的恐懼。

人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時,難免會有退縮逃跑的念頭;這時你要讓他們知道,若是與敵人死拼,尚且還有一線生還的希望,一旦逃跑,必死無疑。

吳起雖然對待士兵恩寵有加,但同時對他們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命令手下的士兵只要一聽到戰鼓響起、一看到旌旗揮舞,就要立刻衝鋒,否則就會有砍頭的危險。

有一次,孫子對吳王說自己會練兵,吳王不信,就對孫子說,你要是能把我的後宮嬪妃們訓練好,我就把軍隊交給你。

果不其然,在之後的訓練中,妃子們嘻嘻哈哈完全沒拿孫子的命令當回事,非常難管;但孫子也絕非等閑之輩,下令殺了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剩下的人立刻就老實了,讓幹啥幹啥。

兵法家黃石公說:「士卒可下,而不可嬌」。意思是對待士卒,你可以禮賢下士、平易近人,但絕不可嬌縱他們。

很多人都喜歡做領袖,因為領導者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擁有更大的權利,受人尊敬,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得到了就再也不想失去;

然而任何好處都不是白給的,領袖光環的背後,必然要付上更大的代價,擔起更多的責任,承受更重的壓力,如果德不配位,即使偶然得到,也不會長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